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家:父母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其實是這三個原因
2022/09/18

養育孩子過程中,常有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的時候:

動不動就哭鬧;

吃飯磨磨蹭蹭,非要看動畫才吃;

寫作業不專心,教了好幾遍都學不會;

把家里搞得一團糟,還屢教不改……

即使心底默念無數遍「不生氣,不生氣」,告誡自己不要發火,要心平氣和地教孩子,但真的是——忍不住啊!

面對奇招頻出的孩子們,父母經常是「忍→壓抑→忍不住了→大爆發」,而后陷入「后悔發火→孩子繼續錯→爸媽更生氣→火氣再次爆發」的惡性循環。

昨天傍晚帶孩子去散步,看到一位年輕的爸爸正在對他的孩子發脾氣。

這位爸爸看起來異常煩躁,大聲訓斥孩子: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出門帶好鑰匙!你又忘帶!」

他的孩子看起來六、七歲的樣子,怯怯地站在爸爸面前,委屈地都快哭了。

散步完回到家,孩子忍不住問我: 「媽媽,為什麼你們大人都愛對孩子發火呢?」

孩子的話引起了我的反思。 正如孩子所言,有時候,我們總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明明知道對孩子發火很不好,卻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

我們總被孩子的言行輕而易舉地激怒,卻又責怪孩子讓我們生氣。

表面上來看,孩子才是導致我們發脾氣的「罪魁禍首」;其實,我們對孩子發火的根源,常常就是我們自己。

哈佛心理學家張璐說:「心理學上,專業的情緒管理中,憤怒是一種次級情緒,也就是這種情緒是由其他的根源情緒引起的。」

家長生氣的原因其實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家長心理底層的這三種感受:

羞恥感、恐懼感、愧疚感。

① 羞愧感

為什麼考這麼差?腦子被豬啃了嗎?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做到、你不行?怎麼這麼笨?

當孩子任性、不聽話或成績差時,家長的羞恥感容易引起憤怒。

羞恥感是一種「自我評價情緒」:孩子是什麼樣的人,代表了我是什麼樣的人,孩子的成功與失敗,意味著我的成功和失敗,孩子成績不好,我會很沒有面子、很丟人。

一感覺到丟臉,家長的火就上來了。

羞恥感會讓人很難保持冷靜和客觀,不自覺地強迫、控制孩子,有時候我們不經意流露出的語氣,都會讓孩子們接收到訊息。

② 恐懼感

要遲到了,還在磨磨蹭蹭,早干什麼去了?!

這麼簡單的題還做不出來,將來能考上好學校嗎?

現代家長都焦慮,焦慮的本質就是恐懼,害怕孩子不如別人、自己不如別人的父母。

家長心底擔心孩子不能對自己負責,需要大人為他負責,對孩子未來的擔心、著急、焦慮,而對孩子發脾氣。

③ 愧疚感

整天都要買這買那,你要花多少錢才夠?!

當孩子提的要求家長沒辦法滿足,因此感到愧疚、難受,感覺對不起孩子,這是愧疚感帶來的憤怒。

當孩子想要買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家長可能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辦不到、難過,進而無法處理自己的愧疚感,就極力地否定孩子的需求,認為孩子提這樣的要求是不對的,甚至認為孩子無理取鬧,把孩子指責一番。

亞里士多德說: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憤怒,這是很容易的。但是要向對的人,以適當的程度,在對的時間,為了正確的目的,使用有效的方法來表達憤怒,這是很不容易的。

大人應該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想要發火的時候,不妨先審視內心,有沒有察覺到沒面子、焦慮、悲傷,這些情緒是來自于自己,而不是孩子。

當我們能分清情緒來源,學會克制,也就能夠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了。

那麼,克制住火氣后,父母又該怎麼做才正確呢?

(1) 多用描述性語言,少用評論性語言

描述性語言和評論性語言是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提出的溝通模式的一種。

魯思·貝本梅爾的這段話反映了描述和評論的區別: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照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你在說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比如,當媽媽看到孩子打游戲,想要他寫作業或者做家務時,媽媽說:「孩子,媽媽上了一天班很累,看起來你已經玩了一會游戲了,現在你可以幫忙把鞋架整理一下嗎」是描述性語言。

而「天天就知道打游戲,回來鞋也不擺、鍋也不洗,一個一個都等著我伺候嗎」是評論性語言。

孩子很難從評論性語言中知道父母想讓自己干什麼,而父母往往還會因為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再次發飆。

(2) 處理問題和善而堅定,感覺快要發火時,暫時走開一下

孩子跟父母頂嘴,特別兇,就堅持不要做一件事情,父母這個時候要怎麼做呢?

先暫時離開一下。

為什麼?這其實是讓父母先冷靜下來。一個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處理問題,是無法做到和善而堅定的。這個時候走開,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媽媽是不是因為這件事情生氣了」。

過一會,調整好心態,再回來告訴孩子:「寶貝,我很抱歉你剛剛生了這麼大的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我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今后每當你不尊重我的時候,我都會暫時走開一下」。

到這里,跟孩子確定了一個規矩,我不是生氣,只是我不能接受你這種做法。

接下來只要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就好了。

「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只要你能用平穩的情緒、建設性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他很快就能從你身上學到這一點。

(3) 邀請孩子一起參與規則的制定

從小我就特別羨慕我的閨蜜,當她每次想要買一個心愛東西的時候,就會告訴媽媽,媽媽會把她的心愿納入月底的家庭會議中。

在家庭會議中,他們會列出所有家庭成員需要的支出:

爺爺想買一副新的圍棋;爸爸想換一個新手機;媽媽想入一台新款的洗衣機;閨蜜想要一條漂亮的連衣裙…… 全家人會在這次會議中,根據這個月剩余的錢,盡量滿足大家的需求。

如果暫時不能滿足,也會告訴她原因,在下個月的討論中獲得優先滿足權。

一直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閨蜜,十分懂得照顧他人的情緒,卻也不吝于表達自己的要求。

其實不僅是買東西,包括玩手機這種好像很難解決的問題,都可以開誠布公地跟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在給予孩子足夠尊重的基礎上,相信他也一定會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

一直對九把刀的一句話很有感觸:

我一直覺得小孩子可以不了解大人,因為他們沒有當過大人。但是我一直很納悶,我覺得大人不可以不了解小孩,因為你們當過小孩。

養育孩子,最關鍵的就是「懂」這個字,可惜我們做大人都做得太久了,久到我們都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小孩的經歷。

我們都在努力地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但我們未必就真的是非常優秀的父母; 同樣,大多數孩子也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但他們未必就真的能在短時間內出類拔萃。

此時,何妨停下腳步,給自己一點除了孩子和家庭之外的空間,也給孩子一點努力進步的時間。

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學會與自己和平共處,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與不那麼完美的孩子和平共處。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

拿著垃圾的手,是無法騰出來迎接禮物的,裝滿了負面情緒的內心,也無法照顧到孩子的需求。

與家長們共勉。

精選推薦
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人間精靈」,這部劇必看!
2023/11/04
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
2023/11/04
平成30年的廣告界,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
2023/11/04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趙雅芝僅排6名,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
2023/07/04
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私底下做人很低調,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網友:基因好
2023/07/04
一代女神繆騫人近況,曾紅極一時迷倒周潤發謝賢,63歲氣質仍出眾網贊:知性、靈動
2023/07/04
「恐龍哥」林偉亮,從型男變身方丈,身材高大六塊腹肌,33歲時忽然大徹大悟,出家11年容貌大變,網友:要學會放下
2023/07/04
「愛家好老公」人設大翻車!宥勝爆外遇2年,妻曾認「他過偽單身生活」 潰堤哭喊:為什麼又是我
2023/07/04
44歲陳怡蓉與友懟臉拍合照曝光,顏值「斷崖式」變化讓人認不出:昔日女神竟成路人臉!
2023/07/04
陳喬恩早年出席電影節紅毯,禮服穿的凹凸有致,美得一點不像70后
2023/07/04
自以為很紅的他,堅持要在鳥巢開演唱會,卻無人捧場「賠千萬豪宅」
2023/07/04
Apple發長文解答跟陳建州關系「沒不正常」:你們抹黑的是一個女生清白
2023/07/04
黑人買網軍沒付錢?「臉書遭反攻洗版」網見1句話笑出來:實錘了
2023/07/0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