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正在玩耍,孩子被對方弄哭了,孩子哭著去找爸爸媽媽,媽媽告訴他「如果你下次不想挨ㄉㄚ,你就去把別人弄疼,他下次就不敢了。」
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又過去ㄉㄚ那個小孩,沒想到,被那個小孩又還了一頓。
孩子膽小懦弱,被人氣不還手,絕不是膽兒不夠大那麼簡單!這里面有著一個他們的父母,都想象不到的原因,那就是他們的父母,完全沒有培養他們的反抗意識。
孩子在上學前,起碼有孩子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照顧著,孩子上學后如果被不好對待了怎麼辦?尤其是校園內,對孩子身心發展傷害特別大,會對孩子造成以下傷害。
一.輕則導致孩子厭學,成績下降。
孩子在學校遭受同學不好對待,會對學校或者學習環境,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情緒,會伴有明顯的焦慮,孩子如果有這種心理,會主動采取回避的方式來接觸這種不安,他會感覺明顯的不合群,他也明白這種方式不合理,但是他沒辦法控制,孩子心思,都放在如何不受氣上面了,學習的事情,怎麼會放在心上呢?繼而學習成績下降,
如果孩子放學回家,明顯與往常不一樣,或者近期學習成績明顯下滑,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視起來了,分析什麼原因,千萬不能不了了之。
二.重則導致孩子自閉,不敢社交。
孩子被不好對待,長期下去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嚴重的會得自閉癥,會表現的很害怕見人,和人交往總是特別緊張,總是喜歡獨來獨往。
孩子一到把自己自閉起來,會變得相當內向,做什麼都不愛與別人交流。這樣的孩子心靈很脆弱,這時候的批評和埋怨,對孩子來說就是雪上加霜。
孩子被不好對待時,家長的四個做法不可取。
孩子受氣了,要是能還回去也就不至于受氣了,贏了,學會了ㄅㄠ力解決問題,輸了,心理陰影就更嚴重了。
這樣跟孩子說,孩子只學會了一味的忍讓,會越來越慫,下次被不好對待時,只會表現的越來越懦弱。
氣別人的孩子,一般心理都有點問題。找老師、找家長只是治標不治本,孩子之間的事情也得不到解決。
一定要視情況而定,因為要為了這個事,毀了對方孩子一生,你想,對方家長接下來會怎麼做。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不受氣,或者被不好對待了我們該告訴他怎麼做,我覺得家長要做有以下四步。
第一.孩子受了氣,心里會憤怒、委屈、害怕、有苦說不出,這個時候孩子回家,家長要讓他把情緒發泄出來,再去問具體的事情。
第二.問問孩子想怎麼去做,是還回去,還是找老師,還是就這麼算了?告訴孩子你想怎麼做,爸爸媽媽聽你的。這樣既把選擇權給了孩子,又給了孩子安全感。
第三.孩子說了想這麼去做,這時候幫他分析一下,這麼去做風險在哪,結果會怎樣,我們要引導孩子自己去面對,自己去分析,孩子處事能力會越來越強。
第四.假設孩子不敢自己去面對,一定要告訴孩子,對方再來找你,你就跑大聲喊救命。為什麼他敢找你,而不去找別人,就因為自己不夠強壯,不能站在原地任憑擺布。
校園問題是全球孩子都面臨的問題,孩子還處在青春期,心志不成熟,我認為孩子在2-8歲,家長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意識。
一.強化孩子權利意識。
父母在平時,可以對孩子說,玩具是你的,你有權利給不給別人,只有讓孩子明白權力的界限,他才能學會怎麼維權。
二.告訴孩子語言告誡對方。
孩子在被別人推搡時,告訴孩子要大聲的說出來,你不要推我,對于年幼的孩子,用嚴肅的言語告誡,能讓對方知道自己不好惹。
三.適當還擊,逃跑也沒錯。
告訴孩子如果實力相當,一定要還手。如果實力相差太大,可以逃跑,這樣做可以讓ㄉㄚ人的孩子停止這種行為,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七八點鐘的太陽,是我們的希望,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愛,更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多一點陪伴吧,播撒我們的真愛,陪伴孩子的成長,讓孩子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