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位家長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和家長誰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毫無疑問,答案是家長。
要知道,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五年,但一個好的家長,足以改變孩子的人生。
從事家庭教育這個行業以來,我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家長,其中不少家長有個錯誤的認知,就是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的問題,家長只是起監督作用。
事實恰恰相反,家長教好了孩子,老師才能夠錦上添花,孩子的品德、教養、三觀等等這些大多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
《人民日報》曾刊文,告訴各位家長:教育孩子,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所以,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是萬萬不能偷懶的。
父母有擔當,孩子才有責任感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若想讓他真正成為一個獨立、自信、優秀的人,就必須要讓他成為有責任感的人。
之前有這樣一則新聞,在西安某小區,倆「熊孩子」跑到小區頂樓往下扔磚頭,差點砸到一位騎電動車路過的業主。
在孩子犯了這麼嚴重的錯誤后,家長不但沒有對這位業主道歉,還把孩子護在身后說不要嚇到孩子。
這位家長并沒有第一時間教孩子犯錯之后要承擔責任,而是一味的袒護他,難怪孩子會有高樓扔磚頭的「熊」行為。
孩子的責任感,來源于父母的擔當,很多缺乏責任感的孩子,大多是因為父母的不敢放手。
當你總把「他還是個孩子」掛在嘴邊時,那孩子就真的永遠把自己當「孩子」,不會為自己犯的錯誤負責任了。
總有一天,他們會被社會狠狠地懲罰,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溫室,犯了任何錯誤都要付出代價。
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有好習慣
有一句話我很認同:別讓你今日的行為,成為孩子明日的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做的事情,你的行為,都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我們想要給孩子好的教育,必須要以身作則,有個良好的行為習慣,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如果在生活中,父母是一個愛干凈,把家里收拾得整潔的人,那孩子也會是愛干凈,做事有條理的人;
父母每天都無節制地玩手機,那麼孩子也很容易成為「低頭族」;
父母做事磨蹭,愛偷懶,孩子也會成為磨磨蹭蹭的人,做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動手。
孩子身上的每一個壞習慣,幾乎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而孩子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督促。
父母正確教育,孩子才有好品行
我們常說日久見人心,細節識人品。
一個人的學歷和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他的成就高低,但良好的品行才是社會最好的通行證。
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是最初執筆之人,孩子究竟長成什麼樣子,關鍵在于父母給予了孩子什麼樣的教養。
看過一張圖:
一名男子遭遇交通事故,路過的小男孩奔到他身邊,用小小的身軀為他遮擋路人和陽光,小男孩的媽媽則在一旁打電話求助,直到120到場他們才離開。
大人打120求救,小孩幫助受傷的男子擋住行人和陽光。
所以說,父母正確的教養是孩子好品行的來源,能讓孩子受益終生,是我們花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人生財富,同時它也是孩子行走人世間的底氣。
父母耐心陪伴,孩子才有幸福感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評話題:「孩子總是打擾自己工作怎麼辦?」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
當孩子明知道你很忙、很累,還特別作、纏著你時,那說明已經到了他所能承受的底線了,就是你給予的陪伴太少了。
這時候,你必須放下手頭的事去陪伴他。
一說到陪伴這個話題,很多父母也很無奈,畢竟父母需要掙錢養家,的確有很多不得已。
但是我們要明白,所謂陪伴,并不是說父母要一天24小時陪著孩子,而是要懂得把日常里零碎的時間拼湊起來,見縫插針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過:
「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在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被足夠的愛滋養,生活會更從容淡定。」
對父母來說,陪伴可能只是一個形式,可對孩子來說,那就是愛和重視。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幸福感的來源。
寫在最后:
我們所說的教育好孩子,這個教育,不是說教,不是要求,不是改變,而是影響。
要知道,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關愛和呵護,都將在孩子一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響他們的人生軌跡和人格發展。
教育不能只靠老師,最重要的還是取決于父母。
各位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請做好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與他共同成長!
有人說「興智教育投訴電話」「有沒有人投訴興智家庭教育的」「興智家庭教育機構不合理收費」,但其實如今已成為中國家庭教育專業品牌,專注解決0-18歲孩子存在的各種成長問題,幫助家長成為智慧父母。
我們致力于傳播更科學、更系統的家庭教育,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實現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