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媽媽是超人】里看到這樣一個情節,母親霍思燕帶著兒子去喝咖啡,她將100塊錢給了兒子嗯哼,兒子將咖啡錢付完之后,看到柜臺上有餅干,就拿回了兩塊,根本沒有意識到需要付錢。
母親看到孩子拿回了餅干才發現,餅干的錢還沒有給人家。兒子還自以為很有理地表示,這個不用花錢。老母親這才意識到,自己平時給予兒子金錢方面的教育太少了。這確實讓很多家長,都引起了深深的思考。
和孩子談錢需要趁早
越是有遠見的家長越是不應該避諱和娃談錢,要讓他們知道,有了好的金錢觀教育,是一生的財富。
大家應該都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10歲的娃將自己的父親告上了法庭。原因是爸爸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將寶寶的壓歲錢拿走了,而且還拒絕退還。孩子就找法院說理,結果是:法院判決這位父親將娃兒的錢退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感覺到很無奈,以前我們小的時候對于壓歲錢沒有什麼概念,確實也不會因為被父母拿去用了而惱火。
很多孩子都說等到過年的時候我就有錢了,在孩子的潛意識里,壓歲錢就屬于他自己的了,根本和父母沒有什麼關系。
過完年之后,很多老母親因為孩子的壓歲錢而鬧出了很多的矛盾。如果是數量小可以讓孩子自由支配,如果是上千上萬的數目,怎麼能夠放心讓孩子拿去亂花呢?
有一位男孩才4歲,他將自己的一萬多元壓歲錢藏了起來。后來媽媽問孩子把錢藏到哪里了,小寶寶居然說忘了。后來老母親收拾東西才發現寶寶將錢藏在了廢棄的書籍里,差點被媽媽當廢品賣掉了,幸好發現的及時。
孩子不認識錢,后果很嚴重
我們很多家長都不喜歡和孩子談錢,而且很避諱這個話題,現實生活中沒有金錢意識的寶寶很多。可能錢在他們眼里只是手機上簡單的幾個數字而已,孩子根本不懂得父母賺錢的辛苦,而且還揮霍無度。
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把家長的錢拿去充了游戲,或者是打賞主播。少則上千、多則上萬、好幾十萬,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一位朋友說,自己家的孩子看到別人家的娃兒都舉行生日聚會,自己也嚷著要辦個高檔大氣點的生日會。
朋友感嘆,為什麼都上國中的孩子了,還不了解父母賺錢不容易呢?其實他家娃壓根兒根本不懂什麼是便宜,什麼是貴?而且這位朋友從來不和孩子談錢,因為他家的孩子成績很好,父母總覺得娃的分數高就可以了。
Tips:從小就應該引導孩子認識金錢,做好這方面的
管理,家長給孩子做金錢教育的同時,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懂得如何用錢過上自己喜歡的日子,而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
有見識的父母不怕和孩子談錢
日本比較注重孩子金錢方面的教育,家長要求娃自己準備一個記錄零用錢收支的小賬本兒。讓孩子記錄自己零用錢的收支情況,從小培養出孩子記賬的好習慣。美國的金錢教育更早,小寶寶3歲左右就開始接受家長的金錢觀教育。
法國的父母,在寶寶10歲左右時就給他們設立了獨立的銀行賬戶,定期給孩子存入一筆零花錢,家長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多給孩子錢。主要是限定寶寶的消費額度,提前培養出了孩子有計劃,有規律花錢的意識,而不會隨意的揮霍。
現實的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越是富有的家庭,越注重孩子財商方面的培養。
有一位朋友在寶寶3歲的時候,就開始教娃認識不同面值的鈔票,并且告訴孩子具體都能買到什麼玩具和零食。
在孩子4歲時就教孩子做家務,并給一定的零用錢。日常生活中,每一筆支出和收入都陪著孩子做出了詳細的記錄。
寶寶8歲時就特別懂得勤儉節約,因為知道自己做家務賺錢的不容易。現在娃的存款已經很多,有的時候去買東西,還會跟人家討價還價。
Tips: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一個家庭的重心一樣。父母不要回避和寶寶談錢,要讓娃知道,好的金錢觀教育是一生的財富。
最好的金錢教育制,不哭窮也不炫富
很多父母經常告訴孩子,家里的條件不好,不要和別人攀比,要好好讀書,父母辛苦賺錢非常不容易,這樣會讓孩子有強烈的愧疚感。
有的家長經濟條件很好,經常教導娃咱家有錢誰也不怕,要什麼買什麼,這樣的孩子會感覺金錢是萬能的,不利于成長
。
家長可以用繪本作為媒介,還可以延展一些內容,比如怎麼去實操,到超市了應該把錢交給誰等等。通過真實的演練,讓孩子對金錢有正確的理解,能更好的激發孩子的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有話說:
每位父母都很愛孩子,可能會為他們努力打拼,掙下很多的家產。但也要教娃正確的金錢觀,這樣孩子才能夠在未來的日子里,有能力坦然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