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好養」是最大的誤區,養好一個女孩難,養廢一個女孩卻很容易。
——鹿媽
「真羨慕你啊,生了個女兒,女孩多好養啊!」
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在這些人眼里,女兒生下來,只要吃好喝好,就能安靜優美地長大,順利成才。
殊不知,在養育女兒的路上,我們殫精極慮,費盡心思,明明想給女兒最好的,卻往往偏離軌道而不自知。
想培養一個好女孩千般艱辛萬般難,想養廢一個女孩,卻很容易。
你只要快樂就好:最大的教育騙局
「女兒奴」汪小菲曾在綜藝節目里明確表態:
「女兒就是用來保護的,我想把女兒永遠養在家中,給她最好的,讓她不用奮斗,也不會被別的男人騙走。」
演員秦昊也曾在綜藝節目中因為女兒流露過柔軟的一面:
「既然我們生的是女兒,就不想讓她成為學霸,只要過得快樂就好。」
一番「偏心至極」的話,暴露了很多父母,尤其是父親給予女兒的特權:
你只要快樂就好。
電視劇《清平樂》里的仁宗,27歲才有第一個孩子卻不幸夭折,28歲盼來微柔。
仁宗大喜,放出豪言:「我要讓她成為整個大宋最快樂的姑娘。」
給盡自由和寵愛,女兒怕黑,仁宗直接賜了兩顆夜明珠。
破例冊封微柔為「福康公主」,享受皇太子級別的待遇。
至于讀書識字方面,全憑個人喜好,仁宗也不做要求。
一路自由放養,最后局面逐漸失控。
即便嫁為人婦,微柔也不改以往的嬌縱性子,和仆人夜飲,被婆婆發現后兩人直接動起了手。
和婆婆失和后,不顧禮法,夜叩宮門。
大臣紛紛上書指責,仁宗全力替她壓下。
諸多不順之后,微柔更加任性妄為,深夜寢宮縱火。
仁宗臨終之時,心心念念這個被慣壞的女兒,擔心她以后不被善待,又將她送回了李家。
失去了父親的庇護,微柔備受欺凌,抑郁而終,死的時候被褥上都是虱子。
這個「最快樂的姑娘」,短短的一生都寫滿了不幸。
想起一位北大教授曾說:
現在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
「向往的生活」節目中,Angelababy看到大華拉小提琴,羨慕之余又有點遺憾。
「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
「對,被逼著。」
「那你覺得現在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最后,Angelababy深有所思:
「是呀,如果他們不逼你,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長到你身上。我小時候是放養長大的,什麼都沒學。」
反觀另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的藍盈瑩,媽媽曾同時給她請了9個家教。
浪姐節目一出場,驚艷所有人,勇奪第一。
吾家有女初長成,她們的每一步,映射的都是父母的引導和付出。
刻在女孩骨子里的自律,并非生來就有,都是父母一步步逼來的。
曾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飾演「貓爸」的佟大為表示:
自己戲中是貓爸,現實中是虎爸,經常刻意去培養女兒的學習習慣。
他說:「一個習慣的形成,通常要花費3個月的時間,父母要一直陪伴,是一個相互折磨的過程。」
女孩人生的每一步注腳,都是父母畫上去的。
父母的逼迫,才是孩子前進最大的助推力。
有句話說得好:不逼孩子「72變」,誰幫他擋「81難」?
毫無底線的富養:一味教育毒藥
電視劇《蝸居》讓人記住了虛榮心作祟甘愿做小三的海藻,也成功帶火了一句話:
「女兒還是要富養啊!長大就不會被男人的一塊糖給拐跑。」
一句富養女的毒雞湯,坑了多少父母,害了多少孩子。
「一個失業等待女兒的父親」,這個微博名曾震驚全網。
年近60的單親父親,把女兒寵成了公主:
「對她的要求,即便覺得不合理,最后也會妥協。」
長大后,為滿足女兒出國留學的愿望,父親省吃儉用,貢獻出300多萬的全部積蓄。
可女兒卻沒有如預料中那樣努力學習,反而「到處炫耀吃喝玩樂,買奢侈品,十分高調囂張。」
更可怕的是,因不滿父親的批評,女兒借口提前到達加拿大,將父親省吃儉用的300萬全部騙走,轉到了自己銀行卡。
最后音訊全無,拉黑父親在內的所有親朋好友。
這位父親在網上發出無力的呼喚:
女兒,你從小到大是爸爸一手拉扯、慣大的,錢上和物質上沒有人讓你受任何委屈。
難道我們父女之情在金錢面前是那麼蒼白無力?
錢都是給你留的,希望你顧全大局,親情和你的安全比什麼都重要。
面對采訪,這個父親說:最大的失敗,就是遵循了古人「窮養兒子富養女」的信條,導致女兒變得「欲壑難平」了。
窮家養富女,父母用自己的的茍且,換取孩子的詩和遠方。
把女兒當成公主養,卻寵出了一身令人寒心的「公主」病。
其實,富家養富女,一旦突破底線,也很可能釀造悲劇。
韓國五大財團之一:韓進集團,就差點毀在子女身上。
妥妥的富二代背景,女兒曾在日記里這樣描述:富有家庭的孩子天生就是含著銀湯匙出生,而我就屬于這個類別。
一路富養長大的天之驕女,卻被韓國人民怒罵「韓國的恥辱」。
2014年,長女趙顯娥因為「堅果門」事件引發眾怒。
一次乘機途中,乘務人員向她提供了一包堅果,趙顯娥不滿她未撕開包裝袋,當即大發雷霆,辱罵并毆打乘務人員,要求下跪道歉。
乘務員照做之后仍舊不滿,要求已經開始滑行的飛機掉頭開回登機口,勒令乘務長下機,致使200多名乘客誤機。
而她的妹妹,趙家二小姐趙顯旼曾深陷「潑水門」。
2018年的一場商務會議中,趙顯旼因不滿對方未能就自己的提問給出準確的回答,憤怒之下,一杯水潑向對方公司一名員工的臉上。
兩姐妹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2017年底,韓國大法院對趙顯娥一案做出終審判決,以違反航空安全法等罪名,判處其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2年。
2018年「潑水門」事件后,韓國民眾自發在青瓦臺網站請愿,要求重罰趙顯旼,最后她被當地警方停職調查。
正是毫無節制的富養,助長了兩個女兒的驕奢之風,令家族乃至國家蒙羞。
盧梭說:
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
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如何養廢一個女兒?
毫無節制地富養她、滿足她。
女孩就要有女孩的樣子:
無情扼殺孩子的天賦
知名育兒專家崔玉濤曾說:
「家有女孩兒,有件事父母一定得早知道:
性別教育很重要,但不需要給女兒強制貼性別標簽!」
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少年說》中的一幕:
有個女生因為中性打扮,被媽媽質疑心理有問題:「你要留長發才有個女孩的樣子。」
女孩覺得委屈:「女生不應該只有一個樣子,我不想一輩子都活在別人給我定的標準之下。」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
父母強行貼上的性別標簽,成為了對女孩的一種限制和枷鎖:乖巧、安靜、順從......
之前有個短片叫「像女孩一樣」(Like A Girl):
不同年齡段的男孩女孩在導演的要求下做出不同的動作,第一組是成人組:
當導演喊出「像女孩一樣奔跑」時,他們惺惺作態,嬌柔扭捏地大喊:「噢,我的頭髮。」
「像女孩一樣打架」,他們嬉笑著,更像是撒嬌和打鬧。
「像女孩一樣投球」,他們有氣無力,微微抬手,做出了一個劃水的假動作。
第二組是兒童組:
所有指令相同,孩子們的行為卻大相徑庭,她們全力出擊,像是上了戰斗場。
導演問其中一個小女孩:當我說「像女孩一樣奔跑」時,你想到什麼?
女孩自信回答:「用盡全力去跑!」
短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句話:
「如有人用‘像個女孩一樣’去羞辱她們,一個女孩的自信會跌入谷底......這樣會讓她們覺得,她們很脆弱,比不上別人。」
「女孩就得有女孩的樣子」,這種不經意的性別偏見,往往扼殺了女孩的天賦。
有這樣一個女孩,完全粉碎了所有女孩標簽:
中國,也是亞洲首位UFC冠軍、中國最能打的女兒、用拳頭說話。
格斗女王張偉麗爆紅后,網上卻出現了不友好的聲音:這樣的女孩,好可怕!
對此,張偉麗回擊:
誰說女孩必須柔柔弱弱的,不能是強壯的、勇敢的?
我覺得女生也可以是很多面的。
女孩也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更好。
姚晨評價她——公主的定義:為熱愛而戰,為自己而戰。
波伏娃曾經說過:
「女人的不幸在于......她不是被要求奮發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聽說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達極樂的天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前不久,一條名為「這姐太豪橫了」的短視訊火出圈。
視訊中,女孩身穿斯坦尼康,扛著六七十斤的攝影裝備,敏捷穿梭于雪山、中超球場等艱苦環境。
這個女孩叫鄧璐,是中國第一位斯坦尼康女攝影師。
灑脫帥氣、專業范十足,驚艷了無數網友,有人稱她為「身穿斯坦尼康的女鋼鐵俠」。
鄧璐覺得這是一種加倍的贊揚和鼓勵,一有閑暇就去健身房舉鐵,希望能拍到70歲。
有網友驚呼:千姿百態,這才是女孩最該有的模樣!
女孩到底要成為怎樣的人,不應該被父母人為帶偏。
女孩,遠比你想象得更聰明、更強大。
《養育女孩》這本書里,有一段話深得我心:
「當你的女兒長大,你能看到你給她的童年,與如今她擁有的力量和質量之間的關聯。
」
父母的養育方式里,藏著女兒的未來。
「女孩真好養」是最大的誤解,哪個養育女孩的父母,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呢?
楊絳先生曾說:女兒,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為人父母,不求這個作品有多精彩絕倫,但求不要寫出廢稿。
養育女孩,任重道遠。
看著懷里精靈般的小女孩,我輕輕地給了她一個吻,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好好養育你,我的寶貝。
有女兒的家庭,我們且行且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