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后服務時,和家長溝通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發現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的孩子,往往背后站著不負責的家長。
老師,我家孩子就是太懶了,您上課多讓他練練,課下我也管不了。老師,這娃腦子挺聰明的,就是不認干,您多夸夸他,可能就愿意干了。......
在期中期末考試后,回訪考試成績,也會有家長及時為孩子開脫,老師你看看他錯的這幾道題都是會的,要是加上這些分,孩子也能排上前幾名了!
唉,每每面對這樣的說辭,我好想長篇大論的解釋一番,但似乎對待這些執迷不悟的家長,并沒有什麼用,謹以此文獻給愿意聽勸導的你們!
懶,同樣也是貶義詞,但為何很多家長屢用不疲?
因為在他們看來笨是很大的嘲諷,懶只是一時的壞習慣,就像「馬虎」一般,是可以糾正的,話外音也就是在說:我的孩子哪天勤快了,啥都不是問題!
可是家長不知道的是,懶只是表面現象,懶背后的真正原因才是致命的,遠比笨要恐怖的多。
孩子懶得學習,是因為他對學習有了排斥和厭煩的認知,也是因為他缺乏最根本的動力。
如果孩子智商差一點,勤能補拙的勵志故事,在每個學校里都有太多例子,在公司高管中也能找到不少這樣的身影,所以笨并不可怕。
懶就不一樣了,孩子或許有這項能力,又或者他明明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家長總認為他只是因為懶,也沒有給孩子及時矯正,于是懶下去一事無成,不僅僅是學習上,工作中、生活中,哪項能靠懶實現美好人生?
懶本身只是表象,懶背后就是對努力的否定,以及對渾噩度日的認可。
這樣的思想持續下去,多麼優秀的人,也會被銹蝕掉了!
此文僅以描述未成年人的教育,成人則另有他法,歡迎私信溝通。
1)家長要先覺知:「懶」是一個很壞的毛病
當家長重視孩子的懶習慣,并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時,孩子才有可能察覺到自己要發生改變,畢竟以往家長并沒有很嚴肅的批評「懶」這個問題。
2)家長要自我學習和成長
1801年,有一艘英國的商船在暴風雨中沉沒。所幸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很多船員們活了下來,他們漂流到附近的一個島上。他們向島上的居民說明了自己的情況,但是島上的人怎麼也不愿意幫忙送他們出島。結果一個叫斯汀的人站出來了,和島民們說了幾句話,島民們就同意帶他們出海。人們不解,問他說了什麼?他說:「我只不過是跟他們描述了外面世界的魅力。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數不盡的財富,還有很多其他能吃的美味。
家長要調動自己的智慧,給孩子以正向的動力,有了學習的動力,懶自然就消退了。
3)如何應對路途中的阻礙
學習相對探險來說,阻礙不值一提,但是很多孩子就是敗在了這些阻礙上。
例如考試成績下降,作業太多、太難,老師批評懲罰,認真聽講但是聽不懂等問題...
1.家長和孩子首先要確立正確的成績觀念。
考試是為了檢驗我們的學習成果,近而幫我們指正易錯點的,分數高低只是意味著我們目前的進步空間而已,不以好成績而喜,不以壞成績而悲。
2.
勇敢面對孩子的學習現狀,敢于和學校老師坦誠交流。
如果自己的孩子水平根本跟不上學校老師的節奏,回家作業不會寫,我們又為何強迫孩子要為了交作業而耗費時間和興趣呢?
大班教學的指令是面對班級里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家長要學會根據自己情況勇敢的做出調整。拿出寫作業的時間,復習鞏固一些簡單的知識點,或者通過課外補習的方式,及時把欠缺的知識補回來,才是明智的選擇。
3.幫助孩子制定目標,分解任務。
孩子的意志力相對大人肯定還是弱一些,所以不要給他一個很大的任務,先從他能夠輕松實現的方式開始。
比如一張考試得50分的試卷,咱們抹除痕跡,重新做一遍,目標定在60分的及格線,我覺得孩子一定有信心完成。
再比如今天的作業孩子說都不會寫,咱們給孩子規定,選擇里面的3道題,把它寫對,其他的都不用寫了。
想要調動起孩子的動力,一定不要給他特別有壓力的目標,因為壓力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并不是什麼好事。
4.學會夸獎和表揚
表揚一個孩子聰明,也許最終他就是傷仲永的結局。
夸孩子一定夸他的行為,今天考試可能只考了40分,但是我們發現孩子的字體寫得更板正了,或者以前常錯的計算題,這次對了2道,我們要把對孩子的夸落獎在實處。
批評孩子起到的負面更大一些,但是夸不到實處,也是無用功。
5.階段性獎勵
獎勵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成年人還動不動獎勵自己一個包包,一頓火鍋呢,對孩子也不要吝嗇獎勵。
延遲滿足是獎勵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提前訂立好獎懲規則,讓孩子獎懲自取。
天生下來就能把教育孩子做得很好的家長,有但是很少。
尤其是處在日新月異的現代化教育方式下,所以家長的學習和眼界,也在很大程度上,禁錮了孩子的成長。
愿你我共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