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動漫影音
熱點新聞
设计
奇聞趣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常識
健康養生
美食菜譜
創業職場
生活小妙招
明星
健身達人
奇趣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認真看,必有收獲!
2022/08/12

「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執著地栽培自己,讓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如果您是老師,請好好讀讀;如果您是家長,也請好好讀讀,必有收獲!

我們為什麼對教育這麼焦慮?

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后的大學聯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業……

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 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巨觀的掌控,對于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里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那麼,為什麼許多父母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家長,結束了讀書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松灑脫,生活穩定,令人羨慕。其實,很多人生議題并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里。

打個比方,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父母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四十歲死,八十歲埋」?

我有很多年長我十歲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會說到她們同齡人的狀態。 發現四十歲左右年齡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麼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麼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非常疏離。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歲死,八十歲埋」來描述這種狀態,讀來讓人倍感凄涼。

當然,選擇最安逸的生活狀態,也不是錯誤。不過,人生的議題并不會因為我們的回避而遠離。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

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制地圖。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圣不可侵犯,對于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也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系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世界的關系。 如果我們不想再繪制「人生地圖」,那麼,也有很多逃避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退縮,并保持現狀。

許多人不接納自己,常常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卻放棄了內在探索,而選擇忍耐和逃避。面對人際關系中存在的障礙,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際關系簡化,有的索性只剩下親人關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為之,也會獲得包容。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許多媽媽埋頭于柴米油鹽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這三組關系。派克的另一句話,說得言簡意賅: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親子關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

如果說,大部分情況,我們都可以逃避的話,那麼,孩子的到來,則讓媽媽們無處可逃。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余。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麼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我現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和思維模式。現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于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夸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注定會出問題。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系,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 我們并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并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

孩子的教養,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回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現,每個問題解決之后,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而每個困境背后,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 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里,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 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精選推薦
劉愷威終于承認,六年前娶楊冪是束手無措,其實最愛的人還是她!
2023/05/25
昆凌「未成年」就被周杰倫追到手!素顏舊照曝光,氣質清純身材豐腴,網友:難怪那麼著急!
2023/05/25
男人想你想到「發瘋」,會這樣與你聯系!
2023/05/24
小S三個女兒「罕同框」!猶如翻版林志玲小s阿雅,還未出道的老三最吸睛
2023/05/24
《我叫金三順》17年后:玄彬抱得美人歸,47歲女主瘦太多至今未結婚!
2023/05/24
林志玲當媽后「復出首秀」!和木村拓哉同台氣場強大,48歲狀態真好
2023/05/24
小s攜二女兒拍大片,14歲Lily「星范兒十足」,盤髮像媽媽披髮像大s
2023/05/24
阿嬌亮相再次封神!暴瘦20斤后美回「校園女神」,穿白襯衣哪像41歲
2023/05/24
陳冠希街頭拍寫真!一臉滄桑髮際線顯現,跟謝霆鋒余文樂差距好大
2023/05/24
男女交往,這些「肉麻話」,女人很愛聽,尤其是過了中年的女人
2023/05/2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