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說過,晚年之后,每個人都越活越卑微,只能看別人的臉色做人。
對此,很多人都不解,人老了,不該受到家人的尊重嗎?為什麼會越活越卑微呢?況且,兒女不該照顧父母嗎?
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說,兒女尊重父母,照顧父母,甚至聽父母的話,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可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越是理想化的事兒,其實越難做到。
在以往那個倫理道德比較濃厚的年代,兒女聽父母的話,那是很正常的事兒。 可到了今時今日,人心浮躁,不孝的案例層出不窮。
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孤寡老人」的事例就知道了。
沒錢沒勢的老人,會被家人拋棄,成為孤寡老人。而有點錢財的老人,會提前把家產交給兒女,讓兒女有了更多選擇的空間,而他們自己,已經毫無退路了。
說句難聽點的話,晚年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這,并非是我們跟外人的博弈,而是我們跟兒女的博弈。
退休后,不管有沒有存款,要立刻對兒女做這3件事,方能安穩。
02
退休后,要立刻對兒女「旁敲側擊」。
在網絡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父母該怎麼跟兒女溝通呢?
直白地說,把事兒放在臺面上,容易鬧矛盾。而不敢說,又會讓兒女產生模糊的心理想法。這,都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最好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學會對兒女「旁敲側擊」。
何謂「旁敲側擊」呢?那就是以「暗示」的手段,讓兒女知道我們的需求,明白我們的所思所想。
比如說「暗示」兒女要孝順,我們不要直白地跟他們說「你們要孝順父母」, 而是要懂得舉例子,尤其是不好的例子,讓兒女產生愧疚感和責任感。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煽情」。
比如說「暗示」兒女要多體諒父母,我們只要把自己以往的經歷說出來就好。 自己是個孝順的人,相信兒女也應該是孝順的人。
人與人之間,能相互諒解,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我們也要把握好做事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能讓兒女感覺到利益受到了損害,又不能讓兒女感覺到我們在倚老賣老。如此,旁敲側擊的方法,就顯得很管用了。
03
退休后,要懂得在「錢財」上跟兒女劃清界限。
有道是 「感情歸感情,錢財要分明。」
親人之間雖然有著血脈聯系,但它畢竟只是「聯系」而已,這關系特別脆弱,根本不堪一擊。這個時候,我們就得把重心放在「錢財」上了。
談到錢財,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它特別俗氣,說多了容易影響家人之間的感情。可是,如果不談感情,那這段關系又有什麼意義呢?
真正靠譜的關系,往往能通過「金錢」的考驗。唯有虛偽的關系,才會在金錢面前原形畢露。可以說,錢財就是一面照妖鏡。
跟兒女談錢,那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與之劃清界限。父母能盡可能幫你,而你不能提前拿到家產,雙方保持互相尊重的關系。
有人會說,把家產給了兒女,兒女不就能更孝順父母了嗎?
說實話,如果兒女真的選擇不孝順父母,那我們也拿他們沒轍。錢財在手,至少有個保障。可一旦錢財到了兒女的手上,那我們將退無可退。
所以說,懂得在錢財上與兒女劃清界限,這是一種大智慧。
04
退休后,要立刻跟兒女「分開」住。
俗話說:「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
你我都處于同一個屋檐當中,低頭不見抬頭見,相信你我之間絕對會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說得難聽一點,終究有一天,我們會成為「仇人」。
父母和兒女,成為仇人的機率高不高呢?
在退休之前,父母和兒女應該不會成為仇人。而在退休之后,父母和兒女成為仇人的機率,就大多了。 因為沒有工作的父母,絕對會討人嫌的。
人老了,每天都在家里面。而兒女看到父母啥都不干,甚至只懂得享受。那一刻,他們的怨氣不就出現了嗎?
更重要的是, 人這種生物,很喜歡在雞蛋里面挑骨頭,不見得有什麼包容之心。對此,我們可以得出一點結論,跟兒女「分開」住這件事,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分開,并不代表我們不愛兒女,而是代表了一種尊重。我給你自由,也請你給我自由,互相諒解。僅此而已。
05
寫到最后
做父母的與子女之間留有一定的相處空間,彼此才會覺得更加自由、自在,找到最舒適的相處尺度,距離就會產生美。
我們常說「親情是這世上最珍貴的事物」。可為何在今時今日,親情卻讓我們如此「左右為難」呢?
首先,是人性變了。以往的單純和樸素,變成了如今的復雜和善變。
其次,是觀念變了。以往的觀念,大多以感情為主。而如今的觀念,大多以利益為主。
在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在體諒孩子的難處之余,好好地規劃自己的晚年。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