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個有關心理咨詢的故事。
一個女孩從來不敢穿裙子,也不好意思留長髮,她對咨詢師說怕照鏡子,覺得自己很丑。
事實上,她長得很漂亮,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后來才知道,原來是父母怕她早戀,從小打壓并暗示她很丑,不要打扮……
這讓我想起知乎上一個很火的帖子:
「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網友們各自寫道:
說話聲音低,不敢看別人的臉。
從來不或者很少拒絕別人。
一直渴望成為那個大家都喜歡的人……
因為自卑,無論是在工作還是感情中,他們都不敢向前一步;因為自卑,他們渴望別人的認可,所以總是下意識討好;因為自卑,他們的內心常常游走在崩潰的邊緣。
沒有人天生自卑,可總有一些家庭,更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來源:全景視覺
喜歡打擊孩子的家庭
父母的差評,是對孩子最重的一拳
曾經有位朋友向我傾訴:
「我媽從小就對我進行打擊教育,我的成績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是年級前十名內,但無論我做得多好,我媽永遠都在挑我的缺點,導致我一直性格內向、自卑敏感,跟我媽也不太親近。」
父母重視成績無可厚非,但總有很多家長,慣用的教育方式就是打擊。
「為什麼這麼簡單你都做錯?」
「為什麼別人就能考第一名?」
我曾親耳聽到一個孩子歇斯底里地向母親哭訴:
我知道別人很厲害,我一直都在努力呀,為什麼你就是看不到呢?
網絡有人問:被父母罵得想自s是種什麼體驗?
一個網友的回答令人心酸不已:
在我傷心難過,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卻平靜地看著我說「發什麼神經」,除了絕望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
父母的差評,是對孩子最重的一拳。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于成人的評價。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我更喜歡電影《奇跡男孩》中的教育方式。
電影講的是一個從小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從家庭走出來,融入社會的故事。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感人至深。
當奧吉聽見最好的哥們威爾說「如果我和他一樣,我就自s」,奧吉的心一下跌到了谷底,對一個天生殘障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好朋友的嫌棄更絕望了。
奧吉哭著問媽媽:「是因為我的臉他們才不喜歡我,為什麼我這麼丑?」
媽媽安撫他:「你并不丑。」
奧吉當然不相信:「因為你是我的媽媽你才這麼說。」
媽媽說了一句話,改變了他一生:
「正是因為我是你媽媽,我說的才最重要,因為我最了解你。你并不丑,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有痕跡,這是記錄我們人生軌跡的地圖。」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一個從小被打擊,和一個從小被適當激勵的孩子,內心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樣的。
將來面對工作和喜歡的人,被激勵的孩子會奮力爭取,被打擊的孩子卻只會沉默不語,甚至內心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不值得不愛。
這樣的孩子,又怎會幸福呢?
要求懂事的家庭
孩子的崩潰,都是靜悄悄的
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我最怕聽到家長說「我的孩子特別懂事」。
因為懂事往往是一種假象,它的背后是自卑,當父母被假象欺騙,我們也就錯過了孩子性格發展的最佳時期。
在網上看過一個網友的匿名分享。
她說自己小時候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喜歡很多東西,會哭著鬧著讓爸媽買。后來爸媽一直跟他強調「要懂事」,他只記得講過很多次。
后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她看到喜歡的東西,再也不敢跟爸媽說「我要這個」。長大后,她習慣性給自己洗腦:你這個樣子,買那麼好的東西干什麼。
這不就是自卑嗎?
她一直重復兩個字:不敢。
不敢自私,不敢任性,不敢不懂事。
很多自卑的孩子一生顧著懂事,卻從來不懂自己。
他們壓抑自己的需求,對外界只敢說「好」「可以」「沒關系」。他們經常討好別人,認真完成任務,規規矩矩生活,卻常常活不出自我。
《懂事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一文中寫道:
懂事是一種毒,一旦形成了這個印象,它就會綁架你堅持下去。
因為一個熊孩子只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會讓人稱贊;而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就會讓父母大失所望,前功盡棄。所以,有時候必須頂著「懂事」的光環堅持到底,不斷忍讓。
懂事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感覺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對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來源:全景視覺
情感綁架的家庭
「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和精神寄托放到了孩子身上,而且不斷強調,非得讓孩子刻在心里。
在他們看來,只有讓孩子愧疚,孩子才會更有動力學習。
「你是咱們全家的希望。」
「你不用管我們,你過得好就可以了。」
「我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
......
朋友小鐘從小到大,成績一直都很好,但總是唯唯諾諾,像一只躲在角落里的小老鼠,我一直以為她天生就這樣。
直到有一天她跟我說:
「你知道嗎,我中學時得過抑郁癥,想過要自s。
「我媽總和我說,我是她的全部。每次聽到這個話,我就覺得透不過氣。
「高三那年,整晚整晚睡不著,害怕出錯,害怕考不好。有一次沒考好,我離家出走了,我怕看見她的眼神,那種眼神,就像我偷了她全部的錢一樣。 」
后來,小鐘還是被媽媽找到了,媽媽說:「你是個什麼東西,考這麼個成績,還要跑……」
沒有任何安撫。
小鐘說,覺得自己從小到大,就像被媽媽綁在身上,時時刻刻有一雙眼睛在盯著她看,什麼都不敢做,做什麼都怕犯錯,能不自卑嗎?
來源:全景視覺
自卑孩子的出路
成年后的我們,該如何從自卑中走出來?
換句話說,如何把孩子從自卑中拉出來?
電影《心靈捕手》中,主人公威爾有著天才數學家的稟賦,卻到處打架,只能在大學里當清潔工,也沒人想要挽救他。
直到他遇到心理咨詢師肖恩,肖恩敏感地覺察到這個少年埋藏心底的自卑。
多輪較量后,威爾終于說出了心底的陰暗往事:
童年時,他被沒人性的養父虐待,被利器傷害,被拿煙燙,隔三岔五被打得一身青,甚至被人強暴……
肖恩溫和地看著他,一點點靠近,拍著他的背:「孩子,那不是你的錯。」
威爾憤怒地推開,肖恩又說:「孩子,那都不是你的錯。去他們的,好嗎?」
肖恩一遍遍地安撫威爾。
就在某一刻,威爾的眼睛亮了。
他開始接受肖恩的建議,重新學習,也消除了人際隔閡,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我在想,為什麼一句「這不是你的錯」就能化解威爾童年的陰影?
因為他第一次體會到:我是值得被愛的。我不被愛,不是我的錯,是別人錯了。
一直以來,他一直用父親虐待他的方式對待自己,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不該活在這個世界上,自暴自棄。
我們可能沒有這樣的童年創傷,但一樣難逃自卑的陰影。
因為當你沒有滿足他們的期待時,他們會否定你作為一個人的全部價值。
如何從自卑中走出來,很重要的一點是:
能像肖恩一樣,學會無條件地積極關注,關注自己內心的小孩,也關注我們自己的小孩,看到他,去愛他,陪伴他。
這樣他才會知道:不管我是什麼樣子,都會有人愛。
這樣他才不會穿上防御的盔甲,一生只為滿足他人而活。
愿我們都能擁有強大的自信,擺脫來自他人的傷害。
不怕失去,走出他人的陰影,活出屬于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