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誰的錢都是血汗錢,不是大風刮來的。
當你很有錢的時候,說明你熬過了一段苦日子,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現實生活中,很多有錢的人,一轉身就忘記了苦日子,喜歡上了推杯換盞,生活越來越奢靡。
司馬光在《訓儉示康》里寫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我們隨時都要保持頭腦清醒,捂住錢袋子,控制吃吃喝喝的情況發生,以下幾種人,你就別宴請了。
02
第一,開口就說「隨便」的人,你難以讓他滿意。
平時,你請客吃飯,問一句:「大家喜歡吃什麼?」
立馬有人回復:「隨便。」
自古以來,就流行「客隨主便」的規則。客人喜歡什麼,不重要,只要主人客氣一些,彼此感情真誠一些,就好了。
在物資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吃什麼,還真的變成了難題。大部分的飯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過年才有的精美食物,也變成了「家常便飯」。
那些說「隨便」的人,一旦走到餐桌前,就會發表真實建議了。比方說,他昨天吃過了火鍋,今天不想吃火鍋;前幾天去了某餐廳,今天應該去另外一家;城里的口味吃膩了,去鄉下才好。
「隨便」是一種回復,也是一道難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滿意的答復。
真正靠譜的人,說了「隨便」之后,接著會提建議,或者真正認同了主人的建議。
那些把「隨便」掛在嘴邊的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請他吃飯,就是自找麻煩,飯局上的建議,讓大家都很尷尬。
03
第二,工作非常忙碌的人,宴請就是浪費時間。
《格言聯璧》里說:「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一個人在慌亂之中,就會出錯。如果在慌亂的時候,還有人請吃請喝,就會錯上加錯。畢竟,總要忙里偷閑,讓自己清醒。
我的一個朋友,家住省城。
他說了這樣一件事:同學從縣里來省里開會,非得請他吃頓飯。盛情邀約,不好意思一直回絕,于是答應了。
吃飯之前,他從一個區,趕到另一個區辦事,然后去宴會地點。雖然一直在加速度,還是遲到了。
吃飯的時候,他接到單位加班的電話,匆匆忙忙放下酒杯,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單位辦公室是不允許有酒味的。
本著照顧別人的工作的態度,你應該和很忙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吃飯這件事上,千萬不要強求。
04
第三,暗中幫助你的人,不愿公開關系。
這個社會,有人在深山,有人在高樓;有人喜歡站舞臺,有人習慣當觀眾。
如果你遇到主動隱退的人,還拉著他去參加飯局,顯然是不合理的。畢竟,他不喜歡拋頭露面,對社交很反感。
當你得到了「隱士」的幫忙之后,就別用請吃飯的方式來報答了。你應該考慮到,對方不喜歡社交;把人脈關系公開之后,兩方面都沒有什麼好處;對方不愿意和你深度交流,幫忙也是僅此一次。
比方說,你在某單位做普通職工,和單位有業務往來的客戶,很欣賞你,于是在你的上司面前舉薦你。這樣的關系,處于「半公開」狀態,要是全部公開了,客戶會覺得為難。
總有一些「愛」,「猶抱琵琶半遮面」,還是保持原狀為好。
05
第四,門庭若市的人,他不會給你賞臉。
有一些熱門人物,每天都要應對求他辦事的人。也有一些人,想盡辦法求他去吃頓飯,以此來建立感情牌。
到了吃飯的時候,常常是「趕場子」。凳子都沒有坐熱,就提前離席了。飯局上,到底有誰,他壓根就不知道。
當一個人參與飯局,都要「排隊」的時候,你就應該遠離他。畢竟,他不會記住你,大機率不會幫助你。
有一種求人辦事的方法,叫「冷廟燒香」。
和暫時受冷的人在一起,有時間陪你深度交流合作的人在一起,飯局才能變成「社交」,
「賞臉」不是單方面的,需要雙方互動。你真的不必,把自己的熱情,給了別人的「冷漠」。如果熱門的人,確實和你有合作關系,那也要尊重對方的態度,不強求一頓飯。
06
第五,熱衷吃喝玩樂的人,沒有必要結識。
有一種人,隨時喊他吃飯,都會到場。他吃飯的時候,毫不客氣,甚至反客為主。吃完飯,還要打包回家,也不管主人是否愿意。
吃飯變成了「貪便宜」之后,就顯得尷尬了。你作為請吃飯的人,應該明白,混飯局的人,本意是「趨炎附勢」,根本就沒有出息。
在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場景:請了五六個人吃飯,但是客人卻來了十多個。導致飯局擴大,主人絲毫準備都沒有。開支也明顯增加了。
總以為,人多了,才熱鬧;人少了,會冷場。真實的社交,不是這樣的。有了三五知己,小酌一杯,就最開心了。
熱衷吃吃喝喝的人,在你有錢的時候,會靠近你,當你變窮了,就會離開你,然后投靠有能力請吃飯的人,太現實了。
07
花錢是小事,就怕費力不討好。
如果飯局必不可少,那就注意規則、規模。
其一,勤儉節約,不要搞餐桌上的浪費,盲目攀比。
其二,提前預約,給大家充分的準備時間。
其三,尊重習慣,飯局上的人都可以點自己喜歡的菜。
其四,避免喝醉,不能強行勸酒,尤其是開車的朋友。
其五,認真善后,問一問飯局之后,大家都安全到家了嗎?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飯局是一頓飯,也是一種「局面」。不要太隨意了,認為自己有錢,就可以顯擺,一開口就可以匯聚一大群人。
要相信,真正愿意幫你的人,有沒有飯局,都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