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青春期,可能在很多父母的心里,它等同于叛逆期。雖然青春人人喜歡,可青春期的孩子,卻不是那麼討人喜歡。要想和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處,引導他們順利邁進成人的世界,需要父母的智慧。
琪琪今年讀高二,這個曾經的乖乖女,一進入高中就像變了一個人,不但自己處處標新立異,還嫌棄父母跟不上潮流。
這天去上學的時候,天突然下起了雨。琪琪騎電動車,她不準備穿雨衣,想要一手打傘一手騎車。媽媽看見了,說:「這樣不安全,不能這樣騎。」琪琪不聽,還譏諷媽媽「沒水平」。媽媽一聽,心情也不爽,就說:「你水平好,我也不允許你這樣騎車。」
琪琪聽了,翻了一個白眼,沒理媽媽,跨上車準備騎走。媽媽沖過去,擋在了車子前面,攔住不讓走。琪琪怒視著媽媽,媽媽毫不所動,就這樣僵持了一分鐘。
琪琪沒辦法,她只好下了車。媽媽剛松了一口氣,卻見琪琪把傘一扔,淋著雨就這樣走了。之后幾天,她都沒有回家。媽媽氣得偏頭疼發作,卻還是拿女兒沒有辦法。
其實,有智慧的家長要避免跟孩子正面硬碰硬。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永遠斗不過孩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自己再怎麼生氣,也舍不得孩子難過、受傷,所以最終讓步的還是父母。
既然這樣,就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跟孩子「斗」。因為這樣的「戰爭」,沒有勝利者,大多數的結局是「兩敗俱傷」。所以,當孩子沖動時,家長一定不要跟著沖動,學會克制自己,讓情緒暫停。「冷」下來之后,再來找解決辦法,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有的家長自覺「斗」不過孩子,就走另一種極端——跟孩子冷戰,使用「冷暴力」,不理孩子。「任他自生自滅」,是很多家長在失望、或氣極之后的想法。
「冷暴力」也一樣對孩子造成傷害。青春期的孩子,其實在心里非常想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認同,他們很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家長要主動終止「冷戰」,做一個「破冰者」。
破冰,需要家長從孩子喜愛的東西入手。如果家長一時不知道孩子的喜好,或者說他們喜歡的東西我們插不上手。比如孩子愛玩游戲,而有些家長卻不會,或者本身就不認同孩子玩游戲。
那有一種東西,我們人人都會做,孩子都喜歡。那就是美食。前文中所說的琪琪,幾天后回了家,可她還是冷著一張臉,不理媽媽。媽媽就燉了一鍋熱湯,端到她面前,說:「琪琪,喝碗湯吧,這是你最喜歡的菌菇湯。」琪琪沒喝,也沒說話。
第二天,媽媽還是做了這樣一鍋湯,還是對琪琪說了同樣的話。琪琪說:「我不喝。」媽媽也沒強求。第三天,媽媽還是堅持這樣做,這一次,琪琪喝了一個精光。
慢慢地,琪琪會跟媽媽說:「媽媽,我想......」。當一個孩子會跟你袒露心思,會跟你說他餓,他想,他碰到了什麼事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的孩子真正「回來了」。
所以,當和青春期的孩子產生矛盾時,不「熱戰」,也不「冷戰」,因為沒有什麼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兩頓。相信孩子最終會被家長的美味佳肴所「暖化」。只有當父母和孩子的心靠在了一起,我們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