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帶著孩子去參加一場婚禮,吃飯的時候鄰桌有一位小孩子不管是談吐還是禮貌,一看就是非常有涵養,周圍的家長都夸孩子懂事。有一位家長好奇忍不住問道:「你們是怎麼培養孩子的,一看這孩子就是見過世面,不像我們家孩子出門了話都不敢說」。
對方孩子家長先是說了些客套話,商業互吹了下,隨后也講了些自己的育兒經驗,其中有兩點令人警醒,孩子教育上,可不只是坐豪車穿名牌那麼簡單,家長有兩個地方要留心,可能需要花錢,但不一定要燒錢。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想讓孩子有見識,這兩點要注重培養。
第一,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孩子天性都是愛玩的,而閱讀則是讓孩子沉下心的一種好辦法。堂姐家的兒子從小就非常喜歡看書,尤其是對于中國古代文化非常感興趣。上小學的時候,他就經常翻箱倒柜,找爺爺留下來的歷史書籍,雖然剛開始看的不是很懂,但是興趣不減。
后來他的閱讀方向越來越廣,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通過閱讀,讓他語文成績非常好,并且理解能力很快,學習在班內都是名列前茅。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語文老師「引經據典」給學生講一個故事,但是其中一個人物名字叫不上來,這時堂姐的兒子隨口說出,并且在老師允許下,自己將這個故事講給同學聽。
讀書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涵養與見識,讀書多了,不管是談吐還是對事物的看法也都會提升一層樓。因此,在讀書上家長要舍得給孩子花錢。
第一,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
讀萬卷書后,自然是行萬里路。書籍能夠豐富孩子的精神文化,但依舊是有一定的局限。只動腦不動手,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全面的。
這里的走不僅僅只是「旅游」,旅游雖然能夠讓孩子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對孩子的眼見格局有好處,但是畢竟花銷太大,而且家長平時工作都比較忙,也不一定有那麼長的的時間。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些展覽館、海洋館,
將只存在于孩子腦海中的認知,通過具體的方式展現在他眼前。帶著孩子去到田野,感受到勞作的辛苦,辨識各種蔬菜瓜果,總不能我們的孩子將來五谷不分,連日常我們吃的食物怎麼來的都不知道。
從書籍中獲取知識,到實踐中來證實。想要培養孩子的見識,這兩點上家長要舍得花錢,再窮不能窮了孩子。
當然了,我們培養孩子的見識,也是希望孩子擁有多元化的思維,對事物有著更深一層的思考。因此也就需要父母多引導孩子,關心孩子的成長,與孩子多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