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人的印象中,一提到日本家居,總會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日本主婦。實際上在日本有很多家庭中,并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當地有很多夫妻雙方都需要工作,家庭事務也是一家人分工協作完成,今日案例就是如此,這個家同時也呈現了一對日本雙職工夫婦家中的極簡場面,全屋溫馨質樸,簡約耐看,讓人感覺太舒服了!
▲建筑外觀
男主人田野丈二和太太都在工作,他們這套民宅距離橫濱車站附近,搬家到這里不僅方便了夫妻二人的工作,而且這里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居民區,治安環境和自然條件都極好。
房子的外觀設計非常極簡,方形、灰墻,有一種包豪斯建筑的簡約感覺,但實際上在整個環境中融合性很好,綠植與建筑共生,充滿了自然氣息。
▲大門口
整個門口的地面是具有坡度的,當地的排水系統也非常不錯,所以完全不必擔心下雨積水的問題。
這里是一個收納區,左手邊有充足的隱藏式柜子,采用了灰色推拉門,可以和建筑融為一體,打開后可以看到充足的工具存放。
入戶大門采用了實木打造,此處也設計成了推拉門的形式,從前門一眼就能望到后門。干凈通透,充滿了自然、質樸美。
這里針對房屋結構要特地介紹一下:我們目前看到的,是房子的正門,此處區域的地勢總體是偏高的,但是房屋后門實際就是一個架空,兩側街道有一層樓的高低差。而房屋總體結構是地上兩層,加一層地下室,實際因為這個街道錯層的緣故,地下室在后門就是「一層」的概念,也使得三層樓的采光都非常不錯,幾乎沒有太多遮擋。
一層空間(假二層)
▲入戶玄關
標準的日式下沉式玄關,室內和門廳大約有一個20cm的高度差,坐在台階上就能換鞋,常穿的鞋子會集中堆放于門口一側。
進屋設有洗手台,得益于屋主一家人良好而嚴謹的生活習慣,風塵仆仆地回到家,進屋后先洗個手,拂去塵土,干凈衛生的家居生活從此展開。鏡頭深處分別是衛浴、主臥、次臥。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洗衣房和樓梯間,左側分別有室內和室外兩個晾曬區域,因為建筑本身的通風采光極佳,所以衣物晾曬也非常快速和方便。
二層空間(假三層)
▲起居室
房子的建筑面積是103㎡,實際上每一層的面積都不同,一家人的公共區域和起居室被設定在了頂樓,這里視野和采光最為寬闊。
男主人和女主人都需要賺錢養家,陪伴孩子的時間相比全職太太要少一些,所以搬家到此地也是因為上下班的時間很短,方便工作也方便顧家。
陽台是頂層采光最好的區域,從這里可以瞭望到遠處動物園的「猴山」,俯瞰成片的居民區,風景獨好,開闊的視野讓居住在這里的人心情也極佳。
頂層有一定的尖屋頂結構,沒有復雜的裝飾,典型的日式風格搭配,最淳樸最自然的原木,搭配大白墻。
舍棄傳統客廳,以長桌為整個起居室的核心區域,居中擺放打造洄游動線。這里不僅僅是一家人的餐廳,也是父母和孩子互動、學習、做手工的極佳區域。
旁邊就是廚房,水槽獨立安裝在島台區域,巖板台面無縫拼接不銹鋼台下盆,并安裝了凈水系統,打理衛生極為方便,料理家務時家人時間也能隨時互動。
出鏡之一是小女兒,實際夫妻倆還有一個13歲的大兒子,拍攝當天因為參加棒球比賽所以不在家中。
家務活并不是只落在女主人身上,和全職太太不同,屋主家沒有明確的家務活分工,誰的時間多一些就多做一些家務,孩子們也大了,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也會幫忙做家務。整個家庭氛圍非常不錯,所以可以處處看到干凈整潔的場面,當然了斷舍離的生活理念也讓這個家的雜物很少。
▲廚房
鏡頭末端是一個儲藏室。吧台下方也有充足的收納柜,留空區域擺放了兩個超大垃圾桶,當地對垃圾分類嚴格。
▲廚房收納細節
抽屜內的雜物多而不亂,全部都井然有序地存放了起來,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收納術。
▲休息區
舍棄傳統意義的客廳,把整個公共區打造成起居室的模式,形成「LKD格局」(意思是把公共區域聯動起來),此處的榻榻米地台更具休閑氣息,還能臨時睡人。
雖然沒有電視機,不過擺放了電視柜,主要用于充當收納功能和置放小物,裝飾性也很不錯,搭配綠植的點綴,木色和綠葉非常自然。白色的墻面就是天然的「投影幕布」,把投影儀放在餐桌上打開,就能欣賞電影了。
▲迷你窗洞
小而美的迷你窗洞,開設于樓梯間側面,簡約美!
地下室(假一層)
▲兒子房
兒子房最為特別,根據他的喜好,這個臥室打造成了「毛坯風」,當然了墻面的水泥基實際用了防塵漆做處理,所以不必擔心灰塵問題。
雖說是地下室,實際大家可以把這里理解成一樓,擁有兩扇窗戶,采光很不錯。床右側是衣柜,沒有裝柜門,用門簾隔開方便取物。
此處是孩子的學習區,在這里還設有一個高架床,若有小伙伴來家里留宿就能居住。床下就是學習桌了。
本案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給大家一些參考,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