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爸爸媽媽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在外面總是被別的孩子「欺負」,并且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反抗,家長會是什麼心情?
說起這點,香香媽就很發愁,香香和我家二寶年齡相仿,香香每次出去玩,總是被別的孩子欺負,并且被欺負了還不敢吭聲。
香香媽說,剛開始她還不知道,還是偶爾有一次,她帶著香香在附近公園玩時,本來香香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在玩。
但是過一會,她聽到女兒壓抑的哭聲,走過去后才發現,原來女兒被其他幾個小朋友合伙排擠,他們不愿意和女兒玩,女兒傷心就哭了。
剛開始香香媽還沒當回事,最觸動香香媽的是,有一次我們一起帶孩子在游樂園玩時,香香和我家二寶在蹦蹦床上玩得正開心,幾個稍大點的小男孩過來故意搗亂。
幾個小男孩使勁跳,結果把我家二寶和香香搖晃倒后無法站立起來,香香很無助地哭了起來,并且哭聲越來越大,聽到哭聲,我和香香媽趕快過去看看怎麼回事。
這個時候,只見我家二寶使勁拉住一個小男生的腿,聲色俱厲地警告他們,你們不要再晃了,我的好朋友都被你們晃哭了,你們再不停,我就大聲喊人了啊。
那個小男孩依然無所謂的樣子,繼續使勁蹦跶,只聽見我家二寶大喊:「救命呀,他踩到我的手了,他故意踩我!」周圍的一些孩子和家長都被吸引,那個小男孩一時不知所措,趕快停止了蹦跶。
隨后,我家二寶一骨碌站起來,趕快把躺在蹦蹦床上被嚇哭的香香扶起來,并安慰她。
站起來后,我家二寶就拉住那個小男生和他理論,一點不驚慌,也不害怕,在我家二寶不依不饒的要求下,那個男孩最后給她們道了歉。
看到這一幕,香香媽很是感慨:「你家妞妞真大膽,你看我家香香在外面總是膽小,被欺負,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啊?」
隨后,我對香香媽說,從孩子入園前開始,我就開始重點培養孩子一些「不好惹」的特質,這些特質讓她走到哪里都不容易被欺負,不會委曲求全,而是會輕松化解。
香香媽說,她也經常給香香講,如果有別的小朋友欺負自己,一定要告訴老師和大人,被欺負時,要懂得反抗,但是說了很多次都沒有用,香香只知道哭。
于是,我和香香媽分享了我是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以及如何反霸凌的,香香媽聽后,才意識到自己之前只是口頭給香香說,太抽象了,孩子沒辦法領會到。
其實,我從二寶即將入園前的半年前開始,就開始通過繪本,演練等方式,對她進行自我保護和反霸凌教育,而這其中,我重點培養她身上的「不好惹」的特質。
總結起來,這種「不好惹」的特質,可以歸結為兩點:
第一點:讓孩子對被欺負和霸凌有明確認知,堅守原則絕不妥協
作為父母,我們都擔心孩子一旦離開自己,面對全新的環境和人時,會不會受欺負,我們更希望孩子能夠分清楚怎麼才算是被欺負了,當被欺負時,除了告訴老師,還有更好的辦法保護自己。
所以,我告訴二寶,除了尋求外界幫助外,自己要堅持原則,要有邊界感,當別人的行為讓自己感覺不舒服時,要當機立斷拒絕,要用 語言和行動告訴別人,自己不是好欺負的。
面對想要欺負自己的人,要不卑不亢,據理力爭,讓別人知道你「不好惹」,不是軟柿子任由人欺負,只有這樣,欺負你的人才會心虛,下次再想欺負時,就會掂量掂量,害怕了。
第二點,對孩子從小進行自我保護和反霸凌教育,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做
其實,從孩子能聽懂話時,家人就會給孩子講如果別人推你了,你該怎麼辦,如果別人打你該怎麼辦,雖然當時孩子也點頭表示認同。
但是,當孩子真正面臨被欺負的情況時,還是不知道該如何辦,其實,父母僅僅用語言來對孩子描述,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明白。
我當時就是考慮這個因素,給孩子選擇一些孩子容易看得懂的反霸凌繪本,這也是很多家長都給孩子閱讀過,孩子很容易接納的方法。
因為繪本里面都是孩子聽得懂的語言,畫面感強,孩子輕易就可以領會里面的精髓,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才知道該怎麼辦。
① 讓孩子輕易辨別哪些行為屬于霸凌
很多人理解的霸凌就是孩子被人打了,被動手推搡、被辱罵人了,才算是霸凌,其實不然,真正對孩子心理容易傷害的霸凌,范圍其實挺廣泛,滲透到各個方面。
除了身體霸凌外,那些社交霸凌,比如被排擠,被起外號,別人故意弄壞自己的東西,言語傷人等,都屬于霸凌的范圍。
② 用孩子熟悉的生活學習場景,教會孩子如何反擊,如何自我保護
用童言童語來對話,很符合孩子的認知心理。
通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讓孩子明白,面對不同的霸凌欺負時,該如何保護自己,進行反擊。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遠離欺負和霸凌,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反霸凌的能力,而從孩子2歲多開始,就注重培養孩子反霸凌的意識,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