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養育孩子是為人父母的本能,然事實遠不止如此。
教育,培養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父母想要孩子以后更優秀,就一定要懂得家庭教育的禁忌。
一、忌過度保護
中國有句古話,寵狗上灶,寵子不孝。
說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溺愛與保護,所導致的教育遺憾。
很多父母,因為各種原因,將孩子護在身邊,舍不得孩子受半點傷害。
孩子想要自己動手吃飯,父母怕孩子餓著非要喂飯;
孩子想要自己動手穿衣,父母怕孩子凍著非要幫忙;
孩子想要幫忙做家務,父母又孩子磕著碰著受傷了;
中國式父母愛孩子,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顧慮,恨不得將孩子保護起來。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但是過度的保護與溺愛,便是不理智的體現。
它并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反而會成為培養「巨嬰」的溫床。
二、忌賄賂
有媽媽曾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驗,說過這麼一句話:「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比一百句說教管用。」
誠然,一時的賄賂最容易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長久來說,通過不斷賄賂孩子,試圖達到教育的目的,是不可行的。
打個比方,孩子幼兒階段,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一些小零食、小玩具類的獎勵,達到讓孩子聽話的效果。
但是同樣的獎勵在孩子中小學階段效果就不明顯了。
孩子的獎勵會從玩具、零食上升到零花錢、電子產品等。
年齡越大,需求也越大,孩子胃口也會越大,這時候的獎勵就是一個無底洞。
以賄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剛開始是有效的,但是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做事積極性下降不說,還會影響孩子做事的動機。
等到父母無法滿足孩子需求時,長久形成的習慣,將致使孩子拒絕聽從父母的安排。
不給獎勵,便不會聽話。
三、忌貶低
很多父母都存在這樣的心態,希望通過一些刻薄的話語去刺激孩子,讓孩子奮起。
「你怎麼這麼笨,不知道像誰」
「你看你,連這點飯都吃不完,真沒用」
「眼睛長哪去了,這都看不見」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沒出息」
父母希望通過言語去刺激孩子,激發孩子內心的不服氣,但是卻忽略了語言的殺傷力。
對孩子長時間的挖苦與貶低,其實是在無形中給孩子定性。
父母直截了當的宣布了孩子的好壞,給孩子貼上標簽。
要知道,有些標簽一旦貼上,一輩子都難以撕下來。
那些在父母貶低挖苦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深處也會認為自己就是父母所說的那樣。
成長中常常會表現出來自卑與敏感,或者利用各種夸張的方式去掩飾內心的自卑。
活在被貶低的陰影中,一生都難以舒展。
四、忌縱容
很多孩子犯錯,父母總是以「孩子還小」為由,替孩子開脫。
「小孩嘛,童言無忌,別見怪」
「孩子嘛,不懂事,望見諒」
「他還是孩子,別跟他計較」
童言無忌,不等于百無禁忌。
孩子犯錯是小,父母一味的縱容最為致命。
孩子滿口臟話,不懂得尊重人,說話口無遮攔,父母如果不加以管教,那麼便會給孩子的成長留下禍根。
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同樣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孩子脾氣暴躁,喜歡對人動手動腳,父母若不加以管教,任由孩子發展。
那麼最容易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暴躁且有暴力傾向的人。
這無論是對孩子自己,亦或是身邊人而言,都是不定時的危險。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父母為了教育省心省力,縱容孩子玩下去。
不僅影響孩子學習,更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
教育除了要講究方法和技巧之外,還要懂得其中的禁忌。
育兒不易,父母走過的每一個坑,都是孩子成長的印記。
了解多一點育兒禁忌,于父母于孩子而言,就是少走一段彎路,少入一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