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熱播劇《人世間》,被劇中一幕整破防了。
周志剛外出多年,兒子周秉昆始終沒有聯系過他,沒寫過一封信。
周志剛回家第一晚和周秉昆躺在床上閑聊,他質問兒子為什麼不僅不聯系自己,還在別人面前說他勢利。
面對父親的指責,周秉昆突然情緒失控,對著父親咆哮著說了一句:
「都是一個爹一媽生的,都一爹一媽養的,就我沒出息。」
從小到大,周志剛都拿周秉昆和老大老二比較,嘲諷他考試倒數第一名,而老大老二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先后都考上了北大。
后來,老大老二離家各奔前程,周秉昆留在家里照顧生病的母親。
周志剛并沒有感受到兒子對家庭的付出,反而出口傷人說:
「你養著生病的媽,帶著姐姐的孩子,那是你爹我給你的臺階。就算沒有這些拖累,就你那成績,年年倒數,能考上大學嗎?」
在周志剛心里,小兒子一無是處,只配在家伺候老人、看孩子。
這場吵架戲,也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直呼真實又窒息。
家是講愛的地方,但又有多少家庭,用冷漠、打擊、貶低、否定的方式來溝通?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是不會好好說話。
01
不會好好說話,養不出幸福的孩子。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點贊最多的答案是:
「父母的語言暴力,會產生類似于體罰的后果。
孩子的焦慮、壓力和抑郁的程度會加深,行為問題也隨之增加。」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一個有幸福感的孩子。
就像《人世間》里的周秉昆,即便他已經成年成家,可面對父親的指責時,依然會情緒激動,潸然淚下。
幾米曾說:
「小孩寧愿被仙人掌刺傷,也不愿意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父母的話語,語氣,都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孩子。
打擊和責罵,只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鼓勵和包容,才會讓孩子奮勇前行。
有一個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歡上了乒乓球,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她沒有天賦,嘲笑她,讓她放棄,但父親堅持對她說:「你很優秀,真的。
」
這個女孩叫鄧亞萍。
有一個女青年考了兩次研究生都落榜了,她當時已經28歲,正在她猶豫要不要放棄時,媽媽告訴她:「改變自己,什麼時候都不晚。」
第二年,她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的研究生。
她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
教育家顏元在《四存篇》中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其前行最大的動力。
02
冷言冷語,經營不出有溫度的婚姻。美國心理學博士葛特曼,曾跟蹤調查700對夫妻長達40年。
后來他練出了一項「絕技」,只要一對夫妻在他面前談話5分鐘,就能判斷出這對夫妻婚姻生活是否幸福。
那些關系穩定又幸福的夫妻談話,肯定與批評的詞匯比例是5:1,也就是說肯定遠遠大于否定。
葛特曼博士最后得出結論:責難會使夫妻感情疏遠。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丈夫加班,很晚才回到家。
丈夫進門看了眼整潔的地板和陽臺上晾曬的衣服,突然問妻子:「你有沒有給每盆花澆水?」
妻子還沒說話,他就嘆了口氣:「你為什麼總要我催著做,就不能主動點兒?」
話音剛落,他發現飯桌上放著熱氣騰騰的飯菜,還有一個漂亮的蛋糕,上面寫著:「親愛的老公,工作辛苦了。」
他意識到剛才那句話傷人,可覆水難收,轉身發現妻子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從那以后,妻子再也沒有為他制造過驚喜,那些期待和興奮都被埋怨的話沖散了。
有心理專家說,夫妻間的問題,80%源自溝通的問題。
槍響之后沒有贏家,出口傷人只會兩敗俱傷,只有給予家庭溫暖,才能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我之前看到這兩則視訊時,心里涌上了一股暖流。
浙江溫州,妻子因為操作不當,車子撞倒了路邊的一個水果攤,坐在副駕駛的丈夫沒有一句的怨言和指責,而是不斷安慰妻子,溫柔地指導她慢慢倒車。
懷孕的妻子嫌棄肚子上長出的妊娠紋,忍不住哭了。
丈夫并沒有覺得妻子小題大做,安慰妻子說:「長一條,給你2500塊錢。」
妻子立馬止住了哭聲。
這種教科書式的對話,羨煞旁人,誰不想擁有如此溫柔的伴侶呢?
有人說,婚姻的冷熱,取決于你對伴侶說話的溫度。
好言好語,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暖流。
學會好好和伴侶說話,畢竟是與你風雨同舟、伴你時間最長的人。
▽
美國科學家穆爾說過:
「一個人為尋求他所需要的東西,走遍了世界,回到家里,就找到了。」
家是一個人生命的起點,是漂泊歸來的方向,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
家人是世上最愛我們的人,既然深愛,請好好表達愛。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