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孩子話特別多,小嘴吧啦吧啦能不停的說上幾個小時不停歇,大人說話的時候他也要插嘴說上幾句,甚至老師上課時,他還要說。
為什麼這些孩子這麼多話呢?
首先孩子在學語早期受到了家長的鼓勵,這些贊揚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他們內心深處會覺得說話就是聰明的表現,所以他們會不停的說,以此來表現自己。
其次,有些孩子喜歡說話,特別是喜歡插嘴,是因為平時沒有得到家長足夠的關注,他們通過說話、插嘴來吸引大人的注意,說話成為了他們尋求外界關注的一種方式。
此外,還有些孩子缺乏規則意識,他們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可以說話,在什麼時候需要閉嘴。所以他們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想說就說,說的內容或是紛繁復雜或是瑣碎無味,讓人反感。
針對孩子說話多,家長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
從正面看,孩子說話多,說明他們反應敏捷,有著自己的想法,特別會表達自我,喜歡同別人交流。
一般來說,這類孩子性格開朗,創造力強,社會溝通能力強。家長不用擔心他們找不到朋友,他們到哪里都是那種自來熟小朋友,容易交到朋友。
從另一方面來看,說話多的孩子很少能靜下心來認真地聽別人去說,他們的專注力比較弱,做事比較急躁。
還有部分孩子說話太多,卻缺乏內在語言,也就是缺少在頭腦中思考的過程。
那麼,如果孩子們話太多,家長怎麼幫助他們呢?
上面也說了,話多并不全是壞事情,所以孩子話多時家長不要總是批評給孩子:
我看全世界就你話最多,就不能安靜一會兒嗎? 你太吵啦,誰受得了你呀? 這麼多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嗎?還在說話。
孩子老是受到這種打擊,也許會完全朝著負面層次去發展,并且逐漸失去對自己的信心,轉而內向和否定自我。
孩子喜歡說話,那家長可以帶他們進行表演、講故事等充分發揮孩子說話特征的活動。
家長也可以讓他們轉說話為寫作、繪畫等愛好,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
家長還可以帶孩子進行棋牌類需要安靜專注的運動,減少孩子的說話,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總之,家長可以讓孩子多方面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如果孩子不分場合的話多,那家長就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認識到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想說就說。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專門的說話時間,比如放學的路上,讓孩子盡情的說話。 家長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動作來表示要停止說話了,比如一個手勢。當家長做出這個行為的時候,孩子就要知道現在該停下來,不要再說話了。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進行比賽,看看孩子能夠保持安靜多久,或者聽家長講話多久。
相信經過這樣的訓練,孩子們會學會控制住自己說話的欲望,在正確的場合說話,不再亂插嘴。
家有小話嘮,也是一種幸福,家長不需要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