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嘴一天到晚叭叭叭說個不停,我都不知道他咋有那麼多話。」群里一位媽媽吐槽自家娃話太多,說自己都快被折磨瘋了。
這位媽媽的話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開始吐槽自家的「話癆」寶寶,都不明白小小的娃,咋有那麼多話。
其實,家長們在吐槽孩子「話嘮」的同時,有沒有分析過孩子每天叭叭叭個不停的原因呢?
首先,愛說話是因為孩子好奇心強,他們的自我意識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會對周圍世界產生很多的好奇,于是就經常向父母問各種各樣的問題。
其次,愛說話是因為孩子非常喜歡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想。父母是他最親密的人,當他接觸到新事物時,第一時間想告訴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
最后,愛說話是因為有些孩子性格特別外向,在生活中很容易發現一些令他們開心、興奮的事情,這些事情他們很愿意拿出來跟父母分享。
《奇葩說》辯手楊奇函說:「其實很多的我愛你,都藏在了廢話里。」
所以,孩子喜歡說「廢話」,是好事。而能陪孩子一起說「廢話」,更是福氣。
一方面,愛說話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孩子碰到新鮮的事情,他們就聯想到很多相關事件,不斷分享自己的想法,正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強的表現。另一方面,愛說話的孩子領導能力強。在生活中,話癆孩子在同齡人中非常顯眼。他們擅長和他人溝通,更容易在同伴中建立威信,具有較強的領導力。而且愛說話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強,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家長們要正確地對待話癆孩子,將其看成教育引導的契機。具體可以從完善自身和引導孩子兩個維度著手。
家長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如果因為家長的厭煩打斷孩子的表達欲望,不僅會使孩子有失落的感覺,還會令他失去對事物的好奇心。所以對待孩子的提問要充滿耐心,即使他說的事情很不靠譜,也要認真地傾聽。
同時,學會從孩子的「廢話」中挖掘信息。雖然孩子跟家長說的話有一些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家長要善于從這些「無用」的信息中挖掘線索。在孩子的話語中,能反映出孩子當前認知水平和性格上的變化,如果發現孩子的思想和意識出現了偏差,家長要及時進行調整。
教孩子言簡意賅的說話
孩子很多時候的喋喋不休源于說話缺少邏輯,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提煉語言重點。比如,家長可以通過閱讀書籍等方式幫助孩子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平時溝通也可以讓孩子在表達的時候刻意練習縮減語句,快速進入重點。
教孩子設立界限
每天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可以「吧啦吧啦」的時間。比如睡前一小時,是專屬于他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里,他可以盡情的說話,而且爸爸媽媽也會認真地傾聽他的話,并做出回應。過了這個專屬時間,他要學會安靜。
另外,告訴他在一些場合,如電影院、圖書館等是不可以隨意說話的,因為會打擾到其他人。
教孩子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說出來
讓孩子學會區分對自己和對他人說的話。比如一些敘述性的語言,「我要把這個蛋糕涂成紅色,我要去找我的鉛筆盒」等,可以對自己說,不需要別人的回應。當需要分享或者尋求他人的幫助時,才需要說出來。
教孩子玩「安靜游戲」
如教孩子玩「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通過游戲讓孩子學會安靜,學會控制自己,同時借助游戲,也可以增進親子關系。
心理學家賀嶺峰指出:「和孩子多聊‘廢話’,才是做家長最重要的一個能力。」
作為父母,不妨靜下心來,多陪孩子說說「廢話」,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親子關系會更加融洽,生活也會增添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