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樂園,就像肥厚的沃土滋養著孩子們的身、心、靈,是孩子們快樂和幸福的源泉。
可是有這麼幾種家庭,累死也養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一、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
我的一個同學張華前幾年自己做生意,掙了一些錢,都放在朋友的投資公司吃高利息,后來他的朋友被抓,他的錢也就打了水漂,自己的公司資金周轉不開,幾年前倒閉了。
張華找過很多工作,都因他的年齡超過了45歲不愿意接收;他有心重新做回老本行,又沒錢投資;做一般的體力工作,他又覺得丟面子。
努力了半年多的張華,依然沒能掙到一分錢。他開始自暴自棄,不是在家喝酒,就是去棋牌室打牌。
張華的老婆李潔去超市做了一名牛奶銷售員,每天除了忙著上班,還得回家做飯、做家務、輔導孩子作業......張華什麼都不干。
這幾年,李潔說張華不出去找工作,也不管家;大男子主義的張華顯李潔天天叨叨個沒完。兩個人每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
本來性格開朗、優秀上進的兒子張良,變得越來越沉默,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結果高中沒考上,又不愿上技校,非要去東莞打工,離開家兩年,到現在都沒回來過。
其實,吵架不是大人之間的針鋒相對,而是在一點點傷害著孩子稚嫩的心靈。
孩子在家里看到的是爭吵、互相嫌棄、互相指責,感覺不到愛和溫暖。家里的氣氛讓孩子覺得沮喪、失望、悲觀。
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沒有幸福感可言,他的情緒和性格都容易出現扭曲,長大后缺乏安全感。
二、父母有暴力傾向
常言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傷人六月寒,可是有些父母明明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佳音兩三歲的時候,我們小區門口有一家賣烤鴨的夫妻,他們的女兒豆豆當時五歲左右,佳音喜歡追在她的屁股后面玩。
豆豆和其他小孩子不一樣,她非常膽小、內向、害怕陌生人,佳音「姐姐」「姐姐」地追著她,我也帶好吃的東西送給她。
可是她總是偷偷地瞄著她的媽媽,怯怯地躲著我們,去一個沒人注意的地方,低頭蹲在地上亂畫。
不知道為什麼,佳音就是非常喜歡她,下樓就拉著我去他們店門口。我們去找她好幾次,她才慢慢和佳音一起玩。
有一天,豆豆不知道犯了什麼小錯誤,被她媽媽在她的額頭上狠狠地推了一把,豆豆向后一個大趔趄。
她媽媽揪著豆豆的耳朵拉過來,就開始罵:「我給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有沒有一點記性?你有沒有長耳朵......」
我趕緊跑過來護著豆豆,勸豆豆媽消消氣,小孩子家哪有不犯錯誤的?
可是她的媽媽反而更生氣地罵她:「你說你丟不丟人?你要點兒臉不要?我真想一腳跺死你......」
她邊罵邊把豆豆從我身后抓過去,一巴掌扇在孩子臉上,豆豆的兩個鼻孔頓時鮮血直流,孩子嚇得哇哇大哭。
我顧不上勸她的媽媽,一手拉著佳音,一手拉著豆豆就往附近的診所跑,趕緊讓醫生幫她清理。
豆豆在我的懷里不停地渾身顫抖,佳音心疼地喊著「姐姐」,拉著她的手不停地哭。
后來豆豆的爸爸過來,把她領回了家。沒有多久,他家的店就轉讓出去了。我再也沒有見過豆豆。
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到底豆豆犯了什麼錯誤,讓她媽媽那麼生氣,下手那麼狠,但我知道豆豆特別膽小內向,肯定和她媽媽的暴力式教育密不可分。
這種父母不知道贊揚、鼓勵和肯定孩子,經常打擊、辱罵、取笑、挖苦、諷刺孩子,對孩子說的更多是否定式話語。
生活在語言暴力下的孩子,整天戰戰兢兢,怎麼可能有幸福感可言?
三、不尊重妻子的家庭
一個正常的家庭關系中,應該是夫妻關系高于一切關系,包括親子關系,但是有的家庭中妻子地位低下,丈夫高高在上。
我們公司原來有一個部門經理老趙,在公司時工作認真,積極主動,老板很欣賞他。他和同事們的關系也不錯,說話風趣幽默,沒說話前先微笑。
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沒來上班。一周后,他來到公司,卻沒有了住日的光彩,滿臉憔悴,右眼角和下巴處有幾處比較深的抓痕已經脫痂。
不論我們怎麼問他,他就是不說怎麼回事兒,一個人呆呆地坐在辦公室,不說話也不出來。中午的時候,他趁大家都出去吃飯,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干凈,沒有給任何人打招呼,就離職了。
后來我們老板開會專門講了老趙的事情:他的老婆自從生了女兒就辭職在家照顧孩子,一家人就靠他一個人掙錢,所以他就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自豪感。
他在家和在外完全不像同一個人!外面受到的委屈和不如意,她回家都撒到老婆身上;女兒生病發燒,他就覺得老婆對孩子不盡心;老趙老家不論發生大小事情,他都要掏錢,老婆不能發表一點意見......
那次,老趙最小的弟弟想買了一輛車,他的母親非讓老趙和其他弟兄各拿3萬送給他小弟弟。他們的生活本來就很緊張,一年也存不了多少錢。
他的老婆有點不高興地說:「他有錢就買車,沒有錢可以先不買,有多少錢,就辦多少錢的事,不能讓他的高消費轉嫁到別人身上......」
老趙一聽就火了,說老婆一分錢不掙,還不讓他給他弟弟錢,沒有良心,不要親情......
可能他老婆壓抑得太久了,兩個人誰也不讓誰,不由分說就吵了起來,最后竟然動了手。
放暑假在家的女兒,不聲不響地從她房間的窗戶上跳了下去。有鄰居上來瘋狂敲門,他們才發現女兒已經躺在樓下的水泥地上。
幸虧他們住在二樓,女兒的上半身落在松軟的綠化帶里,但右腿磕在石頭隔離墩上,造成粉碎性骨折。
老趙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女兒,和哭得兩眼紅腫的妻子,忽然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他的老婆和孩子不愿意原諒他。
他決定到新疆投奔另一個跑長途運輸的弟弟,想離開一段時間,也想多掙點兒錢,讓家人生活好一些。
愛打罵妻子的家庭,可能孩子會學大人的樣孑,將來也會打罵他的妻子或者孩子,成為另一個愛家暴的父母。
家庭中的媽媽得不到丈夫的尊重,免不了生怨氣,心情不好。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從哪里尋找自己的幸福感?
除了以上三種家庭,還有很多問題家庭的存在,手機不離手的家庭也容易讓孩子產生失落感,感覺不到愛和尊重。
有的父母沒有手機就像沒了命一樣,整天抱著手機,刷微博、打游戲、聊微信……全然不顧身邊的孩子正眼巴巴地乞求父母能陪他玩一會兒。
有的父母雖然坐在孩子身邊,可是孩子玩自己的,父母照樣玩手機。
有一天,家長發現孩子不聽話了,或者孩子沉迷于電子產品的時候,還有資格教育他嗎?
孩子在家得不到的陪伴和幸福感,只能向別的地方尋找。
總結:
有溫暖的家長,就有有愛心的好孩子,孩子在成長,父母也要不斷成長!
父母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和問題,盡量做溫暖有愛的家長,愛家愛人,培養出優秀且有幸福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