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娛樂明星
育兒分享
動漫影音
熱點新聞
设计
奇聞趣事
健康養生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常識
創業職場
美食菜譜
生活小妙招
明星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健身達人
奇趣
這種「有毒」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變笨,千萬別再用了
2022/10/26

10月14日,天津,一位爸爸發視訊分享了和女兒的一段對話,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視訊中的小女孩雖然掛著眼淚委屈巴巴,但她有理有據、思維清晰的辯駁,卻讓很多被大道理PUA過的孩子暗爽,也給很多父母好好上了一課……

1、

小孩子的邏輯,最清晰干凈

對話大概是在這樣的情境下發生的:

上小學的女兒,在寫完作業做完自己的事情后想玩一會兒,爸爸似乎是覺得女兒太貪玩了,于是開始絮絮叨叨講大道理。

本來已經過完很努力的一天了,好不容易能放松一下的女兒繃不住了,跟爸爸哭訴起了自己的委屈。

雖然處于情緒崩潰中,但小姑娘還是很有禮貌,尊敬地請爸爸回答自己一個問題:

「你說我是哪里對你不好?」

「還是我哪里差?」

「還是我哪里不行?」

「你說,我可以改!」

爸爸說不出來女兒有哪里不好,其實我們知道,就算哪里沒做好,也不是什麼問題。

出于好奇,我特意去翻了翻這位爸爸以往發的一些父女相處的日常視訊,發現他的女兒很懂事勤奮,會心疼大人也很惹人心疼。

雖然我不覺得孩子過于完美、懂事是什麼好事,但要說這樣一個孩子哪里做的不好,還真是有點兒雞蛋里挑骨頭。

視訊里,女兒接著哭訴道:

「但是我有自由的時間啊,我不能沒有自由啊!」

「我不能光學習啊,學習必須勞逸結合啊!」

「我作業寫完了,我把我自己的事情干完了,我玩一會兒,有問題嗎?」

沒錯,再懂事努力的孩子也是人,不是學習機器,更不是奴隸,自由是基本人權。

更何況,孩子都已經自覺主動完成作業了,想玩一會兒,為啥連這樣都不行呢?

爸爸也知道這沒毛病,終于松口了:

「行,你可以玩一會兒,但不能玩太久。」

等等,這話咋聽著那麼來氣,好像玩不是孩子的權利,而是家長對孩子的施舍一般;還散發著一股濃濃的不信任:「我要是不管著你,你就會無節制地玩下去。」

果不其然,視訊里女兒也很氣:

「我9點就睡了呀!我還能玩到半夜?」

「你說我玩到過半夜嗎?」

爸爸想了想,好像確實沒有,但接下來說出的話依舊火上澆油,沒有任何共情安慰:

「看你最近表現挺好,那就允許你再(玩一會兒)……」

這拱火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女兒打斷了:

「還看我最近呢?我每天都表現很好!」

爸爸無從反駁,就繼續條件疊加:

「那你能繼續堅持下去才是真正的好。」

「我也不是要求你如何如何……」

語氣雖然平靜溫和,但聽到他這話的我就是感到一陣窒息,忍不住掐人中,這和直接說「我覺得你不夠好」有什麼區別?

女兒接下來的反駁和我想說的話一模一樣:

「還如何如何呢,你要是這樣要求,機器人都忙不過來,我長八只手都忙不過來!」

「還說你給我的壓力少,真行,有本事你試試我這個壓力!」

「我可以自己寫作業,自己可以睡覺,我自己可以照顧自己……我要是自己能做到獨立、自己生活的話,難道我還需要你嗎?我還需要和你生活在一起嗎?」

最后,女兒霸氣正告父親:

「請珍惜我們孩子的兒童時光!」

視訊到此結束,我的第一感覺和許多人一樣:這孩子比爸爸思想更成熟、邊界更清晰。

然后就是疑惑和無奈了。

2、

為啥就是不讓孩子玩?

首先,疑惑啥呢?

這場對話的起因往簡單了說,就是一個「玩」字。

但孩子用事實說話,有理有據的辯駁,顯然沒有「叫醒」爸爸。

發視訊的爸爸被女兒「教育」后,不知道是為了帶話題還是真的不明白自己哪里說的不對,在評論區留下了一個問題:

「我要求她有時間多學習少玩,錯了嗎?」

言外之意就是:學習是好的,玩是不好的,玩物=喪志。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不愿意孩子玩的家長朋友,總覺得別人家孩子在學習,自己家孩子貪玩,差距就是這麼拉開的。

但事實是:

不讓孩子玩好,也別指望孩子能學好;

想讓孩子變傻變笨,就剝奪TA玩耍的時間!

許多心理學研究證明,「會玩」對孩子的智力、創造力等各項能力發展有莫大的好處——

比如孩子興致勃勃去撿樹葉,就是一個鍛煉自己手指精細程度、協調手眼配合、豐富邏輯判斷能力的過程,其收獲遠比給孩子讀一些「這是我的手,有五根手指」之類的繪本要大得多。

馬云也曾在一次演講中發表過類似觀點,大意是說: 不會玩,沒有真實體驗,只會死記硬背書本知識點的孩子,未來競爭不過機器。

何況,喜歡玩是天性,忍住不玩需要靠意志力,意志力這東西,又非常消耗心理能量。

如果壓縮孩子的玩耍時間,讓孩子經常處于想玩不敢玩、不能玩的狀態,得耗費多少心理能量?孩子又能剩下多少精力投入學習?

最后的結果只能是,我們很可能收獲一個「玩又不會玩,學又學不好」的孩子。

與其這樣,索性不如讓孩子玩個痛快,獲得滿足后再全身心投入學習。

曾經新聞上就有這麼個「硬核」爸爸,他給孩子提的要求是:

「每天沒玩夠兩個小時,不準寫作業」。

然后這個爸爸真就每天帶孩子出去各種玩,每次都盡興而歸,這個男孩也沒有玩物喪志,成績一直很好。

所以,為啥就是不讓孩子痛快玩呢?

往評論區掃了一眼,哦,原來從小不被允許自由快樂,必須得像苦行僧一樣負重前行的孩子,有那麼多!

3、

當委屈的小孩,

長成了不會愛自己的大人……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而講道理就是教育者意圖最明顯的表達方式之一。

開頭視訊里的爸爸,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意圖有多明顯,傳遞給孩子的焦慮和不信任有多大。

讓我更無奈的是,評論區站孩子爸爸這邊的也不少。

他們表示這位爸爸說的有道理,給壓力是為了孩子好:

這很能代表一部分典型的自認為「權威」的父母——

在他們眼里,自己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還多,他們的經驗永遠是有用的。

所以在他們心里,孩子的需求是盲目的、是不重要的,甚至是不該有的。

他們不會想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去和孩子溝通,只想通過灌輸來教育孩子,甚至認為自己能跟孩子心平氣和講道理,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了:

可真是巨大的進步呢,畢竟還有那麼多人,小時候要是敢像視訊里小女孩那樣跟父母說話,拒絕被灌輸,那就等著被拖鞋底或者巴掌伺候吧:

可溫柔刀就不是刀了嗎?

大人用溫和而不是暴力的方式做不顧孩子意愿的事,孩子就得老老實實接受嗎?

那些站爸爸的大人,也都曾是想玩個痛快的孩子,也討厭、害怕過父母那些不請自來、令人掃興的「學習道理」。

只不過在長年累月的入侵絞殺下,或屈服于暴力,或扛不住「為你好」式的情感綁架,漸漸放棄了個人意志和自我邊界,為了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下去,也自我催眠:

「能吃苦是好的,訴苦是不對的。」

「努力學習才是好事,玩只會壞事。」

就這樣長成了不允許自己快樂的大人、不允許孩子快樂的父母……

多可怕的創傷代際傳承!

4、

放過孩子,也是放過自己

尹建莉老師曾說:

「一個孩子好不好,其實跟家長的愿望沒太大關系。」

我的理解是:家長表現出的控制意圖越明顯,收到的教育效果越打折扣,甚至是反教育的。

好的教育,都是有心但無痕的。

怎樣才能做到無痕呢?不妨先回到關注自己的內心開始。

有句話說得好:你和任何人的關系,其實都是你和自己關系的映射。

一個不敢放任孩子痛快玩、抗拒孩子訴苦、不允許孩子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父母,內心對自己的捆綁、要求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自己也是活得如此辛苦。

我們可以先關心自身,問問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自己如此殘忍的?

而一個人和自己的關系,與原生家庭、童年經歷密切相關。

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曾分析過童年對一生的影響:

「成年人在遇到問題時,首先出現的行動和思維會受童年經歷的影響,這種影響被稱為‘圓體旋轉’。」

也就是說:

成年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圍繞童年的生活旋轉的,有些人的一生,可能只是童年經歷的不斷重復。

我們也許都被長輩們抱殘守缺的「大道理」鞭笞過童真,就更該明白孩子不需要如此痛苦的童年。

看見當下這個孩子的真實需要,就像看見過去那個不被理解、尊重的自己;

滿足、照顧好眼前這個真實的孩子,也就解救了我們自己內心那個被束縛的匱乏小孩。

精選推薦
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人間精靈」,這部劇必看!
2023/11/04
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
2023/11/04
平成30年的廣告界,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
2023/11/04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