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把「電視」當成洪水猛獸,為孩子著想,一年甚至幾年都不會打開電視。而有的家長索性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就沒有購買電視,讓孩子和電視徹底「絕緣」。
寶媽玲玲也是堅持不讓孩子看電視的家長中的一員。自從孩子出生后,家中電視似乎就被家人們遺忘了,這是因為玲玲三令五申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看電視。
玲玲如此緊張孩子看電視,和她自身的經歷有關系。當年仍是小學生的玲玲,因為迷戀上了電視劇,不僅看壞了眼睛,還荒廢了學業。
一家人視電視為洪水猛獸,玲玲自己也將自己成績差,視力差歸咎于電視。
當她自己成為了父母,她就特別不想要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因此,自從孩子出生后,電視仿佛就成為了玲玲家客廳的一種「擺設」。
不管是出于何種原因,很多中國家長對于電視并沒有好感。
曾經也有很多研究表明,看電視的時候孩子在被動地接受信息,孩子并沒有在主動思考。
這些研究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表明,看電視的孩子會逐漸變笨,變得不愛思考,變得專注力差。
如果說電視真的像家長們認為的這般「罪行累累」,那麼,為什麼還會有教育專家為其「正名」,為其「平反」呢?
教育專家埃德溫·凱斯特有關于電視對孩子的影響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知道如何正確地利用電視,電視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
教育專家的話,說到了那些允許孩子看電視的家長的心坎上,而讓那些視電視為洪水猛獸的家長們沉默了,大家都在思考教育專家這句話背后的含義。
那麼,電視真的像有些家長所想的如此不堪嗎?讓我們來聽一聽一位媽媽分享的故事。
有位全職媽媽她就非常感激電視,她每天做飯、買菜、搞衛生、帶孩子忙得暈頭轉向,有時候為了讓孩子可以「消停」會兒,她會讓孩子看一會電視節目。
原本讓孩子看電視實在是無奈之舉,這位媽媽沒想到孩子卻從電視節目上學到了很多。
從電視節目中,他學會了很多朗朗上口的童謠,認識了很多字,還學會了分享。這位媽媽認為,對于全職媽媽們來說,電視仿佛就是一位「摯友」,每天幫著看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從中受益匪淺。
這位媽媽的分享,加上教育專家的話,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思考:之前是否「誤會」了電視,讓孩子和電視「絕緣」這種做法是否太過極端?
其實,電視對于孩子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很多家長看到的是電視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知道是自己沒有將其的價值好好發揮出來。孩子能看電視嗎?
當然能!想要把電視當成教育手段,其實并不等同于佛系地「放養」孩子,讓孩子看電視,有幾方面需要家長們尤其注意。
教育專家為電視「正名」:孩子能看電視,只要家長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和孩子「約法三章」
想要充分利用電視的教育手段,增長孩子的見識,家長們不能對孩子看電視「放之任之」。
不加規定,再有自制力的孩子都可能會沉迷電視當中,無法自拔。因此,在給孩子看電視之前, 家長們要和孩子「約法三章」。
①和孩子約定好每天看電視的時長,以不超過一小時為宜。 ②和孩子規定好觀看的電視節目類型,以兒童頻道的益智類節目為主。 ③要和孩子規定好觀看電視節目時候的距離,不能太近以免影響孩子的視力。
在和孩子「約法三章」之后,家長們才能夠更好地利用電視,發揮出電視對孩子的積極影響。
其次,讓孩子帶著「任務」看電視
很多家長之所以不愿意讓孩子看孩子,是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在被動地接受電視上傳達的信息,會變笨,缺少想象力與創造性,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其實爸爸媽媽們只要稍作改變,就能讓孩子看電視時更加主動地從電視節目中獲取知識。
孩子之所以被動,是因為他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是完全放松的狀態,沒有什麼任務。
因此,爸爸媽媽們可以在孩子看電視節目前,積極引導孩子,給孩子布置些任務,讓孩子更加主動地從電視節目中學習到對他有益的內容。
例如,爸爸媽媽們可以給孩子布置「講故事」的任務,讓孩子在看完一集動畫片之后,和爸爸媽媽分享這集動畫片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感想,化孩子的被動接受信息為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家長們這麼做,才能把電視的價值發揮出來。
最后,看電視和戶外活動相結合
家長們不愿意讓孩子看電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害怕孩子視力受到影響。
對于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出于對視力的保護,家長們盡量少給孩子看電視。
等孩子滿2歲,家長們可以適當讓孩子看電視,但是要注意時長和距離。另外,在給孩子看電視之外,家長們也要積極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保證孩子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長,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的視力。
家長們要學會理性看待孩子看電視這件事,電視對孩子之所以有負面影響,其實錯不在電視,而是不加節制讓孩子看電視的家長們。孩子能看電視嗎?答案是當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