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到主動學習,對很多家長來說,是一件既費力又費神的事情。
當我們看到別人家孩子學習成績好,自覺又上進時,我們難免很納悶:為什麼自家孩子每天又催又管,學習還老是上不去,別人家孩子怎麼就那麼省心又省力呢?
想要在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實現省心又省力的愿望,家長不妨從下面這四件事入手:
培養孩子的自律,本質上就是在培養良好習慣。
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是容易養成好的習慣。
培養習慣的時機一般是在學齡前及學齡后一兩年之內。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等到孩子年齡大了之后,我們再去培養他們的好習慣,往往很難實現。即使有幸能實現,也要付出非常大的時間和精力。
這里特別要提到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對他們來說,他們在這個階段中最重要的任務,并不是去刷多少道題,而是重點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一旦養成了,孩子的自主學習也就成為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家長從此就基本不用再管孩子的學習。
在前期培養孩子習慣的階段,家長可能要付出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等到孩子養成習慣之后,就能實現自我管理的目標,家長在后期反而輕松了許多,實現省心又省力的目的。
當我們看到孩子努力養成好習慣,一定要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這能鞏固和強化孩子的好習慣。
學習到底是孩子的事情,還是家長的事情?
這本不是個需要我們去思考和回答的問題,但在事實上,卻有不少家長在這一問題上做出錯誤的判斷。更確切地說,是因為家長自身錯誤的行為給孩子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號——學習是為爸爸媽媽學的。
針對孩子的學習,家長錯誤的行為集中體現在過度干預孩子的學習,長此以往,使得孩子對家長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感,在學習上變得越來越被動。
我們家長應該勇于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把學習的主動權放手給孩子,激發孩子在學習上的自主性,這樣孩子就會在學習上變得越來越主動。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我舉一個例子,大家可能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以往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報了各種的校外補習班,大家都以為把孩子扔到補習班就能把學習補上去,可實際效果卻往往差強人意。
這是因為,孩子在外不管怎麼補課,他們最終都要回歸到家庭環境中。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能夠促進孩子的學習得到鞏固和發展。
如果家庭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補完課的孩子回到家之后,面對這種學習環境的巨大反差,孩子即使曾經燃起學習激情的火苗,也很快就會被這種氛圍給「澆滅」了。
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學習主動、表現優秀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個高度自律的家長。
他們不會輕易地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打游戲、搓麻將等,而是會有意識地給孩子展示自己積極向上的良好示范。
就像我一位朋友,原本就非常喜歡讀書,有了孩子之后,就開始有意識地在這方面進行引導,她不僅給孩子買了很多好書,而且自己身體力行,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在孩子面前看書。在這種家庭氛圍的潛移默化下,他們的孩子逐漸愛上了讀書,從讀書中受益頗豐。
可見,家庭環境和氛圍對孩子有著不小的影響。
再多的言教,都比不上身教。對孩子來說,父母自身良好的示范,其實就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
在學習上經常遇到困難和挫折,又沒有得到家長關切和支持的孩子,非常容易失去自信。
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學習上一般都不大可能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姿態。
因此,家長除了在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設之外,還要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1.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家長如果對孩子抱有很高期望的心理暗示,會對孩子產生非常有效的正向影響。
比如,家長看到孩子對閱讀和寫作有非常大的興趣,為了進一步在這方面培養孩子,就很鄭重地告訴孩子,他在閱讀和寫作上有很大的潛力,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個著名大作家。
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期望,其實就是在給孩子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這會極大地增強孩子的自信,使孩子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2.有意識地拉近親子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無間、平等的親子關系,能讓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誨和幫助。
▶3.不隨意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
要讓孩子做到自律,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那就是對自我價值的認可。
家長如果隨意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孩子就無從找到成就感和價值感,也就無法實現對自我價值的認可,當然也就不可能做到自律。
僅僅不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而優點并不是優等生們的「專利」,而是潛藏在每個孩子的身上。
我們對孩子的及時反饋和正面評價,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
自信從容的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將無懼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