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有內驅力,那麼要恭喜你,至少在孩子的學習這件事情上,你將是一個非常輕松而又滿足的家長。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內驅力,那也沒有關系,看完此文,或許能帶給你一定的教育啟發,找到解決孩子內驅力不足的問題方案。
寒假期間,有家長朋友反映,孩子幾乎一整個寒假都是在鬧騰,且不說要如何科學規劃寒假生活,哪怕是作業量少得可憐的寒假作業都沒有好好去完成。
哪怕大人軟硬兼施,甚至一再跟孩子放低要求,說只要把寒假作業完成好、每天看1小時的書、鍛煉1小時,別的什麼都不用做了,可孩子依然是拖延懈怠,我行我素。
家長朋友表示毫無辦法。
可我發現,同樣都是一個班級的另一位孩子,卻大不一樣。
這個孩子可以說是太懂事了!除了大年三十這天幫爸爸貼春聯、幫媽媽做年夜飯,以及初一這天走親訪友之外,她幾乎一整個寒假生活都按照計劃開展,如每天堅持至少1小時的閱讀,每天堅持英語聽力,每天背誦唐詩、宋詞、論語、孟子及古文觀止等,每天鍛煉1小時,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每天堅持寫作以及完成寒假作業等。
雖然看起來很忙,但其實把時間合理安排好,這些事情很快就能完成,花費不了太多的時間,孩子實際能自由支配的時間并不少。
雖然都是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但這種天壤之別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其根源在于孩子是否建立起內驅力。
缺乏內驅力的孩子,即使是父母天天盯著也沒有用,孩子依然擺爛躺平。
而有內驅力的孩子,根本就不用父母提醒,自己就能主動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并能從中找到價值感和成就感,這種價值感和成就感反過來又能激勵孩子繼續堅持下去。
01 三種常見的破壞內驅力的教育方式
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這些有內驅力的孩子是不是天生就有內驅力?那些缺乏內驅力的孩子是不是天生就沒有內驅力?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實際上,每個孩子在他們很小的時候都有內驅力,它常表現在孩子對新生事物和周遭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不是嗎?大部分孩子在小時候都喜歡問我們家長,「這是什麼……」「為什麼……」「我想做這件事……」
越是喜歡提問和嘗試的孩子,他們內心深處就越是有好奇心和探索欲。
這些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能夠得到我們家長的呵護,終有一天會成為孩子的內驅力。可在現實中,有不少家長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僅沒能促進孩子內驅力的進一步發展,相反,還破壞了孩子的內驅力。
這使得孩子對學習逐漸喪失了興趣,在學習上陷入越來越被動的局面。
以下三點是家長最為常見的破壞內驅力的教育方式:
一是對孩子控制和包辦,剝奪了孩子的學習自主權
孩子的學習自然是家長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但問題在于,有很多家長出于不放心孩子學習的心態,常常采取控制和包辦的做法。
這種做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剝奪了孩子在學習上的自主權,使得孩子產生學習是為父母而學的錯覺。
正是由于孩子缺乏掌控學習的自主感,他們也就不會在學習上產生主動性、自主開展自己的學習。
因此,我們家長只有充分放手孩子,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這樣才能實現孩子主動學習的目的。
二是對孩子反復嘮叨,引發孩子的厭煩心理
對孩子反復嘮叨也是當下不少家長的「通病」。
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孩子心生厭煩心理。常表現為家長說得越多,孩子就越是不愛聽。
孩子心里有不滿,卻又不敢表達出來,只好把不快遷怒到家長反復提到的「學習」上,「學習」替家長的嘮叨「背了鍋」。
家長減少嘮叨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三是對孩子實施不合理的獎懲方式,削弱了孩子的上進心
家長對孩子實施不合理的獎懲方式,也會削弱孩子的上進心。
比如,家長事先給孩子承諾,如果能達到要求,就用各種物質來獎勵;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懲罰孩子抄寫作業等。
這種錯誤的獎懲方式會破壞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喜愛和興趣。
這使得孩子把獲得物質獎勵作為學習的目標,而不是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
前者是外在動機,不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趨勢;后者是內在動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正確的獎懲機制是:
1.我們不要事先給孩子承諾物質獎勵,孩子確實有付出努力并取得成績,可在事后給予適當的獎勵,獎勵不能以物質為主,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加大精神獎勵的比重。
2.孩子如果沒有達到要求或者表現欠佳時,我們不能以罰抄孩子寫作業等方式來作為懲罰方式,這本身就是在暗示孩子——學習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懲罰孩子并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要引導孩子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02 四招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要想培養一個主動學習的孩子,關鍵點是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也就是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有了興趣之后,孩子在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又能獲得一番成就感和價值感,那麼,孩子也就在學習方面獲得良性循環的發展,越學越好,越學就越投入。
1.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一開始就要給孩子立好規矩,養成良好的習慣。
如果是學習領域上的習慣,自然是要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主。
不同階段的孩子,在學習習慣上都有相應的要求,這也是孩子在這個階段中必須要養成的習慣,如果這個階段沒有養成習慣,就會直接影響到下一階段習慣的養成。
隨著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之后,他就能逐漸實現自我管理的目標。
2.給孩子確定合理的目標
一個合理的目標,絕不是那些看起來「高大上」、但又可望不可即的目標。
我們給孩子確定合理的目標,就必須要符合他們的實際情況,保證他們只要踮起腳就能夠得著。
確定合理目標的意義在于,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實現目標,而實現目標后能給孩子帶來成就感和價值感,孩子就越來越有信心,不斷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3.不當孩子頭頂上的「直升機」
如果我們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就不能做孩子頭頂上的「直升機」,什麼事情都去干涉,而是要充分放手讓孩子管好自己的學習。
可能在一開始,孩子還不能很好地管好自己,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只有讓孩子真正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才能發揮出他們在學習上的能動性,消除對父母產生依賴性的可能。
4.要給孩子適度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不少家長習慣于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以為這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可實際上,并不是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越滿就越好,這只會讓孩子感到身心俱疲。
合理做法是:要給孩子適度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這個時空中放松身心,有時間去思考問題,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能讓孩子在勞逸結合中,實現更大的學習目標。
結語
孩子如果在學習上不夠自律,通常就是缺乏內驅力,那麼,我們就要在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上下功夫,幫助孩子實現內驅力,而以上四招則為我們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