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
經常心力交瘁
總羨慕「別人家的學霸」
但學霸并非天生
取得好成績也不是一蹴而就
學霸的背后凝結著整個家庭的智慧
只要家長足夠重視,也能培養出學霸
尤其是這四種家庭▼
01
家長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生活中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學霸都有一個共同點:愛思考。
就像馬克思說的:「思考是一切。」
愛思考的人,邏輯清晰,在學習上有更強的總結能力。
那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愛思考呢?
最簡單的就是:家長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很多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就是向家長求助。
這時,家長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思考路徑。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能幫助孩子養成愛思考、愛提問的習慣。
家長無視或者敷衍孩子的提問,會打擊孩子的求知欲,不利于培養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且孩子的綜合能力決定學習成績,因此既需要培養孩子的理解力,也需要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02
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
赫爾岑說:「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有位家長曾分享自己的經歷——他將客廳的電視機換成了一墻書,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肯定。
孩子看著家長在讀書,也會開始閱讀。
但現實中,更多的是,家長玩手機,孩子抱著平板電腦。
其實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意義重大。
冰心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閱讀能幫助孩子拓寬視野、找準人生目標、豐富精神世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觸類旁通。
想要孩子做學霸,家長就先把自己變成愛閱讀的「學霸」吧。
03
家長給予孩子一定選擇權
被剝奪選擇權的孩子性格容易形成兩種極端。
一種孩子是一味地順從家長的安排,失去自我判斷能力,變得膽小退縮,自立意識差,凡事依賴父母,不能自己做決斷。
另一種孩子是被壓抑太久,長大以后會叛逆,而且做事不計后果,因為他下意識覺得父母會跟在后面保護自己,自己闖下多大的禍也沒關系。
心理學家研究結果表明:當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最大限度地內化自己的行為,并且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的責任感,行動動力也更加充足。
所以,家長如果想要孩子主動學習,提升自己,那就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吧!
04
家長能夠以身作則
家長不要一味地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看不到他們家長付出的努力。
家庭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園地,家庭氛圍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家長要以身作則,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孩子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思維,他們喜歡模仿。身邊若有好榜樣,孩子則有規可循,有樣可學。
所以想要孩子熱愛學習,家長就要以身作則。
學霸并非全然天生,要想讓孩子成為學霸,家長也要多加「修煉」。只要家長足夠重視,也有可能培養出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