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妞幼兒園的老師,說要開家長會,要求我們在群里接龍。
統計人數時,老師在群里問了一句:「全是媽媽和奶奶參加,爸爸呢,爸爸去哪兒了?」
接著,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了一番爸爸也要陪伴孩子成長的話,邀請更多的爸爸參加家長會。
曾有一項調查顯示,育兒的主力軍,主要是媽媽和老人。約61%的爸爸,因為「經濟壓力大,加班多」無法陪娃;還有39%的爸爸覺得,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
很多時候,爸爸與孩子,確實沒有媽媽與孩子關系親近。但這并不意味著,爸爸這一角色就不重要。
研究表明,爸爸和孩子接觸多,能幫助孩子走出媽媽的軌道,邁向外面的世界。而且,作為男性,爸爸肯定能給予孩子一些媽媽無法給予的東西。
那從小和爸爸不親的孩子,長大后人生會是怎樣?和你想的不一樣。
父親天生就是男孩的榜樣,他受到兒子的崇拜、追隨和模仿。即便父親不善言辭,但男孩依然很渴望與父親建立聯結。
相對于媽媽,男孩對爸爸的接納、包容、合作、尊重等更加敏感。 如果爸爸忽略男孩的成長,孩子可能會在以下幾方面受到影響。
●性別角色
小區里有位男孩,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是:「愛嘮叨、碎碎念、對一點小事都很在意,跟他奶奶一模一樣。」
男孩會認同自己的父親,并且參照父親的行為模式,來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
但如果爸爸在家里的「存在感」比較低,那男孩就會缺少同性別的模仿對象,反而受女性角色的媽媽或奶奶影響多。
孩子的思維、處事方式以及對性別的認知,難免就會受女性角色影響大,從而導致性別角色混亂。
這并不是說,男孩就一定會變得「娘」。只是你去仔細觀察那些父愛缺席、一手由奶奶或媽媽帶大的男孩,他們的行為風格里,會更多帶一些奶奶或媽媽的影子。
●道德發展
心理學發現,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若父親缺席,那他的規則、愧疚和道德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
如果說,媽媽教會孩子愛和包容,那爸爸則教會孩子規則和秩序。
比起父愛多的男孩來說,父愛缺席的男孩長大后攻擊性更強,也更容易犯錯。
●性格和婚姻觀
男孩本就會以爸爸為榜樣,想要成為一個像爸爸這樣的男子漢。
但如果父親與男孩疏遠,男孩就容易缺乏安全感,較少從爸爸那里獲得勇氣、毅力、韌勁等陽剛品質。
相反,他可能會將所有的愛都放在媽媽身上,并且對母親過于依戀。
這樣的男孩長大后,容易照著媽媽的樣子,去找一個類似「母親角色」的女孩當伴侶。
即便那個女孩比他大,但只要對方能像媽媽一樣提供關愛和照顧,他就容易產生強烈的依戀感。
爸爸不僅影響男孩的性格和人格的塑造,更是對女兒影響深遠。
●安全感
有位網友說,她從小和爸爸說不了幾句話,極度渴望被人愛。長大后只要誰稍微對她好一點,她就掏心掏肺,最后屢受傷害。
父親是女孩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男性。雖然生命中也會有其他男性角色出現,但父親對女兒的影響卻是最初的,也最具有決定性的。
他的形象直接影響女兒對異性的理解和認知,以及關系女孩一生的安全感發展。
女孩的心思更敏感細膩,這就決定她更需要爸爸的保護和關愛。
如果爸爸在女兒的印象中,是鎮定、勇敢、堅毅、有愛的,那這些好的品質,都會成為女孩對異性的最初評價及參照標準。
這會直接影響她將來交男朋友時,對異性的期待。
但如果父親的形象,是冰冷、暴躁、沒有耐心且缺位的。那女孩從小就會認定,男人就是這樣的。
等她長大,要麼就是害怕走入婚姻,要麼就走另一個極端,只要誰稍微對她關懷一點,她就容易「被一顆糖騙走」。
●氣質和魅力
當女兒從小受到異性父親的珍視和欣賞時,她對自己的看法就更樂觀、積極,也更容易展現女性氣質和魅力。
那些備受爸爸喜愛的女孩,自尊心更高。她面對異性時,心態更放松,不會刻意尋求關注。
但很少被父親夸贊和珍視的女孩,她長大后渴望被人關愛,卻難發展出獨特的女性氣質和魅力。
●信心和上進心
當女兒表現優異時,如果父親吝嗇自己的認可和贊許,女孩就會覺得,自己不重要、不值得,從而自信心備受打擊。
父親不僅影響女兒的性格和認知,還會在其他很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研究表明,女兒的邏輯思維多來自父親,運動才能也和爸爸相關。很多關于生活、科學、數學和自然類的知識,多源自父親的傳授。
父親不僅影響女兒的婚姻觀,還影響她將來的職業生涯和生活態度。
所以,為了女兒未來的幸福,父親一定要給予女孩更多的陪伴和愛。
很多爸爸會說,我也很想陪孩子,可壓力太大、時間太少,沒辦法。
即便沒有太多時間,但爸爸依然可以每天抽出一些空,陪伴孩子玩耍和成長。另外,在有限的相處時間內,爸爸還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①對孩子有耐心
很多爸爸,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感」,跟孩子相處時,就會說話生硬、命令式。
這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很有距離感,不敢靠近。
爸爸和孩子溝通,可以多一些耐心,讓孩子把話說完。少一些訓斥,多一些反饋,適當的時候,可以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爸爸的耐心,能給孩子勇氣和安全感,激勵他們表達自我,遇到問題勇敢地向大人尋求幫助。
②關注孩子的感受
孩子情緒不好時,不善言辭的爸爸可能就會說:「這有什麼好難過的,你都這麼大了,這點小事都處理不了嗎?」
本就處于負面情緒中孩子,聽到這些話,會更加泄氣,覺得自己不被人理解。
爸爸想要和孩子關系親近,就需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我看到你好像很難過,有什麼事可以和爸爸說說嗎,或許我能給你出出主意。」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不僅備受鼓舞,還在以后遇到困難時,更愿意多和父母溝通。
③少用負面詞
有些爸爸一和孩子溝通,就帶有負面詞:「我警告你;我命令你;你太讓我失望了;你聽過到沒有......」
這樣的負面詞說多了,孩子一聽見就躲得遠遠的,哪還愿意和爸爸親近。
爸爸在和孩子交流時,可以定規矩,然后多鼓勵:「我相信你能做到;爸爸支持你;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需要爸爸幫忙嗎?」
父愛和母愛,帶給孩子的感受不同,影響也不同。
母愛讓孩子在安全的范圍內探索,而爸爸則引導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雖說媽媽是孩子的主要撫養者,但爸爸這個角色同樣重要、不可缺席。
你家孩子和爸爸關系親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