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被贊賞時
當孩子被贊賞時,如果家長說:「沒有沒有,我們并沒有這麼優秀。」
孩子會這樣想: 在媽媽眼中,我并不優秀。
孩子能 敏銳地感覺到大人對他們的態度,這是孩子對自身言行作出正確判斷的依據。所以當孩子被贊賞時, 父母不要表現得過分謙虛,如果贊賞是客觀正確的,就讓孩子欣然接受吧, 大人的認可是讓孩子努力進步的動力。
不妨這樣說:「 非常感謝您對我們的認可,我們會繼續努力。」
孩子決心做某事時
當孩子決心做某事時,如果家長說:「你還小,你不行的。」
孩子會這樣想: 反正都會被打擊,以后都不做了。
這句話,會 抑制孩子原本滿滿的自信。更為可怕的是,孩子以后就會把探索新事物的決定權無形中交給了父母,變得 處事猶豫不決。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孩子體驗失敗也是一種鍛煉。
不妨這樣說:「 如果想好了,就去試試吧。」
孩子挑戰失敗時
當孩子挑戰某件事情失敗時,如果家長說:「早就跟你說過你不行的吧。」
孩子會這樣想: 早知道這樣就不跟大人說了。
這樣的話無論對孩子還是對父母本身都沒有任何好處,只會 疏離父母跟孩子,讓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只有 父母對孩子充滿信心,這樣才能令孩子感到自信和樂觀。
不妨這樣說:「 你做得很好,下次一定能成功。」
孩子遭遇瓶頸時
當孩子遭遇瓶頸時,如果家長說:「你怎麼那麼笨啊!」
孩子會這樣想: 也許我真的很笨。
當孩子失敗時,父母一定要有一個 寬容的態度,給他再次嘗試的機會。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失敗反應太過強烈,容易使他們產生很大的 不適和 煩惱,而這也是導致孩子悲觀的最大原因。
不妨這樣說:「 你很棒,媽媽相信你。」
想要孩子改正壞習慣時
當家長想要孩子改正壞習慣時,如果家長說:「你再……我就……。」
孩子會這樣想: 我會改正,但我并不認為自己有錯。
威脅并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不妨試著 將威脅換成一種許諾。當孩子在超市磨磨蹭蹭不想回家時,不要威脅說:「我走了,不要你了!」而是換一種方式說:「我們趕緊回家,那樣就有時間在一起玩了。」長此以往,孩子每次得到命令時,都會 往美好的方向設想后果,自然也會樂觀應對。
不妨這樣說:「 如果不這樣做,會更好!。」
想要激勵孩子時
當想要激勵孩子時,如果家長說:「隔壁家的xx如何如何。」
孩子會這樣想: 我做得再好,媽媽也看不到。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拿孩子作比較無疑是父母自討苦吃,也會給孩子造成無窮的困擾。只有 看到并欣賞孩子的優點,才能讓孩子充滿樂觀和自信。
不妨這樣說:「 媽媽知道,你正在努力趕超xx。」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時
當家長想讓孩子好好學習時,如果家長說:「你再這樣以后掃垃圾去!」
孩子會這樣想: 將來的我會很糟糕。
實際上,父母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孩子卻會 實實在在放在心上,并感到壓力。孩子小,他對未來并沒有概念,父母給出的不良預言,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情緒。
不妨這樣說:「 來,收起玩具,媽媽陪你做作業。」
在向別人介紹孩子時
當家長在向別人介紹孩子時,如果家長說:「他有一點很不好,那麼大了還尿床。」
孩子會這樣想: 被外人知道了我的隱私,好丟臉。
跟大人一樣,孩子也有自尊心,不能夠隨便踐踏。父母應該努力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學會幫助孩子隱藏他的弱點,建立起自信。請相信,不久之后,這些「小毛病」真的會消失。
不妨這樣說:「 這是我的孩子,他很優秀。」
想要孩子學會感恩時
當想要孩子學會感恩時,如果家長說:「爸爸媽媽那麼忙那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孩子會這樣想: 好內疚,沒辦法回報爸爸媽媽。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在孩子成人之前,父母需要 讓孩子懂得感恩,但 不能要求孩子感恩。對沒有回報能力的孩子來說,被要求感恩是一種 壓力,小小的孩子承受不了那樣的壓力。
不妨這樣說:「 爸爸媽媽剛下班累了,幫我們倒杯水好嗎?」
孩子有進步時
當孩子有進步時,如果家長說:「你是第一名,你是最……。」
孩子會這樣想: 如果下次沒得第一,媽媽會很失望。
要知道,幼年得到過度贊揚的孩子一旦長大后進入社會,就很可能經歷很大的失望,會 很難面對挫折。父母不能讓孩子因為太優秀而過早承受太多壓力。
不妨這樣說:「 無論你是不是第一名,媽媽都一樣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