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壓歲錢,本是用來驅邪避災的,是長輩對晚輩的庇護。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它慢慢成為了「人情往來」,而且數額也越來越高。
甚至有人調侃,如今的春節已成為「春劫」,衣食住行處處都要花錢,給親戚家的小孩發紅包也是一筆大數目,幾百塊錢已經打發不住,動輒上千才是常態。
而且別人發了大數額的,妳也得回一筆相同的,人情債難還,這日子究竟何時才是頭?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習俗,所以停止發壓歲錢的時間也不同。
根據對周圍人的采訪,我們大致分為三類:
1、等到孩子成家以后
這類小孩通常比較幸福,在長輩們眼中,只要妳未成家,他們都把妳當成孩子看待,所以依舊會照拂、呵護妳,過年紅包自然也少不了。
同事家就是如此,當初她上班的時候,已經拿了工資,但還沒有結婚,可每次回老家,父母、小姨以及各位叔叔伯伯還是會準備好她的那一份紅包。
小姨甚至還會跟她一起逛街,給她買新衣服、新鞋子,完全當成一個小孩子來寵。每次聽到她講這些事情,我們都滿臉羨慕。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不想一直活在小孩子的世界中,被周圍人呵護著長大呢?如果有那麼一群人,愿意守護妳的童真,讓妳享受過年的樂趣,這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2、孩子成年以后
18歲,是一個分水嶺。它代表著一個人已經成為了法定意義上的成年人,是從青澀走向成熟的標志,已經具備了成年人的思想,所以不用再給壓歲錢。
確實,一個人成年以后,它的生理和心理都趨向成熟,蛻變成為了真正的大人,要開始學著承擔責任,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買單」,如果這時候多討一份人情,其實心里會有負擔。
3、孩子青春期后
青春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
它是指孩子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進入到青春期以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往往會更加向往自由和獨立,渴望像一個真正的大人一樣。
所以對長輩給壓歲錢這件事,可能存在抗拒心理,不太好意思再像小朋友一樣心安理得地拿著。
因此,有些長輩也會尊重孩子們的想法,到了青春期以后就不再給錢,把他們當成一個小大人來看待,給足孩子們尊重。
綜上所述,妳們認為給小孩發壓歲錢到幾歲更加合適呢?
其實,就我個人看來:
壓歲錢,其實是一份心意,錢多錢少、具體要發到幾歲都不是很重要,畢竟它只是代表著長輩們對晚輩的一份關愛之情。
所以只要大家彼此都舒服,其余的事情都好商量,自己想發就發。
當然,如果妳們之間的關系不算太過親密,發壓歲錢的意義僅僅是一筆「人情債」,不得不為之,而且金額成為了大家的負擔時,就沒必要持續太長的時間。
建議別超過孩子14歲,到了這一年齡大家就可以默契地停止了,雙方心里可能都會得到解脫,如果為了面子繼續下去,大家的負擔可能都比較重。
孩子的壓歲錢究竟應該怎麼處理?這也是每年都會引起爭議的一個話題。
父母們通常都會有以下想法:
1、壓歲錢雖然是發給孩子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大人社交圈中的「人情往來」,別人給我家小孩,我們最終也要還回去,所以這筆錢其實該由父母來保管。
2、孩子年齡比較小,不太會使用壓歲錢,給它也會亂花,所以我們作為父母,理所應該給孩子們保管起來,到時候讓他們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這些說法表面上看好像有道理,可實際上壓歲錢也算是「贈予行為」,孩子接受以后,這筆錢就歸孩子個人所有,他們花多少,用于何處,可以由自己支配,父母沒有太大的權利干涉。
當然考慮到低齡兒童的金錢觀可能確實沒有成熟,因此建議8歲以內,交給父母代為保管,8歲以上可以完全給孩子們自己去保管。
父母日常也需要注意多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讓孩子對錢及其價值有更加清晰的認知,這樣才能更好地使用它。
另外就是平時也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并讓其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對收入和開支都有概念。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學習一點理財知識,把日常的閑錢存起來,或者做一些理財,這樣更有教育意義,父母日后也不用擔心孩子們會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