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相比國內的各種裝修風格,日式設計看來十分乏味,并沒有很高的顏值和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塑料感。這對于初學收納和剛接觸日式家居時的艾姐來說,也有類似的感受,甚至覺得他們很多的家居用品十分老舊。
特別是很多細節上,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我想這也是設計師細節體現心意的表現。本篇艾姐總結了8個常見的日式家居的設計細節,真心值得抄作業,給大家分享一下。
國內這兩年非常流行做廚房島台,一方面島台可以增加廚房原本的操作空間,另一方面還可以當西廚使用。不過艾姐發現,國內的島台,越做越浮夸,各種巖板石材往上堆,看起來更像展廳,不像生活化的廚房。
在日式廚房的布局里,島台非常普遍,很多島台會充當洗菜區和切菜區來使用。
如果廚房空間充足,島台也會做成小小的家電區,作為煮飯和水吧。然而日式島台的重點并不在此,而在于島台面向餐桌的一面,會做成開放格或者收納柜。
開放格內可以收納飲品、紙巾、杯具、甚至是書籍,吃飯時隨手可以拿取,平時還可以坐在餐桌旁閱讀。
對于一些超大的島台,日本設計師還會做成收納柜樣式,用來收納廚房用品或常用的零碎小物。
收納物品的種類,取決于島台面向的區域是什麼位置。如果是餐廳空間,則廚房用品居多,如果餐廳較小,直接面向客廳,島台儲物也是客廳儲物的一部分。
而國內島台空間很少有類似的設計,島台本身更作為趕潮流或者時尚的表現。但對于小戶型來說,島台的雙面儲物細節非常值得學習。
了解過日式整體衛浴的同學都知道,其設計十分精巧,也方便清潔。其中令艾姐不得不提的就是這個螺旋式排水口。
螺旋式排水口與國內各式各樣的地漏排水都不一樣,作為整體浴室的排水,內部做的是漩渦排水設計,在排水時,水流順著漩渦旋轉,可以增加排水速度。
洗澡時,最令大家頭疼的難以清理的毛發,也會在水流帶動下自動成團,聚集在地漏中心。這樣在清潔時,可以直接倒出,完全不會臟手,也不會造成堵塞。
螺旋式地漏安裝時也非常講究,一般會低于地面2cm左右,更有利于排水。同時將整個地漏隱藏在地面下,增加蓋板后,不注意時看不到,不會影響美觀,也減少了異味。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螺旋式地漏必須與整體浴室一起購買使用,無法單獨安裝。
第一次看到日式大肚台盆,我真的覺得不太好看,和國內的台上盆以及各種造型的台盆相比,它看起來,真的有點土。。。
而且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把台盆設計得這麼大?感覺很沒必要。直到自己親自體驗和使用了,才明白設計師有多麼用心。
首先大台盆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方便獨自在家的家庭主婦使用。特別是日本的家庭主婦較多,家務勞動也很重,一個超大的台盆,很方便清洗衣物。
而且相比普通的台盆,日式的大肚盆也非常深,即便是浸泡和清洗冬季衣服,也完全不會溢水。沖洗干凈還可以直接按壓擠出水分,輕松又方便。
更為重要的是,大肚盆寬度有750mm,比市面上很多的台盆都要寬一圈。這樣還可以成為寶寶的「小浴缸」,非常方便給寶寶洗澡。比專門買的嬰兒浴缸更實用,而且還不會因時常彎腰感到勞累。可以說是達到一物多用的效果,也把人體工學發揮到了極致。
以前我總在想,為何日式的家居用品可以做到這麼人性化?難道是國產達不到這個水平嗎?逐漸地我發現了一個關鍵點,日本設計師在設計家居用品時,是從「弱者」的使用體驗出發,比如孩子、老人、孕婦、主婦等。
而我們國產大多數設計是人去適應物品,特殊群體的家居物品,需要去專門購買。比如這種淋浴坐凳。
不管是老人、孕婦還是孩子,在洗澡時,都可能出現氣喘和頭暈的情況,站立久了也會非常累。
而日式衛生間,幾乎每家都會安裝一個淋浴坐凳,方便洗澡累的時候,可以坐著休息一會兒,或者直接坐著洗~
在小朋友還不能完全獨立洗澡的時候,父母幫忙給孩子洗澡,浴室有一個凳子,也會讓彼此放松很多。
而且我發現,即便對于成年人來說,也有很多人有坐著洗澡的習慣。有了淋浴凳,讓洗澡變得舒適輕松,也更能享受淋浴的樂趣。
從三分離衛浴被普及以來,日式獨立的馬桶間也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家居設計。身邊正在裝修的朋友問我,獨立馬桶間的意義到底在哪里?難道日本人是真的潔癖到無法忍受如廁區,所以單獨分隔嗎?
事實并非如此,在很多日劇里,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日本人坐在馬桶蓋上吃便當、看書、讀報的場景。這與一些家居博主所說的,日式崇拜沐浴文化,而排斥污垢的如廁區非常矛盾。
其實三分離并非日本原創,該布局最開始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的一項住宅項目試驗中所做的設計之一,并對日式住宅布局影響較深。
那麼之所以設計獨立如廁區,我們還是要回歸到今日主題,就是便捷和人性化。其中除了普遍認為的,達到干濕分離的效果,讓衛生間更為干凈衛生;以及功能獨立互不干擾外,還是為了保護家人的隱私。
特別是在來客人的時候,需要去衛生間,獨立的馬桶區就能滿足需要,更為私人的淋浴間與生活區,就不會暴露在外人眼中(特別是淋浴間很凌亂的時候,真的不想被客人看到)。
并且,日本人還對獨立如廁區做了非常多的優化,比如增加小洗手池,方便及時洗手。設計窄柜,方便日常收納。有些人家還會在墻面壁掛一面鏡子,擺放香薰和書籍等等,讓小空間的舒適感大大增加。
這既方便了自家人的日常使用,面對來客,主人也更為坦然,根本不用著急收拾,隱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人性化的細節總是出現在常見的功能區,其中廚房的三眼灶,也是日式家居中非常能體現心意的設計。
特別是對于我們來說,已經習慣使用雙眼灶,也并不覺得三眼灶的優點在哪。可對于艾姐,一個需要照顧到家庭的打工人來說,擁有三眼灶就等于給自己省了很多時間。
畢竟現在即便是普通的一餐,也需要炒倆個菜,偶爾還會燒個湯,同時還要給小朋友做輔食。這一頓操作下來,雙眼灶真的需要很長的等待時間。
使用三眼灶后,直接先用小鍋給孩子做輔食,接著備完菜可以兩個灶眼一起用,炒起菜來完全不用等,每天都能很快出餐。
并且我真的挺喜歡它的一個細節,就是可以設置定時。周末休息的時候,煲個湯擔心燉太久,就可以定好時間,到時會自動熄滅,不用操心干鍋。
其中有個SI傳感器,還能自動檢測溫度,調控火力大小,這對于很多煮飯新手來說,無疑很有幫助。
三眼灶一般還會自帶一個小烤箱,因為是明火烘烤,總覺得比自己買的電烤箱烤出來的要香。
一般要烤東西的話,提前一晚放冰箱腌制,第二天煮飯時就放入烤制,又能給家里多添一道菜。早上也可以烤個面包片和烤腸,疫情之下,想吃燒烤也變得十分輕松~
日常生活中,水槽可以說是廚房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部分,雖然我們國內的水槽種類和款式都非常多,但是對于細節的講究,還是有些不足。
日式的大單槽設計,不光只是一個水槽,這里還包括雙層的瀝水架和收納架,對于小廚房台面空間不足的人家來說,備菜基本在水槽上就能完成。
日式大單槽最為重要的設計,就是這個瀑布式排水方式,下水非常流暢,很少出現堵塞情況,而且也非常方便清潔。
各種自帶的收納架,能靈活放置,還可收納碗盤,實用性非常強,也減少了占用台面空間,因此也被很多人稱為水槽里的變形金剛。
日式家居設計很喜歡歸類為某一個系統,比如廚房收納系統,整體浴室系統,以及浴室柜系統等等。
我個人認為,日式浴室柜系統的細節設計,真的非常值得國內廠家照搬,幾乎是實用浴室鏡的天花板。
先說浴室柜系統的鏡柜部分,它是一個多向多開的鏡柜設計,不管從哪一邊都可以打開。里外兩面都是鏡面,展開后可以離面部很近,能輕松看到面部細節,輕松滿足化妝和梳洗需要。
其內部是樹脂材質,而且每層都可以靈活調節高度,對不同的護膚品,都可以收納。也很方便隨時拆卸清潔,靈活貼心,能裝實用。
日式鏡柜內部,一定會有一個或多個獨立充電位,方便使用吹風機,或者給剃須刀和電動牙刷等物品充電。
同時,鏡柜最下層,還會做一個側開收納層,內部由不同大小的收納盒組成,是專門給女生收納卸妝棉、棉簽、口紅以及小的化妝品。收納盒與翻轉層之間是卡扣設計,隨時可以取下來調整布局或者做清潔。
最后,一些鏡柜最下層,還做了不銹鋼瀝水區。這是方便日常放置牙刷和漱口杯,倒扣瀝水干燥,減少細菌滋生。台面上也能保持干凈無物啦!
每次艾姐提及日式家居,總會有網友說「崇洋媚外」,其實并非如此。作為一個家居干貨分享者,只是想給大家普及更多的好設計和人性化的細節,如果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提升居住體驗,還可以促進國內家居設計的優化,也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
當然,更多的是希望,部分國產家居品支棱起來,從更多細節和人性化等貼心角度去考量,這會讓無數普通的老百姓生活得更為舒適,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