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孩樂樂,是一個特別活潑可愛的小姑娘
不發脾氣時坐在那里像一個布娃娃一樣水靈,可一發起脾氣了,就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半天不能消停
有一個周末,媽媽帶樂樂去超市買東西
為了防止樂樂把整個貨架上的東西都搬回家,媽媽就把樂樂放在購物車里推著走
剛開始在蔬菜區時還能乖乖地等著媽媽,可一經過零食、玩具區時,小家伙就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了
她開始雙腳跟著雙手不停地彈動,因為一個芭比娃娃還差點猙獰地從購物車里掉出來
看到危險的一幕,媽媽著急地呵斥一聲:「別動,小心掉出來」
如果你以為提醒過后孩子就會消停,那可就太天真了
本來只是掙脫著要從購物車里出來,聽到媽媽的批評阻止后立刻炸毛
樂樂開始猛拍媽媽,嘴里還不停地喊著「放我下來,放我下來」
委屈又著急的口氣把周圍人嚇了一跳,在眾人的詫異目光下媽媽也開始妥協
為了避免樂樂在大庭廣眾之下,再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她趕緊把女兒從購物車里抱出來
嘗到甜頭后,樂樂又開始變本加厲地要芭比娃娃,一個、兩個還不行,非要湊成「姐姐妹妹、爸爸媽媽」 的四口之家
想著家里成群結隊的娃娃實在是太多了,媽媽便有些遲疑地說:「家里的娃娃實在是太多了,我們要不要換成其它需要的東西呢」
「我就不,你別說話」
明明是稚嫩的童音,聽上去卻是那般地刺耳
本想著哄一哄就好了,可孩子不留商量余地呀
開始坐在地上一邊打滾、一邊說「不給我買娃娃我就不起來了」
那一刻,媽媽徹底被激怒了,薅起女兒就朝大門外走
後來,聽說樂樂整整一個星期都沒有理會媽媽,還經常生悶氣地大發脾氣
當孩子亂發脾氣時我們都希望以紳士之禮回應,可奈何對方不是善茬、總想著不斷地威脅挑戰,這個時候不想鬧得兩敗俱傷就需要和孩子斗智斗勇了
第一步:
「穩」住情緒表率
有位朋友,曾給我看了一小段孩子在家里亂發脾氣的監控視訊
視訊里,一個大概2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在扔東甩西
他一邊躺在地上放賴,一邊朝奶奶吐口水,還故意說狠話氣奶奶
遇到情緒焦躁時還會隔空投物,非要準確無誤地把奶奶砸疼才肯罷休
而奶奶呢,也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下終于忍不住了
她開始大吼:「你這個白眼狼,我每天那麼辛苦地伺候著你,你想把我砸死是不是,要是把我氣死了,看你怎麼辦」
男孩聽后遲疑了一會,然后用手抓了抓褲子
看到這個動作后,奶奶立馬就明白了,她有些自責地說「我可真是個笨奶奶,原來你是著急要上廁所呀」
終于聽到這句說到點子上的話后,男孩一改之前的蠻力、暴脾氣,仿佛露出了一副「你才知道」的輕松表情
透過這件事,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無緣無故的鬧脾氣,也沒有生來就是白眼狼的孩子
孩子亂發脾氣、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這可不是白眼狼,而是語言能力受限、或者不能被理解的情緒求助
當我們面對這種情緒求助時,家長最需要的就是「穩」住情緒、做好表率溝通
比如:
「怎麼了,遇到了什麼事情」
「可以給我聊聊你遇到的問題嗎」
「你現在需要我為你做些什麼呢」
「你覺得可以…」
「你是不是需要…」
這種以「我想知道」為溝通目的的了解,既能「穩」住親子情緒,又可以通過引導更好地輔助孩子講出需求
當需求被解決了,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步:
「聽」出根本原因
我有一個脾氣焦躁、學習還一點兒也不上心的女兒
每次一說起學習問題時就氣鼓鼓地叉著腰,遇到不愛聽的話還會生氣地把自己關在房間
無法交流,還總是那麼大的脾氣、那麼多的借口和說辭
有一次,我在床鋪底下發現一張考8分的試卷
當時那個暴脾氣,拿著試卷就找到正在看電視的女兒
啪地一下,把試卷拍在桌子上
然后斬釘截鐵地說:「怎麼回事?居然還考了一個8分成績,我看你就是故意在找事」
一番話過后
女兒那珍珠大的眼淚就開始一滴接著一滴,嘴里還特別謹慎地說:「我就是怕你說我,要不是你天天那麼兇,我也不會把卷子藏起來」
說完這句話后,女兒就情緒失控地沖進臥室把自己關進房內
那天晚上,我向女兒道歉,她哭得更傷心了,還帶著哽咽的聲音說:
「我不是不想考好,我也想跟那些學習好的同學一樣,讓老師喜歡」
「考試的時候好著急,生怕還沒做完題就要交卷,但很多錯題我現在都會做了」
認真地聽完女兒的訴苦后才知道,原來一個考低分的孩子背后,也有一份想考高分的渴望
只不過,面對這份想上進、又不知道如何上進的情況下,他們剩下的只有茫然無知和情緒焦躁
這時候家長就要善于傾聽,通過溝通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并「聽」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還是拿樂樂的情況來說
孩子揪住芭比娃娃不放,并且還要一次性湊夠「一家四口」背后的原因是什麼
我猜,若深入了解情況,樂樂需要的并不是芭比娃娃,而是需要陪伴的那份愛與溫暖
如果我們把「下一次再買」、「家里已經有很多娃娃了」
改成:「家里的那些娃娃還苦等著我們回家呢,媽媽陪你回去和娃娃們開茶話會怎麼樣」
這種以愛為名的陪伴,就能很好地通過了解去「聽」出孩子身上的問題根本
第三步:
「靜」等孩子修復
有位媽媽,是屬于眾所周知的雞娃型家長
以前每天做完作業題,媽媽都會額外要求兒子再多做一張卷子,這件事也一直沒有反駁過
可最近一段時間,兒子的情緒變得越來越憤怒了
一天晚上,兒子正在完成媽媽指定的一張卷子,正寫字到一半時,突然發脾氣把桌子上的書本都扔到地上
媽媽見狀,以為兒子是在表達憤怒、還有不想做題的抗議,于是便開啟了一段數落模式:
「你怎麼回事」
「我讓你做卷子,是為了提升你的學習能力,難道是害了你不成」
「你學習是什麼檔次不知道嗎?現在還不知道好好努力,你是不是成心故意氣我的」
「真是吃力不討好、花錢買罪受,早知道你那麼討厭學習,還不如把買卷子的錢拿來買吃的」
兒子聽到媽媽的一頓數落后,故意別開臉看向另一邊
媽媽這邊也被兒子的冷落和無視激怒了,她猛地甩了兒子一巴掌
然后失望地說了一句:「不寫就不寫吧,我對你已經失望透了」
兒子當時被扇得連話都講不出來,他低頭撿起被揉成一團的卷子,然后痛苦地捂著頭說:「我不是不想寫,這些題我根本就讀不懂,讓我怎麼做呀」
一聲歇斯底里的吶喊,頓時讓媽媽心中一顫
她慚愧地跟兒子道歉,看著孩子那擦了又寫的作業題,不知不覺眼里泛起淚花
原來,孩子的那些憤怒情緒并不是向家長抗議、也不是性格缺陷,而是真的遇到了搞不定的事情,他們在用情緒向大人發起求助呢
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別急著批評、更不要試圖去掌控他們
給孩子一個修復糟糕情緒的空間,告訴孩子:
「我知道你很傷心,我能理解」
「沒關系,想哭就哭出來吧,我會一直陪著你」
「別著急,你慢慢說,我聽著呢」
以共情心理去「靜」等孩子修復,等到糟糕情緒慢慢被平復后,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障礙自然就簡單多了
第四步:
「教」會信息傳遞
妹妹晗寶上幼兒園后開始學會了頂嘴
有一天,她已經看了很久的電視
媽媽提醒說:「你已經看了很久的電視,我們需要讓眼睛好好地休息一下」
晗寶特別不滿地回答說「不,我還要看一會」
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威脅說:「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生氣了」
「生氣就生氣,隨便你」,晗寶壓根不在意地說出這句話
那一刻,媽媽沒有再說話,她走到電視機前關掉電源
沒想到,晗寶心里的怒火變得越來越糟糕,房間里當時能扔的東西幾乎都扔遍了,地上的玩具也變得七零八碎
晗寶想通過不停地發泄引起媽媽的重視
可媽媽并沒有看到憤怒背后的情緒痛苦,只是一遍遍地重復說「閉嘴,夠了,小心我把你丟出門外」
晗寶聽到媽媽的威脅后消停片刻,但嘴里一直嘀咕著「媽媽不愛我了,她討厭我,我也討厭她」
晗寶的情況就是屬于典型的情緒忽視
畢竟,若孩子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那又何須用憤怒、和無理取鬧去獲取關注呢
所以,當孩子亂發脾氣、說狠話、或者具有攻擊行為時,請記得「教」會孩子信息傳遞
比如,放下手頭的事情去抱抱孩子,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憤怒,現在開始不要再想那些事情了,就像媽媽一樣放下手里的事情」
這種通過轉移憤怒去幫孩子傳遞情緒的正確信息,你會發現懂得自我控制情緒的孩子,就像一夜之間長大了很多
因為,他們懂得控制情緒、也知道怎樣做更有利于自己的處境
第五步:
「養」住情緒習慣
優秀成長離不開好習慣的加持保養,孩子的情緒養成也是如此
當孩子大發脾氣、或者攻擊性很強時,他們的情緒很憤怒,身上的問題也或許比較嚴重
這個時候想要做一個「紳士」型的不打不罵家長,就需要再次跟孩子斗智斗勇了
畢竟,無貪玩不童年,孩子的成長自然也少不了讓你抓狂的那些半途而廢
有位網友曾說「什麼方法都用了,你說的情緒調節方法也用了,可孩子就好那麼幾天,過幾天就原形畢露,照樣脾氣大地把你氣個半死」
我問他:「那孩子之前的問題解決后,情緒調節方法還接著在用嗎」
網友特別不理解地回答說:「有新問題,說明就是孩子的自身問題,不好好管教能有什麼出息」
聽到這里我就明白了
其實每一個半途而廢的孩子背后,可能都有一個不注重習慣的家長
新的問題來了,雖然存在新的問題,可問題背后依然有情緒,做好情緒上的紳士風度,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所以,做一個紳士家長也需要「養」住情緒習慣
如果舊問題解決了就不再注重情緒紳士,那自然就很容易形成「只管幾天」的效果了
為此,我們需要謹記穩情緒、聽原因、等修復、教傳遞四步紳士法的同時,還有一個特別關鍵的紳士方法-養住情緒
在陪孩子成長這條路上,也請記得和孩子一起共成長
你們之間可以有一個情緒約定法
比如,一人發一本標簽貼,遇到糟糕情緒時及時記錄下來,并貼在那個人的臉上
這種能及時發現情緒的約定,看起來有些「小淘氣」,卻也特別適用于親子關系里的情緒協調
當你氣勢洶洶、無可奈何、甚至控制不住情緒時,小家伙突然給你貼一個標簽貼,或者你突然給孩子貼個標簽,那種意外中的行為是不是很哇塞,情緒也是不是沒有那麼糟糕了呢?
那麼,關于孩子亂發脾氣的情緒調節方法,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