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培養陽光自信,懂得感恩的孩子。
家庭不富有,可以通過勤勞致富,家庭成員之間常吵架,可以通過彼此溝通解決,但是若孩子從小到大都不懂感恩,只會害了孩子的一生,父母的半生辛苦,也會付之東流。
下面3種家庭,最容易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
有句話這樣說:「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那些從小被父母嬌慣和溺愛的孩子,習慣了依賴父母,長大后面對獨立生活,很多孩子將寸步難行那。
有些家庭里,老人和父母視孩子為珍寶,孩子想要什麼,無條件給與,孩子不喜歡做什麼,無條件答應。
就拿玩手機這件事情來說,一旦父母允許孩子玩手機了又不加以管束,那麼孩子就很容易沉迷手機,等孩子完全對手機上癮,不愛學習,不聽父母的教導,這時候再去管教孩子就難上加難。
多少被嬌慣長大的孩子,最后都深深埋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你們當初不好好管管我,不給我正確的指引?」
父母以為愛孩子,就是給孩子一切,卻忽略了孩子終究會長大自己面對人生的逆境順境。
小時候過得太順,長大后往往吃不了苦,而在孩子的心里,罪魁禍首,就是父母。
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
很多父母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激勵自家的孩子,其實人與人沒有什麼可比性的。
每個人的天賦秉性不同,家庭環境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所獲得成績自然有高有低。
家庭教育中,最怕父母脫離實際給孩子提要求,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一樣,便不遺余力努力掙錢,給孩子報補習班、興趣班。
但當這些班對孩子起不了作用時,父母又會說:「我辛辛苦苦掙錢,為的就是讓你能和別人家孩子一樣,上好的補習班,發展特長,你怎麼這麼不爭氣。」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沒有錯,只是忽略了適合別人家孩子的,不一定適合自家的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期望太高,失望越大,對孩子的責備心就越強,親子關系就會越緊張。
孩子總是要被迫順從父母的意愿,放棄自己的愛好。
這種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后往往很少懂得感恩。
事事包辦的父母
「你去做作業,家務我來做,你的房間我已經幫你整理好了」;
「你畢業后回來老家上班吧,我們已經安排好了」;
「你還是報本地的大學,不要去外地了?」
......
想必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些話。
父母愛子之心,毋庸置疑,但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付出,建立在了剝奪孩子獨立的基礎上。
什麼都要聽父母的,什麼都要父母安排。
孩子想做的想說的,都噎在了半路。
父母為了孩子好,卻會在無形中「道德綁架「孩子的思想,剝奪孩子的獨立。
就像《小歡喜》中的宋倩對英子的教育方法,英子想去南京大學,她偏要讓英子報北京的大學,英子想去天文館做一天講解員,她極力反對,想去南大夏令營,她堅決不肯。
凡是都要她來拍板,絲毫不考慮孩子想要什麼。
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卻也是讓人窒息的,即使是為了孩子好,卻讓孩子過得壓抑,沒有自我。
以至于后來英子患上抑郁癥,差點跳海自盡。
父母必須要知道,孩子是你的孩子,但是孩子終究要過自己的人生,與其綁架孩子的思想,不如做好孩子的領路人,陪伴者。
孩子不應該是家長的附屬品,家長只能幫助孩子,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長。
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有一天父母不在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心中的怨恨會吞噬了他。
父母辛苦半生,養不出感恩的孩子,對父母對孩子都是件殘忍的事情。
上面3種家庭教育方式,一定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