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尤其是許多女性心中,(年輕的時候)大概都有過loft情結。
一個親力親為的loft,落地窗是一定要有的,四件套一定是要自己挑的,吧台最好也沏一個,等好友光臨之日方便觥籌交錯吹吹牛。沙發不用大也不用多氣派,顏值和舒服是第一要義……
比如我,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最渴望擁有一套自己的loft。想迫不及待擺脫上一代的家裝審美,換掉笨重的茶幾……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年輕的時候第一次萌生了擁有一套loft的想法之際,多少意味著自我審美,以及獨立意識的的覺醒。
今天會放幾套loft案例,多看一些模范先鋒案例洗眼睛,可以使你養成鋼鐵般的意志。心里默念「我才是業主」×3,對裝修公司的丑設計堅決say no。
33平米 台北
by Phoebe Sayswow Architects
先說最貼近大部分人的栗子吧。
台北這棟公寓只有33平米(你們家應該都比它大),充分利用層高優勢,裝成了一棟溫馨的小loft。
和大部分loft一樣,進門底層是廚房、餐廳和浴室,臥室位于新造出來的夾層。最別出心裁的亮點是,上下一整面墻(下圖左)都是儲物空間,上是衣柜,下是廚房吊柜,旁邊一整面是書柜儲物柜。
臥室區僅一床一柜,低矮的床靠墻而放:
對面是樺木衣柜,與書柜、廚房連成一整面墻的定制柜。
如果你觀察夠仔細,連接臥室的白梯子還裝了 小腳輪。
是的,這個梯子還能左右移動。
向右一滑,就 為左邊的書架騰出了空間。如此一來,取放東西完全沒有使用上的死角。
「為了盡量減少視覺上的障礙,夾層的結構、位置是精心考量后才確定的。畢竟,房子太小了,不能浪費每一平米。」
一層空間有限,就得用「光」和「統一感」來提亮顯大。整個客廳的布置簡單、明亮、大方,目之所及大多是樺木的溫潤和統一:櫥柜、書柜、衣柜,甚至地板、餐桌、椅子……都保持統一的調性。
在大片溫潤的木質家具的包裹下,從廚房,客廳,延伸到衛生間的少女粉地磚,就顯得尤其醒目了。
白色瓷磚+少女粉的美縫劑填線,也可以和木質的溫潤和諧共處:
衛生間的天花板保留純白色,墻壁和地板被粉格子占領,配上極簡的大圓鏡、黑色質感淋浴,可以說,是很...超凡脫俗的衛生間了。
以上幾招,總結一下:
1.如果你買的loft面積比較小,也別糾結墻刷什麼色了, 直接上白色,簡單又敞亮;
2.空間越小越要追求統一感。統一感是顯得敞亮有序的不二法門。比如這個案例中,櫥柜、書柜、衣柜,甚至地板、椅子、餐桌都保持了幾乎一致的選材;而一整面的同色儲物空間,也顯得相當恢弘震撼。
3.在統一感的大前提下,允許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小細節的存在,比如少女粉的美縫劑。如此便能保證高級感和獨特性共存 。
50平米 巴黎
by Florent Chagny Architecture
巴黎這間loft的翻新不走尋常路,主料用了定向刨花板+黑鋼,一看就住了一對酷酷的夫妻。
此處打住一會,先科個普——什麼是定向刨花板?
它是刨花板新品種之一,又稱OSB刨花板(Oriented strand board)。定向鋪裝使其結構緊密、強度高,抗變形、抗剝離、抗翹曲,還防腐、防蛀,阻燃能力強。
是的,性能如此優秀的它,價格還比實木板和膠合板便宜,常作為后兩種常見材料的廉價替代品。
位于一棟1830年的住宅樓頂,屋里采光當然很充足很優秀,所以才敢用不那麼淺的黑色啊灰色啊黃棕色什麼的。
But,頂樓的構造有不可避免的問題——斜屋頂連接的山形墻:
設計師的分區很明確,樓下是廚房、衛生間和客廳,樓上是臥室、衣帽間和浴室。
臥室那面墻本身長得不規則,刷成了藍色的Accent Wall:
玻璃+黑鋼連接斜屋頂和夾層,透明的材質隔而不斷,還能在臥室俯瞰整個樓下,暗中觀察.jpg。
床和衣柜都用OSB刨花板做成,一面很大的穿衣鏡貼在衛生間的門上,如此省空間的做法,大家了解一下:
這棟復式小公寓在巴黎第五街區,業主剛買下并希望賦予家自己的個性。
為了滿足客戶的強烈需求,翻新的第一步就是拆。
零碎的幾個隔斷、上世紀90年代的螺旋梯、一個無用的巨大壁爐……統統拆掉。
△樓下也有放穿衣鏡,也刷了藍色Accent Wall,
「把家里拆得一干二凈之后,我們決定用一些工業原材料造家。」
用最多當屬OSB刨花板,地板、模塊化廚房、衣帽間和一些定制家具,都有這種刨花板的身影。
與之形成對比,與斜屋頂平行的斜樓梯、樓梯靠墻側的階梯書架,都采用了黑鋼材質。
「平時被外衣包裹起來的刨花板,這次堂堂正正大面積鋪到家里,與黑鋼搭出一種硬朗的工業風。」
以上幾招,總結一下:
1.如果你家采光足夠好,恭喜你,獲得了大膽嘗試新顏色的先天優勢。
2.頂樓的墻大多是不規則的,基本都需要定制櫥柜來契合,也可以多去宜家挑挑看,比如新選手組合柜,特別適合傾斜天花板這樣的尷尬空間。
3.樓梯靠墻做個書架or柜子、門上貼穿衣鏡,都是從有限的空間擠出無限的利用。
70平米 紐約
by New Affiliates
接下來這個案例,可能是我見過最小清新的工業風了。同樣走工業風,比起第二家硬朗的酷感,這個70平loft顯得柔和得多。
柔和感主要來自配色。大面積白色+木色,果綠色中島柜,連外露的水管都是小清新的黃銅色——是,工業風不只是狂拽酷炫吊炸天,也可以是柔和明麗小清新。
工業風來自翻新時未加工原材料的選擇,裸露的水管(盡管被刷成了統一的小清新白色和,或者選擇了黃銅色),不貼木飾面的膠合板。
格局上和所有loft幾乎一樣,以廚房區和臥室區的定制柜為中心,低層高的上層空間留給臥室:
下層的樓梯旁邊,圍起來的小空間也被充分利用,放了張小桌子作為工作區。
三面圍合本身光照就弱,加上被白色大圓柱擋了光,于是,書桌旁配了個落地燈。
木桌子、圓燈泡金屬燈,與古樸的掛畫和骨頭裝飾一起,營造出一種復古的調調。
要說翻新最難搞的部分,莫過于承重支撐用的兩個大圓柱了。
矗立在屋子正中央的大柱子,被設計師 一并納入廚房中島的設計,還掛了一張石膏臉譜裝飾。
為了 讓臥室區避開角落大柱子,夾層一角切出一個大弧形,并繞著柱子配上弧形的網板。
這樣一來,突兀的大圓柱看起來順眼多了,原本格格不入的存在感被大大削弱。
這里的配色很有技巧,柱子連同墻壁、管道、網格一起刷成白色,加上木色的地板和柜子,大面積的淺色讓屋子立顯高大。(是的,層高比你家還高的家,都在比你更努力地顯高顯大)
回顧一下黃金配色比例。有了70%基礎色的簡單打底,廚房中島的一面刷上綠漆,就成為了30%的主配色。
四根銅管從天花板豎直通向水槽,組合上開關和五金件,一個真·原汁原味水龍頭就有了。
工業風和毛坯房的差別之一在于,那些裸露的管子都是經過精心修飾的。銅管原本的顏色被保留,其他水管統一刷成白色。這一點,同樣可以借鑒。
如果你也是工業風愛好者,并且不想犧牲層高做吊頂,廚衛區亂七八糟的管子統統刷成同一個顏色。
不知道你發現沒,以上講的這些構造,實際上只占用了空間的一半面積,靠窗的那邊沒做任何規劃。
原因很簡單, 最大程度保證屋內采光,屋子亮堂了就會看起來寬敞。
這也是為了留給業主靈活換軟裝,沙發、茶幾、桌椅……一陣子住膩了,還能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換客廳布置。
在寸土寸金的布魯克林, 比起勞力傷財的換套房子,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翻新,來升級自己的家。
以上幾招,總結一下:
1.在家住得舒服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翻新時適當留白,一邊過日子,一邊填空白,日后想調整的話也方便。
2.如果在配色上做文章,工業風也可以雜糅出小清新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