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個很健談、很實在的瓷磚施工工人,我問他在家裝過程中,有沒有專門坑錢的說法呢?工人想了想,說有很多。但最坑錢、最騙人,做了不僅多花錢而且效果反而更差的,是下面五個。
說罷,還不忘補充一句:地磚上墻,是當之無愧的「謊言TOP1」。
買瓷磚的商家,最喜歡推銷「地磚上墻」。顧名思義,就是把地磚貼在墻上。他們會告訴你:墻面縫隙少,整體感更強。剩余地磚上墻,不費料更省錢……
但實際上呢?
從費用方面來看,所有瓷磚都是多退少補的。剩余瓷磚完全可以退回去,不存在需要「廢物利用」的情況。而且地磚的價格和施工成本比墻磚高很多,地磚上墻的成本反而更高。
從效果方面來看,常見的地磚最大規格不過800*800mm,如果在上墻的過程中進行切割,就更小了。所謂的「整體感」,并不明顯。如果真的不想要瓷磚縫,建議去看看大板和巖板。
給所有瓷磚都刷上背膠,也是一種不靠譜的做法。
首先這樣做必然會導致成本增加,瓷磚背膠也是需要花錢的。施工的時候需要多做一步,工費也會增加。
其次瓷磚背膠屬于膠水的一種,只要是膠水,就必然會帶來室內空氣污染物(比如甲醛)。全屋都刷滿背膠,讓原本幾乎無污染的瓷磚施工環境,成了重大污染環節。
況且并不是所有瓷磚都需要刷背膠的,只有 大尺寸或低吸水率的瓷磚 貼在墻面上的時候,才需要用背膠增加附著力,避免脫落。其它情況,完全沒必要使用背膠。
門檻石是一種石材,價格要比瓷磚貴得多。但門檻石有一些特點,是瓷磚所不具備的。門檻石,一般用在兩種地方:
第一是防水,做了地面防水的房間(比如衛生間、廚房、陽臺),需要在門口貼一塊門檻石。門檻石的側面完全不吸水(瓷磚的側面會吸水,把房間里的水傳遞到房間外),可以把水徹底擋住。
第二是收邊,也就是在木地板和瓷磚的交界處使用。門檻石可以墊在木地板底下,防止木地板邊緣被踩壞。
但有的裝修工人,哪怕是瓷磚通鋪也會在每個房間的門口使用門檻石。這種做法完全是沒必要的——完全可以不要門檻石,或者用價格更低廉、效果和門檻石相似的波導線進行過渡。
近些年才開始流行這種做法:全屋使用木地板,只在玄關處貼瓷磚。這種做法無可厚非,玄關經常穿著室外鞋踩,容易被磨損,所以需要使用瓷磚。
但問題就出現瓷磚和木地板交界的位置——不能直接拼在一起。
前面說過了,木地板的邊緣下方是空的,時間久了容易踩壞。所以在木地板的邊緣,需要做一個步驟,就是「收邊」。
收邊可以用門檻石,如果嫌門檻石太大不好看,也可以用收邊條。但絕對不能什麼都不做,剛開始沒事,三兩年就會出問題。
墻面瓷磚會遇到一些陽角,陽角處需要對瓷磚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有兩種:陽角條和海棠角。
從價格上來看,陽角條更具優勢,但絕對不能說「陽角條比海棠角好」。
陽角條,就是在瓷磚上扣上一個金屬或者塑料的條,把陽角處的瓷磚縫擋住。從美觀性來看,陽角條會影響瓷磚的整體效果。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陽角條是凸出來的。日后用抹布清理的時候,陽角條的邊緣縫隙會成為衛生死角,容易卡泥,需要用針一點一點往外摳。
海棠角,就是對陽角兩側的瓷磚邊緣進行倒角(打磨切割)。把兩塊瓷磚的邊緣都做成45°,在陽角處直接拼在一起就行了。這種做法可以保持瓷磚花色的「原汁原味」。
有人說這種做法會導致邊緣太薄,容易撞壞。但只要稍微調查一下就知道了,真正被撞壞的海棠角幾乎沒有(尤其是在家庭中)。瓷磚沒有想象中那麼脆弱,即使被切薄了,也沒那麼容易撞壞,況且誰閑的沒事去撞那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