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子女要7不責:這7種情況下不能對孩子打罵責備,否則只會更糟糕

li李 2022/11/09 檢舉 我要評論

大晚上的,發現朋友發了一個圈,長吁短嘆一番,不知道她發生了什麼事,我正好也沒睡,就問她怎麼了?朋友說:嗨,不是這次期末考試嘛,涵涵沒考好,晚上還一個勁地玩平板電腦,都快10點了還不放下,我一怒之下就打了他幾下,他哭著哭著就睡著了,現在我又開始后悔了,自己平時工作忙,疏忽了孩子的學習, 看他的樣子又覺得很可憐,很擔心他這樣睡著了會不舒服

孩子哭著哭著就睡著了,是很經常的事情。

因為哭肯定也是一個很消耗能量的事情,孩子哭著哭著把自身的能量都耗光了,自然也就睡著了,但是哭著入睡的孩子,往往睡夢中還在抽噎,對孩子的情緒和內臟都不是很好。

​電視劇中描述親子關系沖突時,也往往會這樣演,孩子在睡夢中一抽一抽,或者突然驚醒般哭幾聲,老父親或者老母親撫摸著孩子的臉龐,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事實上, 我是很不贊同在睡前打孩子的,小一點的孩子,可能孩子總是不肯入睡,或者一直在鬧,而媽媽那時候已經精疲力盡,忍耐值也降溫到0度,最后發展成暴揍一頓,孩子哭哭啼啼睡著了。

大一點的孩子則是可能因為各種事情惹怒了老母親或者老父親,最后被暴擊一頓,哭著睡著了。

有句俗語說得好:對父母要5不怨,對兒女要7不責。

兒女對父母5不怨是指:

1.不抱怨父母無能

2.不抱怨父母啰嗦

3.不抱怨父母抱怨

4.不抱怨父母遲緩

5.不抱怨父母生病

父母對兒女也有7不責:

1.對眾不責

2.愧悔不責

3.暮夜不責

4.飲食不責

5.歡慶不責

6.悲憂不責

7.疾病不責

這個7不責其實總結得還是蠻到位的。

對眾 不責: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當眾指責孩子,稍大一點的孩子還容易導致產生叛逆心;

愧悔不責:本來孩子都已經很是悔恨了,父母還要喋喋不休地揪出老賬來,別說孩子,大人可能都惱羞成怒;

暮夜不責:也就是晚上臨睡前最好不要責備孩子,可能使孩子心神不寧,抽泣著睡著可能內臟都不是很舒服;

飲食不責:中國家庭歷來重視飯桌,而且經常喜歡在飯桌上教訓孩子,本來的好胃口,被一批評,可能吃著都不香了,或者根本就不想吃了。

歡慶不責:比如,本來孩子很開心地拿著一張90多分的卷子興高采烈地跑到父母面前說,老師說我有很大進步呢。有的父母拿過卷子看一眼說,才考了90多分,那幾分怎麼丟的?孩子的好心情一下子就落到了谷底,再沒了上進心; ​

悲憂不責:當孩子處于恐怖悲傷之時,家長再雪上加霜一番,孩子的心情很難會開心,可能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疾病不責:孩子已經生病了,還從精神上打擊孩子,心境不好,孩子的病自然也不太容易好。

孩子的成長自然會遇到各種問題,為人父母,最好是放平心態,靜待花開!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