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帶孩子見世面,到底有多重要?看了這篇文章或許你能找到答案
2022/08/15

之前,一篇名為《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刷屏。

文中稱,一對八零后小夫妻,他們沒有給孩子買800萬的學區房,而是雙雙辭職,帶著他們5歲的兒子去環游世界了。

那些旅行中的照片,小男孩都是永恒的主角,孩子的眼睛清澈如溪水般,透著純粹,是那樣的無憂無慮。

看得出來,孩子是發自肺腑地沉浸在了旅途的美景中。

這篇文章引來一片爭議。

有人贊許:

「比起800w的學區房,這才是最好的教育,富養不是金錢,而是眼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形成主觀意識,明白人生意義,有的人窮極一生忙忙碌碌也不清楚自己是誰。」

有人質疑:

「世界旅行對于家長的知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只要自己有足夠多的知識,上哪兒也可以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

「這是一碗毒雞湯,更是一種變相炫富。」

「有錢人是可以任性的。」

雖然,我有一顆急迫帶孩子見世面的心,但要我辭掉工作,舉家去環游世界,那是萬萬不可的。

畢竟,詩和遠方,是需要經濟基礎的。

我提倡帶孩子去旅行,但不是讓人拋棄一切去旅行。

你可以一個月或者一年出去一次;

如果沒有錢,還可以去鄉村、戶外;

甚至,我們可以讀萬卷書,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也是一種別樣的旅行。

帶孩子旅行的意義,就是帶給他更大的世界,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和環境,培養他生存的技能,并且鼓勵他勇敢地去追求和探索。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答:你認為是否應該帶孩子去旅行?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說:

你信不信,對于一個內陸長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海的愿望比什麼都強烈;對于一個南方長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雪才是他/她的夢想。

深以為然!

如果條件允許,一定帶孩子去旅行。

不要說孩子小,帶他去旅行就是浪費時間,玩了也是白玩。

這世間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中秋節,去北京和同學小聚,同學家7歲兒子和我暢談甚歡。

去頤和園,看到昆明湖,他解釋說,這個湖是個人工湖,雖然叫「昆明湖」,然而昆明沒有這個湖,這湖的名字取自漢武帝在長安開鑿昆明池操演水戰的故事。

爬萬壽山,見到松柏和松鼠,他跟我講在東北老家,跟奶奶上山挖蘑菇、采摘野生的木耳、撿松子的故事。

去佛香閣,他跟我說,昆明的金殿,是李自成的故居,每天香火旺盛……

孩子豐富的閱歷,讓我這個成年人感覺,自己那點歷史、地理、自然知識,被甩出了幾條街。

同學的老公,自孩子出生一直在外地上班,那幾年,他們就像隨軍打仗一樣,帶著孩子走南闖北。

孩子跟著父母,輾轉各地,開了眼界,見識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而這些是書本知識給不了的。

他走過的那些路,見過的那些人,聽過的那些故事,欣賞過的那些風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腦中,豐富了他的語言和想象力。

美國生物學家馬克·羅茲維格(Rosenzweig)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基因資質一致的老鼠分為三組,把他們置于三種不同的環境中做觀察對比。

幾個月后,實驗結果顯示,在有著秋千、滑梯、木梯、小橋等「豐富環境」組環境下生活的老鼠機靈好動,其他兩組卻目光呆滯。

解剖后發現,老鼠的大腦皮層在厚度、蛋白質含量、細胞大小等方面,都因為環境的不同而有差異。

環境越豐富,大腦發育越好。

旅行,恰恰給孩子提供了不同的環境,開闊他們眼界的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大腦。

錢鍾書先生說:「要想結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旅行,就是面對未知。

想要夫妻、親子關系更密切,旅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旅途中,一家人一起,一塊迎接挑戰、克服困難,會讓彼此的關系更緊密。

孩子在旅行途中,能跟父母做一些簡單的互動,提高孩子生存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親子關系。

《爸爸去哪兒》第五季開播之初,很多人都調侃陳小春說,這是兒子帶爸爸來參加節目。

很少帶兒子的陳小春,從一個不會照顧小孩的「甩手爸爸」,逐漸變成了一位會照顧孩子的細心老爸。

(圖片來源于:爸爸去哪兒)

在旅途中,孩子跟爸爸一起完成一項項任務的同時,不但增長了見識,更學到了與人合作的樂趣。

帶孩子旅行,其實不一定非要去多麼遠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去名勝古跡。

哪怕是家門口的公園,陪孩子一起觀察他沒有注意過的事物,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前段時間,李亞鵬在微博曬出帶女兒李嫣回鄉下游玩的照片,獲贊無數。

他寫道:「暑假來臨,一路高鐵回鄉下祖宅小住幾日,一個小院、一井清泉、一枕涼席、一頓餃子、一鍋燴菜、田間轉轉、鎮上逛逛、看看親戚、見見故友、日月同輝、天地共存。

李亞鵬每年都要帶李嫣去十三陵水庫,對24節氣做實地觀測,風雨無阻地堅持了7年。

他們背著各種工具,背著很厚的《本草綱目》,去固定的地方做水溫的測試,空氣濕度的測試,觀察植物、動物,采集標本……

(圖片來自微博:一號立井)

心理學實驗證明,大自然中存在著很多對人類有滋養作用的信息,能夠最大限度地喚醒人類復雜的智慧系統。

生命,是大自然永恒的主題,旅行會讓孩子見識前所未見的大自然美景,不僅可以開闊眼界,還能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把孩子還給大自然,讓他們在獲得歡愉的同時,學到知識。

《最好的教養在路上》一書的作者樸善娥說,自己與女兒小純陽的每一次際遇都是一次歷練,每一次歷練都讓心靈起航。

旅行中,他們被欺騙,但這讓孩子學會了寬容跟理解; 旅行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親情,喚醒了孩子內心深處的親情;旅行讓他們享受著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與關愛,讓孩子懂得了感恩……

旅行可以讓人有更多的機會體驗人生、開闊眼界,甚至可以帶來人生的轉折。

馬云曾經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為學英語,少年馬云經常到西湖給外國人做免費導游。

他做導游期間,結識了來自澳大利亞的莫利一家。在莫利的邀請和幫助下,1985年,馬云到澳大利亞旅行了29天。

這次旅行,改變了馬云的一生,他見識了新世界,在國外,他見到了電腦,并使用了電腦。后來他一直和莫利保持書信往來,了解到了很多知識。

馬云自己說,因為那次出國,他的人生徹底改變。

王家衛在電影《一代宗師》里說,人這一生,要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最好的旅行是讓人,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想起蘇軾那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一個人,見過天地之大,才能做到心有乾坤。

旅行帶給人的好處,也許要在幾十年后才能體現出來。尤其是童年,給人的記憶很深刻,它可能出現在未來人生的幾十年里。

一位著名的攝影師曾說:「少年時代看過的風景,會長留在腦海中。直至成人后,面對人生的分岔路時,給予我們鼓勵與勇氣的,可能不是曾經說過的話,而是那曾經看過的風景。」

某一次你遇到挫折,想起自己曾經爬過的山崖,看過的流民,你的抗壓能力,你的內心力量會比別人多很多。

你這一路所看到的風景、遇到的人、聽到的故事,都會對你有所啟發,讓你更加懂得生活的意義。

你喜歡帶孩子去旅行,是想讓他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你喜歡讓孩子去體驗,是想讓他對世界保持好奇心;你希望讓孩子跋山涉水去探險,是想讓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

成長在路上,旅行是一場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修行。

人這一輩子,走過的每一步路都算數,帶孩子去旅行,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可以意氣風發,也可以自我成長見識世界,也可以頂天立地做更好的自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時候的旅行就是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等待幾十年后,枝葉茂盛,收獲累累碩果。

精選推薦
七位女護士完美詮釋「人間精靈」,這部劇必看!
2023/11/04
甜蜜結婚or遺憾收場?揭秘日本娛樂圈5對情侶的悲喜人生
2023/11/04
平成30年的廣告界,她是唯一能與木村拓哉相提并論的人
2023/11/04
9歲替父還債2千萬,25歲被丈夫背叛,負債6百萬,今終遇良人,網贊:否極泰來
2023/07/05
張柏芝三兒子正臉照曝光!長子高大粗獷次子帥氣,小兒子「混血臉」太像她
2023/07/05
小小彬「推掉巨額酬勞」回歸校園變身資優班學霸,10年後近照曝光,肉臉全消「成小鮮肉帥哥」網友直呼:認不出
2023/07/04
「身家過百億」20年不變「不老童顏」林志穎台北豪宅曝光,里面竟全是這種高科技,羨慕了!
2023/07/04
消失17年!八點檔女星嫁美國「45歲產下雙胞胎」 「甜曬三男人背影」頂金髮身材辣到爆
2023/07/04
賈靜雯與黃聖依罕「同框」!同是失去美顏和濾鏡後,網友:一個是真美一個卻不可言喻
2023/07/04
謝金燕替父還完2億債,45歲終活出自己!買上億豪宅只為躲避狗仔,鄰居都是名人,「走到大門得搭接駁車」網友:好想和你做鄰居
2023/07/04
娛樂圈六大容顏不老的明星,趙雅芝僅排6名,第一名看得心都醉了!
2023/07/04
59歲的張學友帥氣不減當年,私底下做人很低調,19歲的女兒出鏡真美,樣子格外的清純可愛,網友:基因好
2023/07/04
一代女神繆騫人近況,曾紅極一時迷倒周潤發謝賢,63歲氣質仍出眾網贊:知性、靈動
2023/07/04
「恐龍哥」林偉亮,從型男變身方丈,身材高大六塊腹肌,33歲時忽然大徹大悟,出家11年容貌大變,網友:要學會放下
2023/07/04
「愛家好老公」人設大翻車!宥勝爆外遇2年,妻曾認「他過偽單身生活」 潰堤哭喊:為什麼又是我
2023/07/04
44歲陳怡蓉與友懟臉拍合照曝光,顏值「斷崖式」變化讓人認不出:昔日女神竟成路人臉!
2023/07/04
陳喬恩早年出席電影節紅毯,禮服穿的凹凸有致,美得一點不像70后
2023/07/04
自以為很紅的他,堅持要在鳥巢開演唱會,卻無人捧場「賠千萬豪宅」
2023/07/04
Apple發長文解答跟陳建州關系「沒不正常」:你們抹黑的是一個女生清白
2023/07/04
黑人買網軍沒付錢?「臉書遭反攻洗版」網見1句話笑出來:實錘了
2023/07/04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