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推薦
装修
日本印象
心靈語錄
影視新聞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動漫影音
熱點新聞
设计
奇聞趣事
健康養生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常識
美食菜譜
創業職場
生活小妙招
明星
生肖解析
搞笑貼圖
歐洲王室
健身達人
奇趣
家長越操心,孩子越不上心?學習自覺性,得從這幾點培養!
2023/02/04

前段時間,學堂收到一位媽媽的來信,信很長,講了自己和兒子不停簽訂各種「條約」的故事。

讀罷有很多感慨,于是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把信分享給大家。

見字如面

學堂各位老師好,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有個10歲的兒子,最近我們天天都要吵架。

其實從他在家里上網課開始,我們的關系就很緊張。原本很規律的生活,突然少了老師的約束,他整個人都散漫起來。

我看著很著急,想著多盡一點監督之責,就主動和他一起做了個詳細的時間表:

6:30起床洗漱;

7:00吃早飯,準備開始學習;

8:00開始上網課;

12:00吃午飯;

12:30午睡;

13:00開始上網課;

17:00下樓跑步、運動;

18:00吃晚飯,做家務;

19:00復習當天學習內容;

20:30洗漱上床;

21:00睡前閱讀;

22:00關燈睡覺。

幾點做什麼、做多久,都是征得兒子同意以后才落到紙面上的。我左看右看,都覺得這時間表既具體又民主,一定能幫助兒子「改頭換面」。

沒想到,第二天晚上,兒子就開始撒潑打滾了:

「我游戲任務還沒做完呢!我今天不想讀書!」

「時間表管得那麼緊,我又不是機器人!」

我也有點想罵人,明明是你自己說能做到的,現在又耍熊,但我還是耐著性子和他說:

「你坐起來好好說,媽媽想和你談談。」

「游戲玩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你上次考那麼差,自己不覺得丟臉嗎?」

「我們以后每天只玩一小時行不行?」

「學習的時候也要專心,不要一邊看電視劇、一邊聽歌了!」

「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到,你自己有沒有這個信心?」

嘴皮子都磨破了,孩子總算不再鬧了,當然我也做出了讓步,廢除時間表,把具體的時間安排交給孩子,我們只約定好了幾條紅線:

每天只打一小時游戲;

寫作業時要專心,不能一邊聽歌或者看動漫;

每學習一小時可以起來活動十分鐘;

晚上十點準時睡覺,提前洗漱。

這次足足堅持了一星期,孩子一直很乖,我還以為條約奏效了。直到有天夜里十一二點了,突然降溫,我想著給孩子蓋蓋被子,悄悄推開門,才發現他竟然躲在被窩里看短視訊!

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我再也忍不住,開始數落他:

「不是說好了每一天只玩一小時嗎?」

「媽媽對你真的好失望!」

「你到底還要不要繼續之前的約定?」

孩子低著頭不說話,眼睛卻還落在視訊里拔不出來,我伸手作勢要奪走平板,兒子慌了神,馬上連連保證:「好的媽媽!我能做到!我這就睡!都聽你的!」

可他的保證,永遠只能算數一兩天,當面「好好好」地痛快答應,轉頭就繼續玩得不亦樂乎。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厘清邊界+提升認知

來信到這里就結束了,看得人心里五味雜陳,曾經的我也陷入過這樣的死循環,不知道如何是好。

後來,看了很多育兒書,也經過了長期的「戰斗」,才慢慢走了出來。

其實,要解決這件事,最關鍵的,還是得先 厘清邊界

我很喜歡演員寧理前段時間在《魯豫有約》里的比喻,他說:

「父母可能就像是個3D打印機,你打印出了這個身體、這個載體,但是孩子的內心是完全獨立的。」

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曾經有一次和自己的女兒說:「謝謝你當我的女兒,下輩子還當我女兒行嗎?」

本是溫情脈脈的時刻,沒想到女兒卻反問:「下輩子你要是狗呢?」

寧理當下一聽覺得特別可愛,後來一想,確實,憑啥拉人家一起呢,就因為你想要有這麼個女兒嗎?

來信里的媽媽很擔憂兒子的學習,急得一次次和孩子做各種約定,卻怎麼也沒辦法對兒子起到束縛作用,因為有一個關鍵的先決條件被忽略了——

寫作業、考試成績、打游戲、刷短視訊,這到底是誰的事兒?界限不能過。

孩子本來有可能做些什麼的,基于對現狀的不滿意、以及追求更好的初心,而且是充滿期待和成就感地去做。

比如說規劃好自己的玩耍時間和學習時間,并按照計劃表主動執行,這時孩子會從中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不是我們給予的任何獎勵能夠比擬的。

而我們一插手,往往又表現得太過急切,這感覺就變了——孩子的主體感被剝奪了,成了聽人命令的被動執行者,你說,TA還有興趣學習嗎?

其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常見的教育誤區,兒童其實是可以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兩到三件事情上的。

我們首先需要知道,注意力有四個特性,分別是穩定性、廣度、分配性和轉移性。

其中「分配性」指的是一個人在進行多種活動時能把注意力分配到各個活動中;「轉移性」則是指一個人能主動地、有目的性地從一個注意對象轉移并聚焦到另一個注意對象上。

這兩個特性說明,不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就叫注意力集中,反之也不能證明孩子就是注意力分散了的。

這可不是胡說八道,美國行為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攜手從事的一項專題研究,也得出了這個結論。

研究表明,在「一心二用」時表現出色的孩子,在需要「一心一意」的時候,也有出色的「業績」;而且,大腦反應快、身體協調性好、記憶力強、富于創造性。

當然不是要大家引導孩子一邊聽歌一邊寫作業的意思,想說的是,當我們發現孩子這樣做時,不必覺得大難臨頭。我們為人父母,要保持學習、提升認知。

時代飛速變化,如果始終用頭腦里的舊觀念教育孩子、評價孩子,那我們也就是孩子的天花板了,他們踩著我們的腳印,最多能成長為和我們一樣的人,很難有更高的成就。

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真實地看見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天性不同,有的覺得旁邊有呼吸聲都像打擾,有的還偏偏去鬧市里讀書……自己的孩子適合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是父母需要花一生去研究的功課。

去具體的困境里,幫助孩子

如果說「厘清邊界」和「提升認知」還是觀念層面上的,那爸媽們實際操作時,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父母子女雙方的目的和態度。

就拿來信中的母子倆為例,媽媽不明白兒子為什麼說話不算話,以為有了條約就有了保障,但事實上,母子倆的條約全都是「不平等條約」。

我們試著站在兒子角度想想——

當下答應媽媽,就能再玩一會兒,不答應的話立馬就沒得玩,那我答應唄。

「好好好」不過是權宜之計,能糊弄一會兒是一會兒,這是兒子的目的。

兒子雖然表示說需要媽媽的監督,但他打心底里并不想改變現狀,只是根據媽媽的反應演了出戲,說白了,就是熄滅媽媽怒火的權宜之計而已。

同時,媽媽的「幫助」也并沒有聚焦于兒子的具體問題上,她說了那麼多、做了那麼多,始終都在努力把孩子塑造成自己認為好的樣子,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

在此情況下,條約失效,也就不難理解了。

尹建莉老師其實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她的女兒圓圓上小學時沉迷電視劇《還珠格格》,每天放學只來得及寫完作業,不僅比平時睡得晚,還荒廢了剛開始學習的二胡,連書也沒時間看了。

圓圓自己也著急,還很內疚。

按我們尋常父母的思路,肯定是要趕緊抓住孩子這一會兒的愧疚情緒,讓她少看甚至不看電視,能徹底戒掉電視劇的話簡直再好不過,以后就一門心思撲在學習和興趣特長上。

可給出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她和圓圓商量,能不能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

當時的考慮是,小學生的作業多半是體力活,調動一部分注意力就可以完成,看電視更不需要什麼努力,一心二用就算有些影響,也不會太嚴重。

圓圓自然開心,加上父母的信任,她心里沒有任何不自在,就把這幾件事協調得很好。

後來發現,圓圓寫作業的速度提升了,在學校時也更會利用零碎時間了。

等到過段時間開始播《還珠格格》第二部,圓圓又開始「瘋狂追劇」,卻完全不需要再去插手過問女兒如何安排時間,她只記得電視劇圓圓是一集沒落,作業該寫的也都寫了,二胡也天天練習,連和電視劇配套的書,圓圓也看完了。

的「幫助」中,不含有對孩子的任何評判,她只是想解決當下這個問題,反而巧妙地保護了圓圓的學習內驅力,使得圓圓沒有任何抗拒地,就從中學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

家長們起心動念,是真心幫助還是趁勢改造,孩子立刻就能感受到。

寫在最后

說了這麼多好像都是在講「不平等合約」,其實也是在說,我們為人父母者,和子女間的關系,到底是愛的關系,還是權力關系。

說實話,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常常置自己于操縱者和領導者的位置上,希望孩子是聽話的、可支配的,而不是一個彼此平等的、能對話的親子關系。

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早就指出,這樣一種不平等的關系給家長帶來的往往是滿足,尤其看到孩子服從的時候;但它給孩子帶來的,則是委屈感,是心頭積累的恨意。

當然,說這些不是為了批判,而是給大家提個醒:

別讓我們的「愛」成了「控制欲」的遮羞布,愛TA,就如TA所是。


精選推薦
劉愷威終于承認,六年前娶楊冪是束手無措,其實最愛的人還是她!
2023/05/25
昆凌「未成年」就被周杰倫追到手!素顏舊照曝光,氣質清純身材豐腴,網友:難怪那麼著急!
2023/05/25
男人想你想到「發瘋」,會這樣與你聯系!
2023/05/24
小S三個女兒「罕同框」!猶如翻版林志玲小s阿雅,還未出道的老三最吸睛
2023/05/24
《我叫金三順》17年后:玄彬抱得美人歸,47歲女主瘦太多至今未結婚!
2023/05/24
林志玲當媽后「復出首秀」!和木村拓哉同台氣場強大,48歲狀態真好
2023/05/24
小s攜二女兒拍大片,14歲Lily「星范兒十足」,盤髮像媽媽披髮像大s
2023/05/24
阿嬌亮相再次封神!暴瘦20斤后美回「校園女神」,穿白襯衣哪像41歲
2023/05/24
陳冠希街頭拍寫真!一臉滄桑髮際線顯現,跟謝霆鋒余文樂差距好大
2023/05/24
男女交往,這些「肉麻話」,女人很愛聽,尤其是過了中年的女人
2023/05/2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