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生問我:現在這個社會,男女生之間,還有所謂的純友誼嗎?
我想了一下,告訴她我的看法:肯定是有的。但所謂的純友誼,一定需要建立相應的條件,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如果異性之間,想要保持純粹的友誼,那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距離感。
只有把握好了這種距離感,純友誼才會相應誕生。
反過來也就是說,在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如果把控不好距離感的話,這種關系就很容易突破普通朋友的關系,尤其是在平時聊天的時候,更需要注意話題的合適程度,不然的話,有些人強調的純友誼,可能不過是一方暗戀,一方雖然不喜歡,但并不愿意舍棄一個人對自己好,揣著明白裝糊涂而已。
異性之間,關系不單純時,往往是從以下3個話題「萌芽」的。
分享日常這樣的小事,看起來很平常,但實際在異性之間最是容易建立潛意識的好感還有依賴感。
試想一下,在普遍情況下,我們會和怎樣的人去分享自己的日常?第一,要麼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管男生還是女生,肯定都會有自己的好朋友,也會有一些基礎而日常的分享;第二,自己的愛人。 愛人之間的分享欲,是基于彼此心里有對方的一種下意識反應,當你看到喜歡的東西,或者吃到很好吃的東西,你第一時間想起的人,多半是那個你心里愛著的人。
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想你也應該明白,分享這件事本身就意味著兩個人關系的不平常。
因為如果不是心里有對方的話,多數人并不愿意去給別人說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廢話,很多時候有趣的并不是某件事,而是那個和你分享的人不一樣而已。
所以,如果你和一個異性經常在分享彼此的生活,那麼至少有一方心里是默默有著對方的。
而從人性來說,分享日常生活多了以后,這個人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走進一個人的心里,就像是吃飯喝水一樣,重要性會與日俱增。
因此,我們才一再強調,一個已經有另一半的人,絕對不能再打著朋友的名義,和其他的異性經常分享日常,不管你如何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都改變不了你對于這段感情,對于自己的愛人不夠尊重的事實。
人這一輩子,尋找愛人的過程如同在沙灘上尋找貝殼,當你有了一個貝殼以后,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再去沙灘了,因為你再次遇到心儀貝殼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你也要明白,心猿意馬的人,永遠都會不斷陷入關于新鮮感的死循環,這樣的生活是你需要的嗎?人與人之間,要想拉近彼此的距離,最快的方式你知道是什麼嗎?就是傾訴讓自己感到難過的事。
這種敞開心扉的傾訴,無異于是在對方面前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這是你的軟肋,當你不介意把自己的軟肋在對方面前展露的時候,至少可以證明一點:你十分信任對方。
而這種信任,會讓你和對方接下來的相處,變得更親近,也更自然。
所以,如果你已經有了另一半的話,不要和任何異性去傾訴自己心里的事。我遇到這樣一些人,都是找我做咨詢的,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事的時候,不告訴自己的另一半,反而會去網上找陌生的異性傾訴,一說就說很多,結果聊著聊著,兩個人就產生了一些莫名的情愫。
是的,感情這件事的發展,有時可能是不由人的,最開始你可能并沒多想,只是想要找一個人傾訴而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那個經常傾訴的人,卻慢慢走進你的心里。
此時,你會感覺對方善解人意,認為對方很了解你,再看看身邊的人,此時就會產生不滿,但明明一開始是你不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對方,反而去向陌生人傾訴的。
不要去做這樣的事,任何感情都需要維護,如果你自己不好好經營的話,而是試圖在別的異性那里去尋找認同感,那麼這段關系結束就是遲早的事。
這種情況,主要針對的是已經有了另一半的人。
有些人,他們在有另外一半的前提下,會把自己感情里發生的一些事,全部傾訴給身邊關系比較好的異性,有的是希望能夠給出一些建議,有的則是純粹在表達發生矛盾時候的不滿,等等。
不管男女,這樣的傾訴最容易引發的一個后果是:在無意識中產生一種對比。
因為站在局外人的立場,總是理智的,也是客觀的,說話也是好聽的,而身處其中的人,則會因為現實種種原因,做一些讓你比較生氣的事。
對比之下,你可能會認為你的另一半,沒有你傾訴的這個人好。這樣比多了,你的心態往往會在無意識中發生改變。
我已經遇到2個這樣的人,一個男生一個女生,他們最終都因為異性好友的摻和分了手,最終和那個給自己建議的人走到了一起。
但是最終的結果證明:這樣的兩個人,也不一定能夠走到最后。不真正在一起,總是容易在想象中給對方添加很多的優點,話說得好聽,不代表事就做得好看。
親密關系里,你要永遠有自己的主見,這是你的愛人,你和他在一起生活的時間最長,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你們的后續如何發展,你真的不應該去問任何人,而是自己的心里要有相應的答案,也要去解決出現的問題,而不是一有矛盾就找異性傾訴,然后在別人那里尋找認同感。
這樣的你,不管和誰在一起,最終都難以過好日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