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沒辦法撤回,也沒辦法重來。
父母不偷懶、不松懈,陪伴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就是一生中最成功的投資。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一位爸爸為了能多陪陪女兒,放棄高薪從五星級酒店主廚,跳槽到幼兒園工作。
換工作后,他欣喜地表示:「我每天都能守在學校門口接女兒回家,孩子也超級興奮,總是第一個沖出校門,奔向我懷里。」
評論里,大部分網友都對這位爸爸交口稱贊:可也有部分人表示不理解,覺得這位爸爸大材小用,多賺點錢給女兒花不香嗎?這樣真的值得嗎?
對此,我想堅定地告訴大家:當然值得, 因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對后半生最好的投資。
有時候父母辛苦一輩子 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
2021年8月末,來自西安的高三畢業生小王,在即將踏上出國留學的暑假期間,把父親給他的30萬學費揮霍一空。
長達五十頁的消費清單上,吃飯、KTV、桌游、購物等高消費項目赫然在目。
甚至光一雙鞋子,就花了8000元。
而他的父親,也不過是普通的工薪階層而已,這30萬,是他辛辛苦苦為兒子積攢下來的。
還有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媽媽因為疫情的原因,選擇外出打工。
結果15歲的女兒在家上網課,沉迷上了網絡直播,還偷偷綁定了媽媽的銀行卡,短短一個寒假,把55萬都拿來打賞主播,揮霍一空。
而這些錢不僅是家里全部的家當,還有媽媽借來的錢。
真的看著就心酸。
有多少父母,辛辛苦苦在外掙錢養家,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卻不曾想自己的血汗錢會被孩子一朝揮霍成空。
可我們在心疼父母,怪罪孩子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有所反思呢?
就像董卿在開學第一課上講過的一段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可謂一針見血。
在孩子最該教育的時候,疏于對孩子的陪伴和管教,就是在給孩子的未來埋下隱患。
那些你曾經在孩子身上偷過的懶,一定會在未來某一刻,讓你加倍償還。
掙再多的錢 也替代不了孩子教育的缺失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對父母每月要賺多少錢,才能撐起一個家?
最高票回答是 :「撐起一個家的關鍵詞不是錢,撐起一個家的關鍵詞是愛。」
鄰居家有這樣一個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家境也不錯,平時一年到頭都在外地出差,從小就把孩子扔給奶奶照顧。
可能是因為缺失了孩子的童年,心懷愧疚,他們對孩子有求必應,好吃好穿的供著。
這孩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逃課厭學,班主任打電話給父母,他們滿口都是自己太忙讓老師多擔待些,說大不了以后砸錢給孩子找個工作。
去年過年的時候,我見過這個孩子,每天流連網咖,滿口臟話,儼然一個社會小青年的樣子。
這對夫妻逢人就怨聲載道,罵孩子是廢物、不爭氣,但也無補于事。
在他人生最重要的人格養成期,沒有父母陪伴,也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早已經步入了歧途,如今很難回頭了。
不是給孩子足夠的金錢和物質供養,就是最好的愛。
每個驕縱、自私、叛逆、不成器的孩子,都是父母親手造就的。
你掙再多的錢,給孩子再多的投資,也彌補不了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失。
3把你的孩子養育好 就是在賺錢
為人父母,都想多掙點錢,給孩子拼一個好未來。
可是你給孩子金山銀山,也換不來一個優秀、上進、心懷感恩的孩子。
與其費盡心力的掙錢,把錢花在一事無成的孩子身上,不如趁現在好好教育他,把他培養成一個可以創造財富的人。
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后,你不會因為少做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沒有非掙不可的票子,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才是家長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對于每對父母來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一生最重要的事業,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
作家蔣勛有一次給名企的員工講課。
其中,有一個8年都沒有休過假的員工提問:「我女兒5歲了,您認為她應該去學小提琴還是鋼琴?」
他建議道:「你可不可以不要關心學小提琴還是鋼琴,趕緊回家抱抱你的女兒。」
為人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在有效的時間內,一定要給孩子最用心的陪伴。
因為只有愛的陪伴和滋養,才是孩子通向陽光和自信最堅固的台階。
孩子的人生,需要父母的指引,還記得曾經分別被清華和北大錄取的雙胞胎學霸兄弟嗎?他們的父母都是農民,也不懂什麼大道理,可是父親卻時常告誡兄弟倆:「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高中三年必須挺住,挺住就過去了。」
他還經常跟兩個孩子談心、聊天,在他們迷茫時開導他們、鼓勵他們。 孩子的人生,需要父母的指引,如果沒有父母的指引,孩子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失去了本可以自由翱翔藍天的精彩。
教育孩子只有一次機會,失去了就不會重來,一旦錯過,影響的就是孩子的一生命運,所以,投資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后半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