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動漫影音
设计
奇聞趣事
生活常識
健康養生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美食菜譜
明星
創業職場
生活小妙招
奇趣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健身達人
不打不罵,孩子卻抑郁了:為什麼有些父母,越愛孩子,越傷孩子?
2022/08/20

「我是孩子的罪人!」

在課堂上,一位媽媽淚流滿面地說出了這句話。

這位媽媽,從小到大幫女兒打點好一切,只為讓她安心學習。

媽媽認為彈鋼琴的女孩很有氣質,就給她報了鋼琴班。

每天放學,媽媽會盯著女兒練鋼琴。

練琴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但是她們也堅持下來了,中間有多少淚水和怒吼都不提了,因為對媽媽來說,女兒最后考過了鋼琴十級。

但考完級以后,孩子再也不彈鋼琴了。

小的時候,孩子聽到樓下的小朋友們在玩的聲音,哀求媽媽:「我就下去玩5分鐘。」

媽媽狠狠心,堅決地說:「不行!你要好好學習!不能跟他們一樣沒出息,媽媽在這里陪你。」

女兒喜歡美術,但媽媽認為畫畫有什麼出息,沒收了女兒的畫筆,撕掉了女兒的畫作。

她最喜歡說的是「聽我的!」

「聽我的,好好學習才有出息,別搞那些亂七八糟的!」

「聽我的,別和那個同學玩,小心她帶壞你!」

……

一直聽媽媽話的女兒無疑非常優秀,從小到大功課優異,考上了一所媽媽夢寐以求的名校。

媽媽以為孩子就此走上了人生的康莊大道,沒想到的是,孩子卻完全無法適應大學的生活:

名校,匯聚各地學校的精英,孩子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保持名列前茅,甚至有些課程她都跟不上……一片慘淡的成績單,讓孩子開始自卑:我怎麼這麼沒出息!

班上的同學會學又會玩,而她什麼都不會,同學說的她不懂,同學玩的她不會,媽媽嘴里的亂七八糟的事,同學都玩得風生水起,她羨慕卻不知道如何靠近。

她遲遲無法融入集體生活,漸漸成了宿舍的邊緣人。

一直都在聽媽媽話的女兒,突然發現媽媽的話并不對,但該怎麼選擇呢?她也不知道。

有一次,女兒對媽媽說:「媽媽,我讀不下去了!我想復讀!」

媽媽聽了沒當回事,還以為女兒突發奇想,隨口就哄了她兩句,讓她別胡思亂想。

后來,女兒開始長期失眠,長期逃避上課,一直在宿舍躺著,完全失去了活力,縱然是這麼痛苦了,女兒也沒有打電話告訴媽媽,還是同宿舍的同學偷偷打的電話。

時至今日,媽媽淚流滿面,悔恨難當,說自己是罪人。

看得出,媽媽把所有的一切都獻給孩子,但孩子卻活得這麼痛苦甚至到抑郁的邊緣,為什麼?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 為什麼付出那麼多,孩子卻不領情?

家長課堂上,我總是聽到很多媽媽抱怨:

「我什麼都為Ta做好了,早晨起來給Ta蒸雞蛋,熱牛奶,切好水果,踢球的臭襪子甚至內褲都是我給他洗好、曬好、收好。

可是人家還不領情,還嫌我煩,學習也上不去,真是想不通!」

包辦了一切,什麼都為孩子打點好,人家卻不感恩,不領情,真的太傷人了!

為什麼呢?

因為,被包辦了的人生,就像被偷竊了的人生。

有一個參加海藍幸福家親子課的孩子說:「你們剪斷了我的翅膀,憑什麼又讓我飛翔?!」

對于孩子,父母幫助Ta設計和包辦的人生,是一種控制,更是一種綁架。

很多家長包辦,其實是為了化解自己的不安和焦慮,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和空間。

當父母的總想為兒女擋住所有的風雨,可是沒有父母完全能擋住的風雨,而擋住的風雨也許正是練就堅強翅膀的源泉,擋住了風雨,夭折了飛翔的翅膀,孩子的人生無法飛翔。

孩子只是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去完成Ta自己的夢想和使命,并不屬于父母,也不由父母控制。

我們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成就Ta的夢想,不是完成你的愿望,最大的愛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把人生選擇權還給孩子。

說到這里,肯定很多父母不會認同:孩子知道怎麼選擇嗎?

如果你的孩子不會做選擇,根源就是父母替孩子做了太多的判斷和選擇,從衣食住行到擇友、擇校、擇業,甚至興趣愛好。

我們需要教孩子如何判斷選擇,而不是代替孩子選擇。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有時父母需要「不作為」。

從衣食住行,從生活學習的安排開始,讓孩子學習為自己選擇。

還有父母會說:「那他錯了怎麼辦?」

這個過程中,犯錯是肯定的。

犯錯是孩子的本分,是孩子成長的必然旅程,孩子的成長很多都來自于錯誤。

錯誤也是你了解孩子的機會,靠近孩子的機緣,幫助孩子成長的途徑。

有一種學習只有經歷了才能學到,只有體驗了才能知道。有一種學習和成長只有通過犯錯才能收獲。

所以,即便孩子跌倒了,也要讓Ta自己爬起來。

有一位父親告訴女兒:

「我不是把你關在高塔上的守衛。我愿是你的安全港灣,是當你覺得世界太殘酷時能夠棲息的一處花園,是你能夠反省過去、重整旗鼓的海口。

你要知道,在這里,總有一個人全心全意愛你、擁抱你。寶貝,我對你的期望是:充滿大錯誤和大勝利度過轟轟烈烈的一生。」

有人說培養孩子就是教會他們,不惑、不憂、不懼。

但是,人生不可能沒有困惑、憂慮、恐懼。

其實,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知道從生到離開這個世界,困惑、憂慮和恐懼是生命的必然部分,不抗拒,不逃避,學會在這些感受中發現自己、理解他人。


精選推薦
劉愷威終于承認,六年前娶楊冪是束手無措,其實最愛的人還是她!
2023/05/25
昆凌「未成年」就被周杰倫追到手!素顏舊照曝光,氣質清純身材豐腴,網友:難怪那麼著急!
2023/05/25
男人想你想到「發瘋」,會這樣與你聯系!
2023/05/24
小S三個女兒「罕同框」!猶如翻版林志玲小s阿雅,還未出道的老三最吸睛
2023/05/24
《我叫金三順》17年后:玄彬抱得美人歸,47歲女主瘦太多至今未結婚!
2023/05/24
林志玲當媽后「復出首秀」!和木村拓哉同台氣場強大,48歲狀態真好
2023/05/24
小s攜二女兒拍大片,14歲Lily「星范兒十足」,盤髮像媽媽披髮像大s
2023/05/24
阿嬌亮相再次封神!暴瘦20斤后美回「校園女神」,穿白襯衣哪像41歲
2023/05/24
陳冠希街頭拍寫真!一臉滄桑髮際線顯現,跟謝霆鋒余文樂差距好大
2023/05/24
男女交往,這些「肉麻話」,女人很愛聽,尤其是過了中年的女人
2023/05/2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