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制造有用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培育心懷熱愛的孩子。
在寶貴的童年里,允許孩子放慢腳步,支持他做一些「無用之事」,這樣,孩子反而會帶給我們別樣的驚喜。
作者 | 可樂媽
昨夜凌晨,睡不著的我一直躺在床上刷手機。
直到無意間看見了這樣一則視訊,視訊中,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在車頭髮現了一只螳螂。
正當我以為他會對螳螂下「毒手」時,男孩卻將螳螂小心地放在了手心,邊觀察邊介紹道:
「這是一只中華大刀螳螂,是一只公的,羽化有點失敗,但也挺好看的。」
「被我抓完之后(螳螂)現在很緊張,它在威嚇,是想嚇退我。」
男孩名叫倪皓洋,雖然只有12歲,卻已經是網上頗有名氣的昆蟲科普大神了。單平台粉絲已過70萬。
而他視訊的主要內容,就是向網友們科普各類昆蟲,包括解說蟲子名字的由來、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
不僅如此,小皓洋還能將昆蟲與古代詩文聯系在一起。
有一回,他發現一只蟲子在床頭筑了巢。
在得知那只蟲子很有可能是蜾蠃后,他立刻講起了《詩經》里的一個典故: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這里面的「蜾蠃」就是一種只有雄性沒有雌性的昆蟲,一看到螟蛉(昆蟲的幼蟲)就會銜回去撫養。
所以,后人又把收養義子稱為「螟蛉之子」。
驚嘆于小皓洋的博學的同時,更觸動我的,還是皓洋媽媽無條件的陪伴與支持。
小皓洋的視訊,大多都是由皓洋媽媽拍攝的。
在兒子講解時,她耐心傾聽;當兒子遇到不了解的昆蟲時,她鼓勵他尋找答案,給他出主意……
其實,皓洋媽媽本身其實是很害怕蟲子的。
但因為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皓洋媽媽便任由兒子在家里養了幾十種、上百只蟲子。
也正因有媽媽的付出,小皓洋才能如此優秀、專注,發揮出自己的天賦。
看著眼里有光的小皓洋,我陷入了沉思:
事實上,我也有個12歲的兒子,他也曾顯露過非凡的天賦和能力。
只是,他身上99%的閃光點,我不僅沒有重視,反而還無情地將它們踐踏和扼殺了……
那一年,兒子3歲,是個小話嘮。
除了吃飯、睡覺,他的小嘴就沒有閉上的時候:
「媽媽,你猜我今天遇見誰了?」
「媽媽媽媽,為什麼西瓜是甜的,橘子卻是酸的?」
「媽媽,你見過奧特曼嗎?」
甚至連我上廁所時,他都要搬個小板凳坐在門口,隔著門跟我說個沒完。
一開始,我還會「嗯嗯啊啊」地敷衍幾句。
后來實在是被他說煩了,我便會粗暴地打斷他:「閉嘴,再多說一句,這周就別想看動畫片了。」
兒子被我的怒吼聲嚇住了,小小的眼睛里寫滿了驚恐。
我頓時心生內疚,發誓以后一定好好聽兒子說話。
可沒過多久,我就親手打破了自己的誓言。
那天,我正在電腦上處理工作,兒子卻一直在旁邊嘰嘰喳喳個沒完:
「媽媽,你說宇宙里有沒有外星人?
以后如果我能進入太空就好了,這樣我就能親眼看一看外星人了,沒準他們見了我還會邀請我去飛碟上做客……」
煩躁不已的我則隨口回應道:
「你要再說話,外星人就過來把你抓走了。我聽說,他們最討厭廢話多的小朋友了。」
兒子聽罷,立刻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可還沒過兩分鐘,他就又開始了:「媽媽,那是外星人的飛碟快,還是我們的宇宙飛船快?」
我再也忍不住了,朝他發了一通脾氣:
「你能不能閉上嘴!哪來的什麼飛碟、外星人,那都是假的,就不能讓媽媽安靜地工作一會兒嗎?」
兒子垂下了頭,終于不再說話。
后來,我很久沒再從兒子口中聽到他的奇思妙想,他的十萬個為什麼。
甚至當我主動邀請他分享時,他也是沉默許久,才回上一句:
「沒什麼可說的。」
我這才意識到,正是我的打擊和敷衍,親手毀了兒子表達的天賦。
那一年,兒子6歲,剛上小學。
每天一放學,他就會跟幾個小朋友一起去小區里「探險」:
趴在草地上觀察螞蟻搬家;千方百計尋找蟲子的蹤跡;甚至還會將螳螂、胡蝶、毛毛蟲之類的昆蟲帶回家……
為此,兒子總是把衣服弄得臟兮兮的,褲子上還時不時就會破個大洞。
哪怕我三令五申,他依舊會找機會溜出去瘋玩。
一次,他興沖沖地捧著幾只還裹著泥巴的昆蟲回了家,獻寶似的拿到我面前:
「媽媽,你絕對想不到我今天在花叢里發現了什麼?」
但當時,映入我眼簾的,卻是他黑乎乎的小手、被樹枝刮爛的校服,還有那掉在我剛擦干凈的地板上的泥土塊……
我頓時氣不打一出來,奪過了他手里的蟲子,打開窗子就扔了下去。
兒子愣住了,沖過來捶打我的腿,哭喊著:
「你賠我的婪步甲,你賠我的婪步甲!」
我不耐煩地將他推開,警告道:
「以后再讓我看見你弄得臟兮兮的,就別回來了!」
直到后來,我無意間看到了一則新聞:
深圳有個9歲的男孩,叫張赫奕,被稱為「行走的昆蟲百科全書」。
據說,他能識別的昆蟲種類超乎想象,各種昆蟲的名稱、種類、習性都能從他的口中娓娓道來。
連央視新聞、新華網等媒體都曾為他點贊。
對此,張赫奕的媽媽告訴記者:
兒子對昆蟲的興趣,起源于他小時候很喜歡看螞蟻「搬家」,而且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
后來,這份熱愛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家里更是堆滿了昆蟲類的書籍。
得知了這個細節后,我有些坐立不安。
但最終,還是自我安慰道:
玩蟲子,畢竟不是什麼正經的事,對學業也沒什麼幫助。
卻不知,正是我的無知與功利,一點點澆滅了孩子興趣和熱愛的火種。
那一年,兒子10歲,認識的字越來越多了。
但讓我苦惱的是,兒子因此迷上了武俠小說,老公書架上擺著的那些「大部頭」都被他看了個遍。
不僅如此,他還試著自己寫小說。
有一回,我見他枕頭底下放著一個厚厚的筆記本。
打開一看,正是兒子寫的故事,他還給里面提到的一些武器、招式等配了插圖。
可還沒等我翻幾頁,兒子就急吼吼地從我手中奪走了。
他一臉警惕地望著我,說:
「我都是寫完了作業才寫的。」
我雖然有點不高興,但也沒有多說什麼。
可沒想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兒子一下子就下降了五六名。
雖然班主任說,這屬于正常范圍內的波動,但我還是認定,一定是因為兒子看閑書、寫小說造成的。
趁著兒子不在家,我把老公書架上的小說統統打包,賣給了小區收廢品的。
隨后,又翻出了兒子的筆記本,藏到了我臥室衣柜的最深處。
兒子回家后,沒找到自己的筆記本,便過來問我。
我故意騙他說已經燒了,讓他以后專心學習。
兒子終于忍不住了,朝我大聲喊道:
「為什麼你總是這樣,為什麼凡是我喜歡的東西你都要毀掉?
你以為你毀掉的是幾只蟲子、一本筆記本嗎?不是的,你毀掉的是我的心血!我再也不想看見你了!」
聽到兒子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我氣得給了他一記耳光。
沒想到,兒子卻轉身將自己關在了房間里,不吃也不喝,也不跟人說話。
一天后,我還是屈服了。
把飯菜連同筆記本一起放到了他的桌上。
半小時后,兒子走出了房間,神色也恢復了正常。
然而,令我意外的是:
當我給他打掃衛生的時候,居然在垃圾桶里看見了他小說的碎片,其中,不少碎片上還有深深的劃痕。
從那以后,兒子再也沒有提過寫小說的事情。
我滿心歡喜,以為那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兒子又回來了。
卻不料,正因我的否定和粗暴,兒子徹底喪失了閱讀的興趣和寫作的沖動。
如今,兒子已經12歲了。
他不僅沒有成為我所期待的樣子,反而越來越讓人失望:
不愛學習,也不喜歡運動;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他總是保持著沉默,唯一能讓他提起興趣的,就是手機和游戲了;
無論打他也好、罵他也罷,他依舊是那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我向兒子的班主任求助,班主任建議我從兒子的興趣愛好入手,平時多跟孩子溝通交流。
然而,當我提議給兒子報個興趣班的時候,他的頭卻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不用,我什麼都不想學。」
這一刻,我被兒子的麻木和冷漠深深刺痛了。
那天夜里,我看著小皓洋的視訊,望著他面對鏡頭時滔滔不絕的樣子,和那雙談論起自己喜歡的事物時亮晶晶的眼睛,我才想起:
曾幾何時,我的兒子也如同他那般健談、聰慧、有天賦,眼睛里閃著光芒。
可再一想到兒子現在的模樣,我終于忍不住了。
那一夜,我失聲痛哭、懊悔不已。
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會鼓勵兒子多說「無用」的話,傾聽他的聲音,鼓勵他表達自己;
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會支持兒子多享受「無用」的時光,看螞蟻搬家,看日升日落,看一朵花盛開的全過程,守護他簡單且純粹的快樂;
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會允許兒子多看「無用」的書,哪怕它們與學習無關……
因為,現在的我才終于明白:
那些令人驚艷的天才背后,無一不站著多年如一日守護著孩子「無用」的熱愛的父母。
就像作家六神磊磊在某次訪談中說的:
「小時候讀金庸的小說,老師、家長都不知道金庸小說得好,當時他們跟我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讀這個東西沒用。
他們做了一個判斷,孩子的這個愛好沒用。
我當時也挺相信,覺得這個東西是沒用的,但問題是誰想到20、30年之后就有用了。」
所以,相比制造有用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培育的,是心懷熱愛的孩子。
因為熱愛,所以專注。
因為專注,所以更容易成為那個天賦異稟、金光閃閃的自己。
希望看了我的故事后,大家都能引以為鑒,守護好孩子的興趣與熱愛,別再拿成績和有用當作衡量孩子的標尺。
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活得熱氣騰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