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娛樂明星
育兒分享
動漫影音
熱點新聞
设计
奇聞趣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常識
健康養生
創業職場
美食菜譜
生活小妙招
明星
健身達人
奇趣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孩子沖你發脾氣,其實是在向你求救!所有家長都該看看
2022/07/26

有位朋友問:孩子喜歡發脾氣,不會控制情緒怎麼辦?

我問:你教孩子怎樣來控制情緒嗎?

朋友答:每次發脾氣我都和他好好說,告訴他這樣不對,不要發脾氣,發脾氣不解決問題。

聽到這我就笑了,這位朋友的做法無疑和很多父母一樣,孩子之所以不會控制情緒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并沒有學會怎樣來控制情緒,但是并不是我們告訴她你要學會控制情緒孩子就知道要如何去做。

舉個例子,朋友家5個月的寶寶沖著他叫ba ba ,朋友高興壞了,在群里像我們炫耀。他并不知道5個月大的孩子。他所發出的baba是無意識的,但是很多父母就奇怪,為什麼孩子會一直沖著他叫,或者說不是沖著媽媽去叫。這是因為當孩子沖著父親叫baba的時候,父親往往表現出很高興的表情,可能還會去逗孩子,讓孩子接著叫,這樣的行為其實在給孩子的大腦建立了正向連接,孩子收到父親表情的反饋,那大腦就會重復這一行為。

孩子的這一表現,心理學上可以用巴甫洛夫狗這個實驗來做解釋,也就是說腦回路的發展和外部條件的反饋有著密切的關系。

很明顯,想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只是告訴孩子要學會控制情緒,這樣的反饋是不夠的。

了解孩子大腦控制情緒的原理

方法一,面對孩子發脾氣,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控制情緒能力的大小

人類大腦的腦回路是通過 外部連接建立起來的。孩子的大腦是如何來控制情緒的?

腦科學家丹尼爾·西格爾提出,父母理性的管教方式,可以增強上腦和下腦間的神經連接。上腦負責人類的理性部分,下腦負責人類的原始沖動部分。如果面對孩子發脾氣,父母可以理性的對待,喚醒孩子的上腦,這樣做可以增強上腦和下腦之間的締結組織纖維。

上腦和下腦之間的締結組織纖維越牢固,上腦會馴服下腦,最終上腦會取代下腦,面對任何事情,上腦都會理性對待。

這樣孩子就學會了控制情緒。

方法二,給孩子設定界限,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身體和行為。

在孩子的大腦中有兩部分,一個被稱為「」情緒的油門,一個被稱為情緒的剎車。

「情緒的油門」指自主神經系統的某個叫交感分支的部分,使我們能夠對外界的刺激和特定情境熱烈回應,也會讓我們的身體保持隨時行動的模式。

「情緒的剎車」也就是大腦中的副交感分支。他可以保持讓我們控制自己和自己的沖動。

當孩子因為大腦中的油門而產生不當或沖突時,家長可以通過說「不」給孩子緊急踩剎車。

這個時候,孩子內心可能會因為自己做錯事而有恥辱感。身體上表現為避免眼神接觸,胸腔發悶,胃里沉甸甸。科學家認為這種健康的恥感可以在孩子內心形成一個指南針,給孩子的行為施以規范。

總結一下,想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需要父母做到兩點。 第一點,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上腦和下腦之間的連接,讓上下腦之間的締結組織纖維變得越來越牢固,從而讓上腦袋替下腦。第二點,家長要學會去說「不」幫助孩子發掘自己內心的健康恥感。也就是說面對孩子發脾氣,父母要理性對待。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如何保持理性

第一,孩子犯錯后先別急著批評,學會觀察孩子是否準備好了。

我們為什麼要批評孩子?正確的答案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當孩子犯錯后,不要盲目的去批評,先找到恰當的時機,也就是孩子是否準備好接受批評。

如何看孩子是否準備好接受批評:

孩子是否愿意聽

孩子是否愿意說,

孩子是否愿意反饋

第一點,父母要去留意孩子的情緒,自己此刻講話孩子是否能聽進去。

第二點,孩子是否愿意說。互動是雙向的,如果孩子不愿意開口,父母說了也沒有意義。

第三點,孩子是否愿意反饋。反饋指的是溝通的結果,如果孩子并不認可或者一味狡辯,證明我們的溝通沒有任何作用。

第二個,要始終如一的堅持原則,學會說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孩子制定規則除了約束孩子行為,還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父母始終如一的堅持原則第一,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心理期望是什麼?第二,讓孩子有一個清晰的行為界限,知道自己的安全底線在哪里?這也就是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的第二種辦法:設定界限。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按照交通規則行駛,就知道路中間的白線是不能掉頭的,這樣我們就不會怕車子的左前方突然冒出來一輛車,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定,大家都是隨意開,這樣開車上路,就是十分危險的,因為你不知道會從哪個方向竄出一輛車。

對于孩子來說,規則的作用就是通過約束給孩子安全感,所以當父母說「不」的時候,就是在避免孩子開始發脾氣。

父母的理性引導會讓孩子學會洞察、共情以及裂痕修復

通過父母反復的理性引導,最終我們要讓孩子學會洞察力、共情以及裂痕修復。 目的是讓孩子通過洞察力考慮自己的感受,發現問題;通過共情考慮別人的感受;當孩子做錯之后,需要對錯誤的行為產生的不良后果進行修復,通過修復來代替懲罰。最終通過反復練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如何讓孩子獲得洞察力

洞察的目的,是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問題。

對于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指出孩子的情緒。

比如:我看到她拿了你的玩具,你看起來很難過。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心情。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我們需要用開放性的問題來「誘導」孩子。比如,我看到你倆吵架了,是因為搭積木想法不一樣嗎?

誘導孩子的目的,是讓她和你開始討論她的情緒,一旦開始討論,就能夠增加洞察力。

通過提問讓孩子獲得共情

也就是說不斷的反思、內省,可以改變大腦的腦回路。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用發問來代替說教、批評甚至懲罰。反復的通過提問來練習共情能力,可以改變大腦,學會共情。

比如上初一的女兒晚上在被窩玩手機被媽媽發現,第二天媽媽問到:當我走進你房間,看到你在玩手機,你是怎麼想的?你覺得我是怎麼想的?不用罵孩子,也不用懲罰她。讓孩子自己來思考。

通過反饋讓孩子學會裂痕修復

讓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并反思自己的行為之后,我們應該教會孩子的是: 應該如何去彌補這樣的傷害。目的是通過發問,來喚醒孩子的上腦。

比如女孩被母親發現晚上在被窩玩手機。媽媽說:我覺得應該沒收你的手機,除非你能想出既不影響睡眠又可以玩手機的方法。

孩子思考的過程就是在鍛煉上腦,下一次碰見這樣的情況就有經驗可依。

當孩子通過反復的練習,能夠自如的運用洞察力、共情以及情感修復的時候,他將成為一個能夠掌控自己情緒的人。因為反復的練習就是在不斷的強化上腦的外部連接。

所以,想要孩子學會控制情緒,一定要記住,理性引導!

精選推薦
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人間精靈」,這部劇必看!
2023/11/04
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
2023/11/04
平成30年的廣告界,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
2023/11/04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