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有男孩,常常會聽到:「男孩就要窮著養,嚴一點,這樣才會更懂事一些。」
所以,男孩們挨罵的次數,甚至被體罰的機會總是比女孩們多。
聽到他們哭就會很很不耐煩地指責。
「為什麼這麼愛哭,一點也不像個男子漢。」
有時他們好動打壞了家里的東西,就會被說「真的不懂事,總是搞破壞,不知道我們掙錢有多辛苦嗎!」
結果,在「男孩窮養,女孩富養」這種觀念下的影響下,有的父母是在物質上刻意給男孩們造成「窮困」的假象。
而還有很多的男孩,情感上一直被「餓」著,心靈上也是一片荒涼貧瘠。
其實,我們養大孩子,不僅僅是喂養他們的軀體,也要注重孩子的心理營養。
從這一點來說,男孩更應該被理解,更需要被接納,更需要愛。
他們更需要父母的富養,在這里分享幾點建議。
2
「富養」情感,給男孩們充盈的、足夠多的愛。
你是不是有這種感覺:男孩都披著堅硬的外殼,好像不需要你的愛。
你跟他說「我愛你,寶貝」,他們很少像女孩們那樣跟你說「我也愛你!」。
他們要麼就跑開,要麼就轉移話題了。
所以很多父母更喜歡跟女孩擁抱,覺得女孩就是要多抱抱。
而讓男孩們自己玩自己的,很少覺得需要給他們一個愛的抱抱。
所以你看那些三四歲的女孩,在爸爸的懷里撒嬌時。
小男孩們卻在給你制造麻煩、跟你硬杠添堵的路上。
真的好羨慕啊!這時你會從心底里發出這種感嘆。
難道是小男孩們不需要愛嗎?
可是,在他們犯錯的時候,站在那漲紅著小臉,聳搭著肩膀,背對著你,跟你賭氣。
在他們哭泣的時候,在緊張的時候。
其實都是在呼喚你的愛。
他們那堅硬的外殼里邊,裝著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
有一次,一位媽媽帶著兒子在小區跳繩。
可是孩子卻鬧情緒了,就在那賭氣。
他在凳子那坐著,跺著腳,還發出很多的響聲。
可媽媽一直沒有理他。
媽媽越沒有理會,他越生氣。
其實,他是在呼喚媽媽的關注,希望媽媽能看到自己的情緒。
特別是周邊還有這麼多陌生的人關注著自己,他的心理壓力也會很大。
可在很多的時候,我們卻總是忘記了去接納發脾氣的男孩。
就想著去整治他們一下,也許下次就不會這樣了。
可是你真的高估了男孩們的情緒處理能力。
跟同齡的女孩們比起來,男孩在這方面的能力要差一兩年。
這也是他們讓人感覺不懂事的原因之一。
其實,男孩們內心真正的需求是——我們也需要媽媽溫柔的愛,需要爸媽親密的擁抱。
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給予他們親密的接觸。
在他們還是嬰孩的時候,就要多抱抱他們。
多陪他們一起玩耍。
耐心地看著孩子的臉,跟他們多說說話。
每天給孩子念念他們感興趣的故事書。
不要因為他們是男孩,就生怕愛太多,會讓他們變得軟弱,會被溺愛。
真正的愛,只會讓孩子變得更有安全感,更強大。
3
「富養」頭腦,讓他們會說話,見識廣。
一說起男孩,很多媽媽會說他們真的「不會說話」。
跟口齒伶俐的女孩們比,真的讓人操心啊。
從孩子們在學校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來。
比如有一次我參加小小魚班上的活動。
一群孩子圍坐一圈,主導話題的就是女孩們。
男孩們聊著聊著就分神了,要麼跟邊上的孩子打鬧,要麼就是悶聲不語。
而且打招呼這件事上,也是讓無數爸媽頭疼的。
有媽媽說,女同學見面就打招呼,可兒子卻躲到我的背后。
見了老師也是躲躲閃閃,不肯叫人。
怎麼辦?
別急,因為科學研究發現,男孩的語言能力要落后于女孩。
面對不擅長社交的男孩,更需給予理解,而不是經常的指責。
與被訓斥相比,他們更需要父母告知可以怎麼做。
我們可以讓男孩們有更多這方面的鍛煉,富養他們的頭腦。
在嬰孩時開始,就要多跟他們說話。
面對面,讓孩子看到你的嘴巴,跟他一個詞匯、一個詞組地講。
先豐富他們的詞匯。
比如看到車,可以跟孩子說「車、車子,大大的車子」。
「門,高高的門!」
從周邊的一切開始,一邊聽孩子說,然后教孩子慢慢說。
不僅僅是說,父母還要多帶孩子去外邊,接觸大自然。
這樣孩子見識得越多,頭腦也會越聰明。
比如帶孩子在周邊的小公園,看看樹、看看藍天白云,看看水池,摸摸青草,聞聞花香。
然后跟孩子談看到的這一切。
在家里或者在商場,哪怕是行走在街道上,都可以聊天,引導孩子去觀察。
然后回答孩子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
另外,可以盡早地給孩子讀繪本,接觸閱讀。
因為書本能給孩子打開一個全新的、無限延伸的豐富世界。
在讀故事的過程中,他們也會聽,會思考。
這樣,孩子的學習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當父母在這些方面花了足夠多的心思。
哪怕暫時還看不到效果,但是長期來看,這些是變得優秀的基礎。
4
富養「心靈」,給他們滿滿的尊重和接納。
如果一個孩子,他能得到父母的尊重和接納。
那他肯定是最幸福的孩子了。
比如一個男孩在野外發現一只昆蟲,想拿回家做一個標本,媽媽開心地答應了,而且爸爸還跟他一起制作這個標本 ,他會感到幸福。
而當他們玩得開心時,在草地上打幾個滾,或者跟小伙伴一起在土堆上掏一個洞,媽媽還說他們了不起,這個洞挖得不錯。
他們又一起用枯草樹葉搭一個鳥窩放在那里,媽媽贊賞他們驚人的創造力。
這時的孩子,是興奮而滿足的。
而他們有時拉著爸爸的手,要他一起加入一場追逐游戲,或者來一場摔跤時。
爸爸二話沒說,就參與了進來,跟孩子一起玩得滿頭大汗。
這時他是快樂的。
當他們不舒服的時候,父母悉心問候,因為玩耍摔破了腳的時候,爸媽小心翼翼地擦藥,詢問自己的感受。
這時孩子能感受到媽媽溫暖的愛,也能感受到爸爸親密的愛。
每一個男孩,都會從媽媽那感受到溫柔、學會怎麼去愛一個人。
因為媽媽就是最好的情商老師。
每天跟媽媽的相處中,就能學會怎麼去做。
同時,他們也不停地模仿爸爸,想變成像爸爸那樣的大男子漢。
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因為爸爸能帶著孩子,讓他們釋放充沛的精力。
我發現小小魚好像從不需要午睡,總是充滿了精力,只要我一逗他,就會馬上撲過來,跟我打鬧一番。
的確,每個男孩都有旺盛的精力,如果讓他們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放在運動上,那就會有滿滿的收獲。
但是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放到了網絡游戲上,放到電視上,那就不僅僅傷害眼睛,還要占用很多的時間。
如果你覺得兒子有點鬧,那最好的辦法是帶他們去運動。
比如追趕一番、打打球、或者騎車、跳繩。
這樣不僅能鍛煉他們的身體,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因為在運動中會感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可是有很多媽媽會說,孩子的運動能力不行,很多精細動作都完成不好,該怎麼辦?
別急,請耐心一點幫孩子準備好。
多鼓勵孩子,永遠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差勁」。
家有男孩,父母要有一個這樣的心理準備:我需要更多一點耐心,接納他們的不足,多給他們一點愛,陪他們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