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兒子果果,原來是一個學習比較好的優秀學生,老師對他自己的期望也比較高
可是到了初二之后,果果的學習就下降了很多,甚至還經常出現逃課的情況
這件事情,讓朋友和學校老師特別頭疼,管也管了、吵也吵了,可學習效率非但沒有提升,果果的叛逆心理反而越來越強烈
意識到通過管教、和講道理無法解決問題后,朋友打算結合學校老師和果果好好溝通一次
果果第一次逃課的心理活動,是覺得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太簡單了,就算不用聽講也能做對作業,考出高分成績
于是,在貪玩心理的誘惑下果果借用上廁所名義出去溜圈,而嘗到幾次甜果之后,就從幾分鐘溜圈發展成十幾、甚至一整節課
都說「凡事有急,但事不過三」,同樣一件事情、同樣一個招數超過多次后,老師也發現了端倪
對于果果的故意翹課行為,為了避免其他同學效仿,老師的懲罰也比較嚴重
甚至在課堂上說:「我們班的優秀果果開始變壞了,大家可不要向他學習」
這件事給果果帶來的影響很大,翹課一開始是因為貪玩好奇,到了被老師懲罰后就變成不服氣、甚至故意不遵守課堂紀律
朋友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遺憾的是也沒有及時溝通,而是直接對其批評責罵,有了幾次之后問題就變得越來越嚴重了
逃課逃學、不寫作業、故意考低分、甚至經常不回家…
之后,朋友特意帶著果果到老師家里登門道歉
果果跟老師說了逃課原因,意識到自身的錯誤、也誠懇地向老師道歉
而老師得知前因后果后,也覺著自己當初的言語不妥,雙方道歉之后都獲得了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自此,聰明的果果又回到了當初熱衷學習的樣子
當態度端正、努力方向對了,學習成績提升自然也是
指日可待在這件事情中果果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一個善于調節、懂得溝通的媽媽,還有一個耐心傾聽、有親和力的老師
尤其是在家校共育的影響力下,果果也從之前的一蹶不振、叛逆和對著干被喚醒了
可現實并不會事事如意
而家校共育看起來簡單,實際也需要很多先決條件,我們或許無法把握、也無法做決定,但家庭教育的影響性始終是首位
有位媽媽曾聽完某育兒演講后,她向專家提問:「為什麼孩子越長大就越叛逆」
專家的回答說:「孩子長大后的每一個成長階段,你都能了解嗎」
是呀,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同的,每個階段所遇到的問題和需求也不同,只有做到針對性了解、才能做好針對性教育
比如,像孩子越長大就越不服管教,主要還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觀意識
尤其是7~14歲孩子看起來不大、卻渴望事事獨立,這是因為這些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特征,也被稱為成長里的「黃金八年」
7~14歲是孩子的「黃金八年」,也是家長了解孩子叛逆的開始,掌握這些特點,用對待「客人」 的積極去肯定支持孩子,那麼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7歲時
特別在意家庭地位
6~7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從一名幼兒園小朋友的不成熟,逐漸發展成一個成熟的「小大人」
此時的他們,主要的成長特點體現在三方面,包括:
•情緒-擁有比較好的情緒控制能力,但心思還比較敏感,很容易覺得別人會不喜歡自己
•社交-已經開始慢慢適應小學生活,也比較渴望和同齡小伙伴建立良好的互動、友誼關系
•行為-有著比較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對于父母的事事妥善安排可能會表現出逆反行為
通過七歲孩子的成長特點了解,不難發現,孩子在此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引導和適時調整
比如:
情緒方面,家長平時要多多理解孩子,幫助他們正確表達喜怒哀樂
社交方面,可以帶孩子經常到外界走動走動,鍛煉膽識、提高社交活動
行為方面,很多事情嘗試讓孩子自己去做,多支持鼓勵、理解包容,幫助孩子合理度過敏感階段
8歲時
情感方面需要認可
孩子進入8歲左右,他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是非觀念,情感上也更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注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需求:
•對批評比較敏感,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和認可
•被批評時喜歡找理由、或者推卸責任,這樣心里會好受些
•進入心理依戀期,渴望和爸爸媽媽分享快樂、和不快樂的事情
8歲左右的孩子看起來似乎已經邁入成熟,其實他們在情感上是屬于比較敏感的,這便是屬于心理依戀期了
在這個階段,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更要學會高情商處理
比如,主動跟孩子分享生活趣事,每天至少預留出10分鐘時間和孩子談談心,這個時間只屬于寶貝,孩子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又或者,孩子難過的時候什麼也不用問,張開雙手用你全部的愛去抱一抱孩子,等到孩子心情平復時自然會主動分享
9歲時
學習跨越能力提高
九歲左右孩子身上有一股特別的味道,他們獨立而執著
當然,如果成長方向對了,學習的跨越能力也是大有提高的
比如,以下幾種特點就大有培養意義:
•適應上學流程,知道每天早上該做什麼,出門前還會特意檢查一下書包
•成就感在這個階段表現得很重要,不愿意失敗,所以每件事都竭盡所能
•渴望被老師關注、家長認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表現能力也越來越出色
因為獨立而執著,這就是9歲孩子成長足跡里的一大跨越-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個階段,讓孩子盡可能地從正確角度認識自己,你會發現學習跨越能力有著很好的潛力發展
比如,家長實施示弱教育,成為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你的依賴
需要做家務時告訴孩子:「我需要你的幫助」
想要孩子起早時告訴Ta:「每天早上可以做我的鬧鐘嗎」
讓孩子因需要而行動,這份積極性便是孩子學習里的最強跨越能力
10歲時
行動力度開始變強
孩子進入10歲年齡段后,你會發現他們的懼怕情緒變少了
有些孩子可能在以前怕黑、怕生人,到了這個階段就已經不那麼害怕了
這也說明孩子真正發展出了內心強大的一面,但越是強大的內心、越是需要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比如:
•懼怕情緒變少了,但他們的行動力度開始變強,飯后喜歡和朋友三三兩兩結伴玩耍
•和家長髮生爭執時最常見的情緒表達就是生氣,有時還比較喜歡生悶氣,不喜歡說話
•難受的時候也會發泄情緒,更多的是眼不見為凈,或者直接無視地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行動力變強而愈加渴望被理解,這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就像是剛學會走路的小寶貝
他們很想走路又害怕摔跤,還偏偏不愿意被家長扶著,因為大人的參與會影響他們發揮能力
小寶貝如此,大寶貝也是如此
當孩子進入10歲階段后,正確的教育方式除了尊重、理解和支持之外,還有徹底放手
作為一個10歲孩子,他們也該有了自己的安全觀、理想觀和方向觀,只有放手孩子才能擁有更多挑戰和嘗試機會
如果孩子寫完作業想要出去玩,在安全范圍內就讓他們去吧,畢竟學習更需要勞逸結合,而學習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11歲時
處于動態的年齡段
11歲年齡段的孩子,雖然包含了10歲前的獨立、堅強和挑戰力,但這個年齡仍處于動態年齡段
他們的表現主要包括:
•日常作息方面,雖然比較有程序性,但不會刻意去做規律的事情,仍缺乏自律意識
•情緒方面,如果在10歲之前沒有得到正確引導,叛逆的苗頭已經開始生長了
•自我成長方面,意識在成長,獨立和對抗心理也在增強,反復無常便是他們的常態
處于動態年齡段的11歲孩子,比較喜歡反復無常,也會經常做出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也有家長髮現了,孩子一長大和朋友好到可以穿一條褲子,和父母之間卻連幾句話都不愿意說
其實,之所以形成如此的相處差距,主要還是我們不太理解孩子,譬如11歲孩子的反復無常,家長會理解成叛逆期,而朋友會理解成新鮮有刺激感的事情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貼標簽行為,哪怕孩子真的叛逆、也不要說他們叛逆,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用孩子的興趣去評價觀點
你會發現:原來親子溝通也就是那麼回事
12歲時
青春初期特征凸顯
12歲左右的孩子,性格和行動方面雖然比較理想,但他們的青春初期特征已經開始逐漸凸顯
包括以下這些明顯特征:
•對于學習和人際關系相處不再那麼內斂,開始逐漸偏愛集體活動
•生活方面也會多一些思考,面對不能解決問題時,雖然不痛快但也不會太沖動
•和家人相處時自我主張感比較強,對喜歡的事情充滿熱情,甚至熱情過度
青春初期特征凸顯的12歲孩子,恍然之間會給人一種明顯變化
他們自信獨立、樂觀堅強,和家長平時關系比較好的話還會善解人意
尤其是孩子主動要求幫忙做家務時,你會覺「哇,我的寶貝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很多」
其實呀,并不是孩子一夜之間長大了很多,而是他們的成熟在日積月累中慢慢凸顯
想要和孩子保持更加緊密的成長關系,孩子想要幫忙做家務的時候不要拒絕他
首先,做家務并不影響孩子的成績發揮
其次,勞逸結合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
最后,在家務活的動手能力中可以增強自信心
所以,孩子想要參與你的生活時對Ta說一句「謝謝寶貝」,孩子可能會開心好半天呢
13歲時
動手能力頻現靈光
13歲左右的孩子,看起來一改往日的陽光、沉穩
可能是因為進入國中學習后壓力增大,也可能是爸爸媽媽的期望過高,他們很容易再次陷入自我性格的糾結
比如:
•他們不喜歡跟成年人打交道,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
•見面也不喜歡主動打招呼,會覺得沒有共同話題、不知道聊些什麼
•腦袋喜歡頻現靈光,比如忠于敲敲打打、動手修理、或參與制作
動手能力頻現靈光的13歲孩子,最容易陷入不被家長理解行列
因為在很多家長看來,13歲的孩子不僅成熟獨立、還是一個青少年,他們肩上的責任和擔子也會越來越重
也正是因為這種思想明顯,孩子身上的壓迫感、逃避心理才會越強
不管什麼時候,請記住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他們的行為
如果家長換個角度去多發現孩子的行為與想法,彼此的相處方式、和溝通環境,也自然不會那般緊張而尷尬了
14歲時
容易沖動缺少理性
什麼是青春期孩子?這個階段就像是一只偷腥的貓,總是在不斷地嘗試、挑戰
比如:
•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喜歡挑戰刺激,更喜歡做平時不敢做的事情
•因為好奇會觸碰很多底線,比如早戀、逃課、厭學等等
•雖然已經進入了青春期,但還是不太成熟、容易沖動缺乏理性
一個14歲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充滿朝氣、青春活潑的時候,這個階段很容易因為尋求刺激而觸碰很多底線
為了不讓孩子走彎路、受到傷害,有些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
比如,家長談及色變的早戀,與其遮遮掩掩地窺看孩子書包的秘密,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這件事當成「小秘密」交換出來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上學的時候也喜歡上了一個同學」
你會發現,孩子的話匣子一下就被打開了,他們會熱情地交流這種感覺,兩個人你交換一個「小秘密」、我八卦一件小事
當羞于開口的早戀,可以通過聊天的方式展現在溝通里時,早戀就沒有那般灰暗了
而及時開導和正確引導,也是孩子青春期防走歪路里不可缺少的一節智慧課
7~14歲孩子的「黃金八年」,或許看起來區別不大,其實每一個年齡段都有獨特表現,還有家長的應對技巧和引導智慧
最主要的是育兒屬于一個慢過程,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也是針對性學習,只有做到不同階段的不同應對措施,才能幫助孩子平穩地度過每一個特別階段
那麼,關于孩子越長大越不服管教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