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生了女兒,我變成了一個小心翼翼的媽媽。
相比于對兒子粗糙的養育方式,我對女兒的培養卻充滿了擔心與疑慮。
孩子們玩冒險的游戲,我會鼓勵兒子大膽嘗試,卻擔心女兒弄傷自己,因為傷痕標志著男人的勇氣卻妨礙了女孩兒的美麗;
學習上,希望兒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學不好也沒關系,卻希望女兒找到自己擅長的方向,能輕松取得好成績;
感情中,覺得兒子多談幾次戀愛,晚點兒結婚也沒關系,卻祈禱女兒在合適的年紀碰到可靠的另一半,幸福安穩地渡過一生。
面對嬌嫩可愛的女兒,相信很多父母都和我一樣,希望她能盡可能地規避風險和失敗,有一份安穩的事業,更重要的是有個幸福的家庭。
但是,我卻忘了,不論我們規劃的多完美,生活永遠沒有預定的軌道。再完美的自己,也抵不住人生的風風雨雨。
既然我們不能一輩子為女兒遮風擋雨,那不如教給她面對風雨的本領和勇氣。
在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中,詠梅演繹了一個中年全職媽媽阿梅的遭遇。
小時候的阿梅,是個性格活潑,喜歡瘋跑和爬樹的孩子。
她有著學地質的夢想,她想觸摸巖石,想知道一塊石頭經歷過什麼,一條河怎麼流淌出自己的軌跡。
然而,父親嚴厲地斥責她:「女孩子家家,像什麼樣子!」,母親溫柔的告誡她:「你長大了,不能再這麼野了!」
在父親的規劃和母親的管束中,她考上父親指定的大學,選擇了踏實有用的會計工作。
婚戀市場上,她憑著完美的條件被人選中,走進婚姻,生兒育女。
阿梅的母親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女人,即使面對父親的出軌和婚姻的失敗,她依然顧全大局,不吵不鬧。
而是把希望全寄托在阿梅身上,總是教育阿梅要懂事,做個乖女兒,做個好妻子,做個好媽媽。
阿梅努力實踐著媽媽的希望,從溫順明理、優秀完美的的女孩兒,變成全心全意為家庭付出的全職太太。
好字寫在她的額頭,就像一枚勛章。
可勛章標志著她的付出,卻抵擋不住丈夫的背叛。
直到有一天,和母親相同的命運依然在她身上上演。更殘忍的是,提出失婚的丈夫還要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聽到阿梅失婚的消息,媽媽急得犯了高血壓住進了醫院。
生活中,有多少像阿梅媽媽一樣的父母,體會過生活的艱辛,總想給女兒最好的保護。
他們覺得讓女兒事事謹慎,沿著保守的人生道路前進就可以減少失敗,成為完美女孩兒就可以被所有人喜愛。
可是,再完美的我們也不可能被所有人永遠喜歡,更不一定得到生活無限的眷顧。
而要求女兒放棄夢想,壓抑自我的完美不過是一種殘忍的束縛。
希望每一個真心期待女兒幸福的父母,都能既保護她的嬌貴,又不苛求她的完美。
尊重她的夢想,接納她的真實,因為不完美的女孩兒,才是真的美!
在巴基斯坦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他是一個地區學校的校長。
處于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社會中,他沒有像身邊其他父親一樣,要求女兒必須順從地待在家里,早早嫁人生子,草率地過完一生。
即使大家都以安靜、謙虛和服從作為判斷好女孩兒的標準,這位父親卻鼓勵女兒走出家門,接受教育,對「服從」說不,為自由而戰。
2007年,塔利班武裝占領巴基斯坦,實施嚴厲教法,他們禁止女孩接受教育,上百所女子學校被關閉。
在這位父親的鼓勵下,他12歲的女兒將自己的日記發表在BBC博客上,通過媒體平台為自己的教育權利吶喊。
可是這樣的行為卻激怒了塔利班,一名塔利班槍手登上女孩乘坐的校車,對她進行了近距離射擊。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傷勢嚴重,但女孩兒在精心治療中奇跡般康復了。
即使受到如此瘋狂地恐嚇,女兒依然沒有退縮,她在父親的鼓勵下積極投身提倡婦女和兒童權益活動,最終在2014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她就是歷史上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巴基斯坦女生瑪拉拉·尤薩夫扎伊。
她的父親齊亞丁曾說:
人們問我,為什麼我能讓瑪拉拉如此大膽,如此勇敢,我所做的,只是沒折斷她的翅膀。
雖然生活在我們國家的女孩兒比瑪拉拉幸運得多,但仍然有很多父母以世俗完美的標準束縛著女兒。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曾經因為染髮、打耳洞、戴戒指、涂口紅引來網友的一片罵聲。
很多人說多多「早熟」、覺得她「裝」,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
因為在這些人的觀念中,十幾歲的女孩兒就應該素面朝天,只會讀書,稍微有點兒想法,敢于展示自己,就是一種「叛逆」。
對別人的孩子尚且如此挑剔,如果他們有女兒,我簡直不敢想象。
幸運的是,多多有黃磊和孫莉這樣開明的父母,她寫話劇、翻譯英文書、比賽中拿獎到手軟,不顧及別人的想法,勇敢地成為最好的自己。
有人說,真正對孩子好的父母,不是以愛的名義束縛她,而是讓她自由地釋放天性,勇敢地追逐夢想。
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別人眼中的完美,而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前段時間,周迅失婚的消息在全網刷屏,讓人唏噓不已。
一句淡淡的「祝安好!」宣告了她和高圣遠6年婚姻的破滅。
46歲的周迅,出道22年,公開過9段感情,每一段,她都全身心投入,愛得熱烈決絕,結束之后,她都瀟灑再見,從不拉扯。
有人感嘆,情路坎坷的周迅總是愛一次傷一次,優秀如周迅一樣的女性,依然沒有得到幸福完美的婚姻。
身為女人,到底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
其實,擁有相伴終生的愛情固然是人生的幸福,倘若沒有,也能有勇氣面對失敗的感情,實現自我探索,從中收獲成長,也是一種圓滿。
就像周迅曾說:「我永遠不會對愛情失望,沒有什麼過不去。」
真正完美的女孩兒,不是永遠一帆風順,被命運眷顧,而是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探索生命的勇氣。
如果有女兒,請教她勇敢而不是完美:
給她更多信任
馬伊琍曾講過父親對她的信任。
高一時,她被老師冤枉同時和數名男生早戀,而爸爸聽說后卻選擇信任她,甚至為了保護女兒不惜惹怒老師。
正是父親對她無條件的愛和信任,才讓馬伊琍成為那個內心強大、獨一無二的自己。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特別是對于女孩兒,足夠的安全感會讓她有勇氣面對一切生活,是她一生幸福的基石。
不給她貼「性別標簽」
你是不是對女兒說過這樣的話:
「不要像男孩那樣瘋了」
「女孩要矜持」
「你要有女孩的樣子」
這樣的話不但在無形中阻礙了女孩在童年的探索欲望,更使她們容易在長大后保守地選擇職業、愛情,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鼓勵她選擇自己的興趣
在最近熱播的刑偵劇《冷案》中,講述了一個為了教育出完美女兒引發的悲劇。
父親林老師強行安排女兒林慧的所有生活,大學聯考時,不顧林慧學藝術的興趣,逼她報考金融專業,最終林慧離家出走,引發了一系列悲劇。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讓孩子不斷地自己選擇,孩子才會真正長大。
一個從小被鼓勵追求自己興趣的女孩兒,更能知道自己要什麼,因為會區分「我想要」和「別人覺得我應該」,對于一個女性太重要了。
著名口語詩人薩拉·凱在TED演講《如果我有一個女兒》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假如我有一個女兒,我會讓她知道,這世界是蜜糖做的,它會輕易間蕩然無存,但是不要害怕用舌頭來品嘗。
培養一個勇敢自信的女孩兒,讓她在安全的范圍內盡情探索人生,是父母送給女兒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