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才擁有人生第一套房子,鑒于和父母的審美完全不同,一直堅定從頭到尾都要自己裝。這對于小白來說,過程中的麻煩可謂是數不勝數,但畢竟是自己的選擇,有遺憾卻完全不后悔。
結果房子裝好入住后,被父母和長輩們各種看不慣和批判,可自己卻越住越覺得實用。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幾個父母最看不慣的設計,它們不僅提升生活便捷度,而且增加了居住幸福感。
疫情開始兩年多了,形成了每次回到家立馬用酒精噴霧和洗手的習慣。以前住處衛生間離玄關遠,想要第一時間洗手清潔并不方便。
新房裝修就一直考慮做個小小的玄關洗手臺,最好能嵌入到柜內。不過咨詢設計師后發現,嵌入式洗手臺非常麻煩,柜子也容易受潮。
考慮再三將原本的衛生間洗手臺換個位置,緊挨玄關柜,就滿足了進門第一時間清潔的需求。
這樣浴室鏡也就充當了玄關鏡,省事方便。洗手臺一側做成壁龕收納,空間充足,臺面無物,清爽整潔。
只不過現在做玄關洗手臺的人比較少,父母和長輩們看到也都覺得很奇怪,都說沒有見過這樣的設計。不過從個人生活來說,的確方便了很多,很值得~
家里陽臺空間比較大,直接做晾曬區很可惜,看到很多人家做成地臺,比客廳高處出10公分左右,從而從空間上進行有效的分隔。
這樣客廳就專門用作家人的活動中心,而讓陽臺區域更為獨立和專屬,鋪上墊子用來曬太陽,也可以成為瑜伽或者讀書角。
關鍵是,做成地臺后,陽臺顏值也提高了很多,小朋友經常坐在邊緣看書或玩游戲,對她們來說,空間變得更為有趣了。
地臺底部還可以做成懸浮樣式,這樣就可以安裝感應燈帶。晚上人一靠近就會自動亮起來,臺階更為明顯,不會被絆倒,燈光還會把家點綴得更為氛圍感。
年輕人裝修,智能三件套一樣都不能少,洗碗機、智能馬桶、烘干機幾乎是備選項了。
洗碗機不用多說,做飯容易洗碗難幾乎成為家庭共識,總因為洗碗吵架還不如盡早入手洗碗機。
這樣即便偶爾聚餐,也不用被累得腰酸背痛,碗筷餐盤包括一些鍋都能塞進去洗。每次拿出來干干凈凈的就覺得好治愈。利用洗碗的時間,把廚房臺面隨手一擦,就搞定了飯后的全部工作,做飯的頻率也高了,飲食規律又健康。
不過卻被父母吐槽不會過日子,洗個碗都不愿意......智能馬桶就更不用說啦,父母輩完全不理解為什麼上廁所還要這麼麻煩~都是浪費錢。。。。
唯一被父母夸獎的就是哄衣機啦!生活陽臺空間比較小,客廳陽臺不想做晾衣架,入手烘干機后,洗床單被罩輕松了好多。
特別是陰雨天和霧霾天,洗完不用幾天才晾干或者被悶出怪味。用烘干機烘干后,直接就能收柜子里。衣服床單蓬松又柔軟,真的改掉了我以前下雨天不洗衣服的習慣。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并不了解有主燈和無主燈的區別,因為大多數人對室內燈光的理解只是照明。既然是照明,那麼只要足夠亮就可以了,一個大燈也完全能起到這個效果。這也是長輩們完全不理解做無主燈的原因,畢竟大吊燈更氣派。
事實上,燈光除了照亮空間以外,還有對空間修飾和打造氛圍的效果,否則商場和星級酒店就不會請專門的燈光設計師了。
不過對于我們普通人家來說,想要家更美更有效果,把握好客廳和餐廳的燈光十分重要。我的原則是,不必哪哪都亮,而是有暗有亮,有重點有突出,才是無主燈的精髓。
除此外,無主燈設計還有一個重要的效果,那就是讓空間更顯簡潔高級。去除了水晶大吊燈的繁瑣和吸頂燈的單調,家自然會開闊大氣很多。
沒裝修之前,就收藏了很多好看的衣柜,有半開放式的,也有漂亮的成品柜,可是最終發現,相比裝飾效果,衣柜更為重要的是實用性。
特別是對于小臥室來說,空間十分有限,成品柜和直接安裝的大衣柜,都讓空間更為壓抑和緊湊。
嵌入式衣柜設計才更符合小臥室的需求,非常節省空間,嵌入墻內完全不笨重,對人沒有壓迫感。嵌入式衣柜一般使用推拉門或者折疊門,打開衣柜還不會占過道位置。
折疊柜門和推拉門的好處是,可以完全打開推到一側,整理和拿取都更為便捷。衣柜內部設計也可以根據需求分長短衣區,更方便分類收納。
如果預算有限,又想減少甲醛,我更推薦直接在嵌入式衣柜內部安裝組合式掛衣架。性價比更高,收納也更為靈活,門上直接掛個簾子就搞定了,看起來并沒有很精致,但是非常實用。
父母輩裝修廚房,往往是想盡辦法安裝防油煙效果更好的廚房門,門里門外兩個世界。可往往長大后才發現,總是一個人在廚房忙碌是多麼辛苦。
所以新家堅持做了開放式廚房,一來空間顯大,增加采光,小廚房不會黑洞洞的;二來不管家里誰在廚房忙碌,都能暢快交流,家人互動更強。做飯也開開心心,還隨時能看一眼孩子,一舉三得。
老人一開始都說油煙太大,入住后發現并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正常炒菜做飯,清潔頻率和以前也差不多。可能是家人口味都偏淡的原因,很少有爆炒或者使用很多辣椒的情況。
家里空間小,但需要父母來小住帶娃,一個衛生間就顯得非常擁擠。特別是早上,一起床都往廁所跑,還影響其他人洗漱。
考慮到這點,裝修時除了做干濕分離,還把馬桶間獨立出來。洗漱、如廁包括晚上洗澡都能互不相擾。
獨立馬桶間內做了小小的窄柜,紙巾、清潔劑之類的都可以收納。而且我發現,獨立馬桶間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家人隱私。以往如廁洗澡都在一起的時候,來客之前總是手忙腳亂把衛生間收拾一遍。現在完全沒有這個擔憂,生活更輕松了。
除了空間相對較小,目前沒發現其他缺點。
家里原本是沒有儲物間的,收納一直是要考慮的問題,柜子也沒有少做,但還是覺得沒有物品集中存放的空間。
因此裝修的時候,向書房借了不到兩平的空間,做儲物收納,書房內部做嵌入式書柜,形成兩個內凹互補,滿足了儲物間的需求。
家人都說完全沒必要,柜子已經很多了,而等入住后,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后,才發現這個空間非常必要。柜子內收納不完的,或者定期的食品、日用品的存放,都會分類放在儲物間內。
兩側做了多層隔板也非常實用,比柜子能裝太多了,也好拿好放。吸塵器也可以塞在里面,從而保證室外其他空間相對的清爽和整潔。
唯一的缺憾還是太小了,如果空間允許,我更建議做稍大一點的儲物區,這樣小孩子的推車、小腳踏車、籃球和各種玩具就能塞進去了。現在就只能定期斷舍離了~
現在越來越發現,每個時期的裝修,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除了風格外,父母輩更追求氣派、面子、實用。
而我們這代人更喜歡智能、舒適、隱私。裝修過程中,我更建議遵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盡可能滿足自己小家庭的需求,入住后真的會很開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