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娛樂明星
育兒分享
動漫影音
熱點新聞
设计
奇聞趣事
健康養生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常識
創業職場
美食菜譜
生活小妙招
明星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健身達人
奇趣
看了那個沖女兒發火的媽媽后,我發現情商越高的媽媽,越會發脾氣
2022/11/24

一早,閨蜜突然發微信問我:

「你說,我是不是一個很差勁的媽媽?」

昨天晚上,她為了哄兒子睡覺,游戲玩了,故事也講了,催眠曲也唱了,兒子就是各種鬧騰不肯睡。

一想到還有一份文件沒有做完,一堆家務也等著她收拾。

她的火氣就噌噌地往上竄,忍不住對兒子一頓吼: 「再折騰,信不信我把你扔出去?」

兒子雖然立馬安靜了,卻也明顯被嚇到了。

看著兒子睡著后眼角還掛著淚,她既心疼孩子又憎恨自己。

那種強烈的負罪感反復折磨著她,一整晚,她都難以入眠。

同為媽媽,我特別理解閨蜜,這個社會給媽媽角色太多美好的「束縛」:覺得媽媽就應該溫和、有愛、接納。

也給了媽媽太多的苛責:

孩子犯錯,媽媽就應該好好說,為什麼要發火?

發火是媽媽沒有好的方法,是失敗、無能的表現。

同時,媽媽本身也給了自己太多的壓力:

生怕因為自己某一次發火,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給孩子帶去一生的陰影。

于是,我們生活得擰巴而壓抑,不敢發火,再火大也得忍著、憋著。

如果不小心爆發了,我們就會陷入深深地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是個壞媽媽。


這世間所有媽媽,都無需自責

當過媽的人都知道,想要做個不發火的好媽媽,真的太難了!

我們都想成為溫柔如綿羊的母親,可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生活的一地雞毛,壓力的各種累加,總在不經意間,把我們折磨成一只滿身是刺的刺猬。

想起前段時間,熱搜上那位因哄娃崩潰而狂扇自己耳光的二胎媽媽。

一早,她背著女兒,騎著電動車,送兒子去上學。

途中突然下雨,她只能返回,給孩子換好衣服,再出發。

可能因為淋了雨,兒子在學校哭到吐,剛到菜市場的她,只好背起女兒,返回家,取衣服,送到學校,再次趕往菜市場買菜。

回到家,她本想把女兒先哄睡,好準備午飯,做家務。

可一把女兒抱到床上,女兒就不睡了,一直哭鬧。

她又是哄,又是抱,女兒仍哭個不停。

眼看快12點了,飯還沒有做,連早餐都沒吃上。

這幾年獨自帶娃的心酸和無奈開始不斷涌現在腦海:

一拖二,再困難,也沒人搭把手;

手心向上,不敢亂花一分錢,至今穿著4年前的衣服;

求助丈夫,得到的從來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辛苦啦;

每天陀螺似的那麼忙,那麼累,孩子還總是各種鬧騰。

她越想越崩潰,那些長期被壓抑的情緒如同決堤的洪水,頃刻噴薄而出。

她不僅大聲吼了女兒,也打了女兒屁股。

發泄一通后,她情緒漸漸穩定下來。

可看著受驚的女兒,她又開始無比自責。

于是,她先是單手扇了自己十幾個耳光。


可心里依然堵得慌,她便左右開弓,對著自己又是十幾個耳光。

沒有突如其來的脾氣,只有壓抑已久的情緒。

《請回答1988》里有這樣一句台詞: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 所以創造了媽媽。

媽媽,一個溫暖而美好的詞匯。

但很多人卻忽略了,每一聲「媽媽」的背后,都藏著一個女人的無奈和心酸。

媽媽從來不是神,她們會疲憊、會煩躁、會脆弱、會難過、會失望、會犯錯、也會失控。

說到底,沒有一個媽媽經得起挑剔。

比起自責,我們更要學著接受真實的、不夠好的自己。


被壓抑的情緒不會消失

生活中,很多媽媽因為擔心發脾氣會傷害到孩子,所以再生氣,也選擇隱忍和硬抗。

小區有位媽媽,就從來不跟兒子發火,偏偏兒子有那麼調皮搗蛋,經常把她氣得不行。

她每次剛要發火時,那些「媽媽的壞情緒影響孩子成長」的言論就會浮現在腦海,她便把脾氣生生給壓回去了。

如今,她感覺身體越來越吃不消,每次憋氣都胸口疼得慌。


《身體從未忘記》這本書里有一個觀點:

那些未能及時處理的情緒會留在身體里,甚至形成傷痛。

一味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最后傷痕累累的是自己。

還記得《小歡喜》中最討人喜歡的媽媽劉靜嗎?

她溫柔嫻靜、理智聰慧,是丈夫最穩定的「大后方」,是理解接納兒子的好媽媽。

不管兒子犯多大錯,有多叛逆,她總是默默消化所有的負面情緒,把最穩定的情緒給到兒子。

可就是這樣一位好脾氣的媽媽,卻患上了乳腺癌。

有位網友的評論,直戳要害:

怎麼可能從來不發脾氣!癌癥是身體里怨氣無處發泄,最后損傷的是自己。


是啊,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把矛頭對準自己,這些獨自吞下的委屈、扛下的脾氣,不會消失不見,只會不斷累加成情緒的大山,最后壓垮媽媽。

美國心理學家戈特曼教授說:

父母要做孩子情緒管理的訓練師,關鍵在于父母不害怕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實情緒。

當他們悲傷難過的時候,他們可以在孩子面前哭;

當他們生氣的時候,也可以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記得在網上看過一位博主的自述:

爸爸長期出差在外,媽媽一個人要照顧我們三姐弟的飲食起居,她身體很累,心里很煩躁。

可即便如此,她卻從來不對我們發火,但是從媽媽臉上的神情,說話的口氣,對我們的態度,我們還是能敏感地捕捉到媽媽的壓抑。

很多時候,我寧愿媽媽可以將心里的不滿直接發泄出來,而不是十幾年如一日的壓抑著,她難受,我們也跟著難受。

那些被壓抑在心里的情緒,會一點點慢慢地擠走媽媽心里的陽光。

那個拼命忍著不發脾氣的媽媽,很難表現出快樂,更難以給孩子帶去快樂。


高情商的媽媽,這樣和孩子發脾氣

蔡康永說過: 「情商高并非是指不發脾氣,而是要合理地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都開心。」

會發脾氣是一種能力。

要讓自己得到一定的解脫和輕松,又給予孩子一些啟示,媽媽發脾氣時,要牢記這「三不要兩要」原則。

「三不要」原則:

一、不要翻舊賬

翻舊賬,就像揭傷疤。

父母發怒時,不斷重復孩子以前犯的錯,就是在不斷強化孩子的失敗。

給孩子帶去的只有痛苦和內疚,不僅嚴重打擊孩子想改變的信心和勇氣,還會讓孩子慢慢變成父母口中失敗的樣子。

二、不要侮辱,不要攻擊

辱罵性的字眼,就像一根根毒箭,雖不攻身,但誅心。

心理學研究發現:

「父母如果對孩子嘲弄辱罵說一些氣話,會使孩子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郁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

不貶低孩子,我們的脾氣才不會傷害到孩子。

三、不要當眾責罵

孩子從4、5歲開始,就已經開始顧及面子,有了羞恥心。

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孩子毫無顧忌地吼罵、貶低,將孩子的顏面狠狠地踐踏,無疑是最傷孩子的。

再生氣,回家再批評孩子也不遲。媽媽給孩子留足面子,孩子才能學著自尊自愛。

「兩要」原則:

一、要就事論事

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分享過一個故事。

11歲的簡,一回到家就沖媽媽大叫:「我無法打棒球,我沒有襯衣!」

女兒自己從不收拾衣服,還到處亂丟亂放衣服,自己沒有條理,不負責任就算了,找不到衣服還好意思沖她發火。

媽媽上來就表達了自己的憤怒,她生氣地回應道:

「我很生氣,我真的很生氣,我給你買了六件棒球襯衣,你不是放錯了地方,就是丟了,你的襯衣應該放在你的抽屜里,這樣當你需要的時候,你就知道該到哪兒找到它們了。」

媽媽的話,讓簡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主動去找了放錯地方的襯衣。

就事論事地發脾氣,不是單純地發泄,而是表達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讓孩子明確你的底線和原則。

為了不讓我們的怒火引發孩子的憤怒、對抗、報復,海姆·吉諾特還總結出發脾氣的三個步驟:

1、說出自己的感受:

「我生氣了。」

「我特別生氣。」

2、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

「我看到你打弟弟了。」

「我聽到你又說臟話了。」

3、說出我們希望的行為:

「我希望你可以收拾一下房間。」

「我希望五分鐘內可以出門。」

二、要做好心理建設

曾看過一個暖心對話。

女兒:媽媽你知道嗎,今天同桌說,她媽媽已經不愛她了。因為她用媽媽的口紅,把家里的墻壁畫得亂七八糟。

媽媽:那她怎麼知道媽媽不愛她了?

女兒:同桌說她媽媽特別生氣,把她罵了一頓,一直到晚上都沒跟她說話。

媽媽:那如果你做了一樣的錯事,會擔心我不愛你嗎?

女兒:我才不擔心呢,媽媽罵我一頓還是照樣愛我。

原來,這位媽媽很早之前就給女兒做了心理建設:

不管媽媽怎麼生氣,怎麼懲罰你,都只是針對你的錯誤行為。

媽媽發脾氣歸發脾氣,但并不妨礙我愛你,媽媽永遠愛你。

愛是可以感化一切的偉大力量。

只要讓孩子明白,媽媽不管有多生氣,都只是對事不對人,不影響你對他的愛,孩子就不會被我們的脾氣傷害。


有句話說得好: 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好媽媽都是經歷了無數次智慧的蛻變才誕生的。

在養育的這條路上,問題頻出是必然的,情緒崩潰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與其強求自己做個完美媽媽,不如學著接納自己,勇敢地表達自己的心怒哀樂。

我們真的不是神,不是超人,難免撐不住,難免失控崩潰。

我們可以反思、學習,但不必內疚。

因為比起自責,我們更需要的是自愛。

比起苛求自己的媽媽,孩子更需要的是真實的媽媽。

我們只有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好孩子。

愿所有媽媽都能向著風,一路披荊斬棘,擁抱彩虹。

精選推薦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吳京兒子叫「吳所謂」,看到趙麗穎兒子名字后,網友:在下輸了
2023/07/04
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趙雅芝僅排6名,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
2023/07/04
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私底下做人很低調,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網友:基因好
2023/07/04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