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一直都認為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如果愛那就好好愛,好好去經營愛情,如果不愛那就離開,不要拖泥帶水,彼此也好聚好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就是有些人倒反天罡,明明已經不愛了,可就是不肯明說,非要拖來消耗彼此的感情。
有的人善于演戲,心里不愛了,可臉上看不出來任何波瀾。
由于女人的思維方式是感性的,她們會在感情當中更多地投入進去,往往男人已經不愛了,女人還幻想著兩個人可以天長地久。
仔細想來,這樣的局面對于女人來說是不利的,甚至還有些凄涼,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察覺男人不愛自己的跡象,然后好聚好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男人不愛了,通常會對你耍這3個「心機」,別被迷惑了。
電影《無問西東》里面的許伯常不愛劉淑芬,所以在劉淑芬和他爭吵的時候,他都會保持沉默,當對方是空氣。
這并不是因為他紳士,而是他覺得沒必要在一個不愛的人身上去浪費自己的時間、情感以及情緒,既然如此,那對方說什麼又和自己有什麼關系?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看到類似的局面:
我們想要好好解決問題的時候,對方要麼是一句「行行行,都是我的錯行了吧」,要麼就是我們長篇大論,對方拒絕溝通。
溝通是雙向的,保持沉默并不是一個好的征兆,它會讓一個想要去解決問題的人變得如鯁在喉,變得如坐針氈,變得渾身不自在。
可這些,對方是不會考慮的。
愛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它的存在一定伴隨著將心比心,伴隨著設身處地,伴隨著心疼,他知道情緒無處發泄有多麼難受,所以也不舍得讓愛的人去經歷。
對于已經不愛我們的人來說,這些事情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你聽說過PUA嗎?
所謂PUA,就是兩個人在相處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進行精神上的控制,從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對方。
而PUA的本質就是通過貶低來讓對方產生不配得感,覺得自己不值得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PUA的出現,就意味著不愛,因為真正愛一個人,是希望對方在自己面前是純粹的、真實的,而不是卑微地、怯懦的。
當男人不愛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自己不論做什麼都不會如對方的意。
以前喜歡的素顏,變成了拿不出手的不修邊幅,以前喜歡的真性情,變成了低情商的不會打交道。
以前喜歡的所有的閃光點,都會因為此時此刻的不喜歡而被PUA成為缺點,以此來讓我們產生心理負擔。
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自己那麼糟糕,根本就配不上對方,對方一說分手,我們就會「毫無怨言」地答應。
一個好的愛情觀,是在一起的時候轟轟烈烈,無法繼續走下去的時候就好好告別,為彼此的感情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也就是說,就算是不愛了,就算是要分手了,也要明明白白地告訴對方,不自作主張。
可對于有些人來說,他們缺乏責任感,明明已經不愛了,明明已經做好了分手的打算,可他們就是不肯說出口。
為什麼?是因為如果他們先提出分手,就會覺得所有的輿論壓力都會指向自己,那是他們不愿意承受的。
使用冷暴力就不一樣了,電話不接,微信不回,提出見面也不答應,等到女人自己受不了的時候,就會提出分手,到時候自己再順理成章的答應。
如此一來,自己既達到了目的,又可以在感情當中扮演受害者,一石二鳥,一舉兩得。
只是,從頭到尾,受傷害的、被蒙在鼓里的一直是女人罷了。
哲學家尼采說:「誰也不能為你建造一座你必須踏著它渡過生命之河的橋,除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這麼做。」
誠然,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都和我們所做的決定有關系,我們決定了什麼,未來就會呈現什麼。
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及時止損,感情亦是如此,當我們發現男人已經不愛自己了,那就說明這段感情已經沒有繼續走下去的必要了。
感情是講緣分的,沒有緣分一切都是徒勞。所以,成年人在感情當中最高級的自律就是拿得起,放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