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拘泥于書本、課堂,而是浸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
一個好媽媽,總能化教育于無形,潤物細無聲地改變孩子。
你哭你的,我忙我的
其實女兒很少用哭鬧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因為一次也沒成功過。
但上了小班后,看到了同學的成功案例,于是活學活用起來。
某天家里煮了白粥,但她偏要再單獨給她煮份面條,最后更是躺到了地上。
我們全家該干嘛就干嘛去,把她當空氣。
我媽媽也特別配合,她拿起掃帚掃起了地,掃到我女兒躺的地方時,對她說:「孩子,躺過去一點,我要掃地,別擋著,我掃完了你再躺回來。 」
于是女兒挪開后繼續躺著哭。等我媽媽掃完地,又讓女兒躺回原來的地方,沒想到兩歲半的女兒居然真的又躺回去哼哼唧唧了。
當了半小時空氣的女兒,終于發現別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并不管用,于是爬起來討好的說:「我覺得白粥也很好吃的」,說完自己屁顛屁顛地跑去把白粥吃了個干凈。
直到現在,我也再沒看到過她躺在地上用哭鬧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
其實小孩子很多行為只不過是試探,如果第一次就阻止,基本就不會有第二次同樣的行為發生。
不吃飯是自己的損失,不是別人的
孩子與我在飯前吵架,把碗往飯桌上重重一放,惡狠狠地說:「看到你就煩,我不吃了。」
我馬上說:「可以,不過一直到下次吃飯你都不可以吃任何東西。」
女兒開始有點心虛,改口說:「我不是說我不吃,只是不跟你一起吃,等你吃完我再來吃。」
我回答她:「要麼現在一起吃,要麼你留著下頓再一起吃,沒有第三個選擇。」
結果她氣鼓鼓地走掉了。
等我們吃完把桌子收拾好,就開始笑嘻嘻地討論:
「怎麼有這麼傻的人,居然拿不吃飯來要脅別人,自己不吃飯餓的又不是別人,笑死人,居然拿餓自己要脅別人......」
于是以餓一頓飯的代價,女兒明白了拿傷害自己來要脅別人,是很蠢的事。
類似的事,再也沒在她的生活中出現過。
分享后收獲快樂
女兒兩歲不到時,她外婆經常炒蝦仁給她吃,有次我看到了,就拿筷子夾了幾個嘗嘗,女兒就很不爽我吃她的蝦仁。
我告訴她,誰說是你的蝦仁,于是拿起勺子又狠狠吃掉兩勺,等女兒反應過來,手忙腳亂的跟我搶吃,可是,她怎麼搶得過我......
女兒看著空掉的蝦仁碗,眼淚掉了下來。我趁機告訴她:
「東西誰都可以吃,沒有什麼東西是你一個人的,大家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從那天開始,凡是她喜歡吃的我都一定分走一半,小孩子就是好教,她很快習慣了與人分享。
有時候看到她特別喜歡吃的東西,我們想讓她多吃一點,會說「我牙痛咬不了這東西,或是這東西我不太喜歡」等等看起來很合理的借口,你幫個忙幫我吃掉吧。
一定要用求她的口氣,讓她覺得她是在幫你的忙,這時女兒會吃得歡天喜地,這是意外得到的快樂。
如果沒有學會分享,孩子會認為這是他應得的,并不會覺得開心;而習慣分享的孩子,哪怕是多吃到一口都會覺得意外與開心。
少吃點不會對人生有影響,懂得分享,容易得到快樂的心態,這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有限的玩具,無限的樂趣
女兒從小到大的玩具極其有限,電動的基本沒有,所有的玩具拿個大袋子也就可以裝起來了。
這麼少的玩具,不是因為經濟原因,是因為小孩子玩具越少越簡單,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想象力就越豐富,就越懂得珍惜東西。
小孩子都喜歡玩水,女兒也不例外,我的條件是:
玩水可以,但只限衛生間,并且玩好后要自己把衛生間弄干凈。
一個小桶一個盆,一只空可樂瓶,外加一個漏斗,一只小匙可以消磨掉整整一下午的時間。
上小班時,女兒就可以坐在那兒一兩個小時,集中專心地做一件事。
跌倒后直面傷痛
女兒在外頭跌倒了,爬起來后發現皮破了不少,還出血了,緊張的就要哭出來。
我蹲下觀察后,笑嘻嘻地對她說:「哎呀,西紅柿汁流出來了,我們回去趕緊用紙巾把它堵住,不要浪費奧。」
女兒聽完,緊繃的神經一下子就放松了。
回到家,我拿出酒精幫她消毒,先跟她說明:這個是消毒用的,抹在破掉的皮膚上可能會很痛。
但不忍這個痛,可能傷口就會感染,感染之后會更痛。女兒想了想,說:「那你就消毒吧,我可以忍一下。」
孩子哭鬧反抗或許更多的不是因為痛,而是對未知傷害本能的恐懼。
所以別以為孩子小,騙騙就可以了,他們會記得你騙過,會不信任你,下次再騙就沒那麼容易了。
不要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說實話會讓他們更信任你,讓他們對可能的疼痛做好心理準備,他們其實是很能忍痛的小生物。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媽媽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給孩子再多的財富,再好的教育條件,都不如一個好媽媽來得珍貴。
愿我們都能做個智慧的媽媽,用正確的方式帶領孩子進入正確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