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博主曬出小時候和母親的聊天記錄,引起了熱議。
小時候,看到必勝客的宣傳,很饞,就跟媽媽說:「媽,我想吃披薩」。
結果媽媽說:「披薩有啥好吃的,粘牙,里面都是生的。」
路過烤串的攤位,看到魷魚須很饞,就跟媽媽說:「媽,我們吃魷魚吧?」
媽媽接著反駁說:「魷魚有啥好吃的,像輪胎,像皮筋。」
如是,每次想買什麼比較貴的東西,媽媽都會罵出不好的語言,打消他想吃或想擁有的念頭。其實,媽媽也沒有吃過,但是總能編出各種理由拒絕自己的要求。
博主之后真正體驗到那些曾經被拒絕的東西,才感覺所謂的不好都是被扭曲的。
他深深感慨,像這樣被「窮養」,最大的傷害不是物質上的匱乏,而是思維的窮酸,感覺自己曾經很窮酸、很不體面,想想都委屈。
這種物質上不給予、精神上也匱乏的現象,并不少見,很多朋友也表示有同樣的經歷。
總之,這種對話模式,不是罵東西,就是罵孩子。為了省錢,也可能是因為沒有能力給孩子想要的,就隨口編織一個讓人感到不適的謊言,不惜破壞孩子心中的美好。
當時肯定是省錢了,也避免了自己不能滿足孩子的尷尬,但他們不會意識到,這種「窮養」孩子的策略,不會讓孩子變得像他們一樣沒有物質欲望,而是給孩子帶來多種可能的傷害,從根上把孩子「養窮」。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們不會明白這種被扭曲的「窮養」到底有多可怕!這幾位朋友的留言,就是很好的證明。
小時候很窮,吃不起。賺錢以后,把想吃的、舍不得吃的都吃到吐。小時候啥也不敢要,大學到工作的前幾年,報復性消費,買了很多便宜又沒用的東西,不舍得買貴的,便宜的買了又嫌棄。 現在花錢都有負罪感,可是又忍不住花,看到賬單都在譴責自己,下個月又忍不住花。小時候沒有得到的,長大之后就想加倍享受。但是因為多年養成了吃便宜、用便宜的習慣,選擇的時候摳摳索索,不想買最好的,也不知道好的長啥樣,買太多廉價不實用的物品,消費極其不理性。
花了很多錢,卻沒有享受到最好的東西。內心并不愉快,生活質量談不上優質。有句話總結得很好「一邊摳索,一邊放肆」,整個消費觀都是扭曲的。
進一步來說,窮養孩子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消費觀念這一點,還有更多危害。
看到過一個女孩講述的「窮養男友」的故事。
去小飯館吃飯,男朋友讓她點菜,她點了魚香肉絲和紅燒茄子,男友當時就不高興,但是當著服務員的面,沒發作。
菜上來之后,男友吃一筷子罵一句,什麼難吃啊、量小啊!
最后吃完了走出去,男友才放肆地說「一盤茄子25,你怎麼下得手去點!」還罵了很多難聽的臟話。
原來,男友小時候和爸爸去沈陽,走進必勝客,爸爸一看菜單,嫌太貴就走了,他們的家風就是貴的不吃。
看到這里,就像看到了開頭那位博主的媽媽,只要是貴的東西,就罵上幾句才解恨。孩子習得了父母的處事方式,長大后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小時候造就的窮酸心理,即使自己有錢,能吃得起、買得起,做事的時候也難免會小氣。獨處時,受委屈的是自己,和人交往時,對方都要跟著受折磨,又怎麼能有良好的社交關系呢。
有個已婚女性說起自己的故事也是義憤填膺。
18歲前,沒穿過新衣服,父母認為愛美最大惡極,導致沒有正常的審美。作為舞蹈生,在生活中不會打扮,受盡了嘲笑。老公要給買奢侈品,都覺得自己不配。
在該學打扮的時候,錯過了好時機,不僅審美差,對自己本身都會產生懷疑。這種自卑感,成年后也不會很快消失。
被拐14年的孫卓,剛認親那會兒,留著國中生才愿意留的小平頭,穿著深色起球的汗衫,上身微駝,看上去少年老成。回到深圳才不過半年時間,髮型換成了高中生喜歡的樣子,穿的衣服顏色鮮亮款式新潮,健身讓身體變得挺拔,學會了更多流行技能,整個人都變得陽光有朝氣。
窮養毀掉的不僅是一個人外表,還有整個精神面貌啊!窮養、富養差距立現。
杭州一位媽媽體驗到了窮養的最差結果。
這位媽媽看了一些育兒經驗,覺得男孩應該窮養,就和兒子說家里不富裕,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要花。看起來也沒有問題,但是孩子卻產生了歪想法。
一次,學校秋游,媽媽帶他去超市買東西,兒子偷拿了一支彩虹糖,卻狡辯說付過錢。
一次,去美術培訓班上課,兒子偷拿了兩支勾線筆。
媽媽非常苦惱,本來是讓孩子學會擔當,沒想到,兒子為了給家里省錢,卻養成了順手牽羊的習慣。窮養沒有起到正面效果,反而發展出了負面效果,真是始料未及。
窮養孩子,如果處理不當,不會讓孩子正確理解一分錢不要花的真正意義,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誤會,知道自己家里窮,想獲得物質,就通過不正當手段去偷、搶。一旦不及時覺察,那毀掉的就是孩子的一生啊。
寫在最后:「窮養」孩子的初衷是好的,想讓孩子節儉、有擔當,但處理不當,可能會事與愿違,孩子可能會形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窮酸小氣、審美能力差、精神面貌不好,甚至會順手牽羊。
所以,不要信奉扭曲的「窮養」觀,自然養育就好了。我們過怎樣的生活,就給孩子提供相應的生活條件。如果感覺孩子的要求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實事求是告訴孩子就好了,不需要躲躲閃閃、瞎編謊話。
不管有錢沒錢,一定讓孩子積極向上的生活。不論從物質上、精神上都讓孩子感到富足、安穩,孩子以后才會生活得更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