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們可能會給孩子灌輸各種各樣的理念,也會要求孩子做一些家長認為比較好的事。只有極少數家長采用了教育的方式,最終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特別優秀的人,更多的家長只是想當然的去教育孩子,最終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非常平庸的人。
所以各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得注意方法,只有方法對了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其實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教會孩子這三件事:守規矩,懂自律和鈍感力。
1 、守規矩
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誘惑導致自己走上法律的對立面,家長們如果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學著守規矩,那麼很有可能孩子也會步入這樣人的后途。
但是生活中很少有家長會 在 孩子小的時候就去嚴格要求孩子,都是希望等到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其實這樣的教育理念是特別有問題的。家長們不在孩子小的時候去培養孩子,那麼在孩子長大之后,他們根本沒有這個守規矩的意識。
有些家長還想要在孩子長大之后去給孩子立規矩,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野慣了,家長立得很多規矩,就會束縛孩子的生活,孩子就很有可能做一些事情去對抗家長。
這就要求 各位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去給孩子立規矩,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規則,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遵守,孩子如果有觸犯的地方,家 長們也不要縱容孩子,一定要指出孩子的錯誤,如果孩子再犯的話,家長們一定要好好的教訓一下孩子,只有這樣孩子長大以后才不會犯類似的錯誤。
2 、懂自律
一個人如果自律起來,那麼這樣的人離成功就不遠了,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生活是不自律的,所以她們才會出現很多問題。有的孩子在學習上不自律,所以他們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想著其他的事情,這也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好。
有些孩子在生活上不夠自律,這導致他們的身體不夠健康。還有些孩子在社會上不夠自律,這也導致他們步入法律的深淵。
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首先一定 要讓孩子對于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規劃,并且要督促孩子按照這個規劃去行事。也可以讓孩子把每天的生活給進一步細分,在每個時間段內做著不一樣的事情,當孩子能夠認真的去完成這些規劃時,家長們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這樣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的去執行這些規劃,孩子以后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特別自律的人。
3 、鈍感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都要求孩子能夠察覺到別人的心理變化,要充分的去考慮別人的心理感受。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損害了孩子的發展潛力。鈍感力是近些年來一些專家提出的一個名詞,可能很多家長都不知道鈍感力有著什麼樣的含義。 所謂鈍感力,就是孩子察覺外界事物變化的一種遲鈍感。
這樣的 遲鈍感很有可能會幫助孩子在這個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取得內心的一種寧靜,要知道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的內心都是特別自私的,做事的時候總是想著自己就會損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如果孩子總是考慮這樣人的感受,就很有可能讓孩子的利益被傷害。
同時總是去兼顧他人的感受,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特別累, 如果孩子們的鈍感力強一點,就能夠讓孩子免受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能夠讓孩子更加輕松的生活,也能夠讓孩子更專注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也能夠更容易取得成功。
結語
生活中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哪些是需要重點培養的,而哪些是需要家長放手的。其中本文提到的立規矩,懂自律和鈍感力是各位家長在生活中要著重去培養的三 個方面,各位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自身情況和本文的一些建議,做出相應的調整,只有這樣孩子在未來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才能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