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
這位大佬,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吧?
大佬早年間,主要是拍攝電視紀錄片。
1995年,他的電影作品《幻之光》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提名以及其他電影獎項,自此開啟了劇情片創作之路。
除了《幻之光》以外,是枝裕和也創作了許多熱門作品。諸如《比海更深》、《海街日記》、《小偷家族》等。
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安利的則是他的另一部佳作——《如父如子(そして父になる)》。
電影于2013年在日本上映。
上映后,這部作品也引起了網友們關于「血緣」和「時間」的熱烈討論…
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飾)一家,爸爸良多事業有成;媽媽綠(尾野真千子飾)溫柔賢惠;即將上小學的孩子慶多(二宮慶多飾),善良懂事。
一家人生活富足,十分幸福。
齋木雄大(中川雅也飾)一家,爸爸雄大經營著一家電器商店;媽媽尤加利(真木陽子飾)偶爾去打零工補貼家用;孩子琉晴(黃升炫 飾)活潑開朗。
雖然家境一般,但在旁人看來也是幸福美滿的一家。
突然有一天,醫院的一個電話打破了兩個家庭的平靜生活——兩家人在六年前互相抱錯了孩子。
在醫院的安排下,這兩個生活條件大相徑庭的家庭見面了…
院長建議趁著孩子年齡小,兩家互相換回孩子。
這之后,兩邊家庭決定私下約在商場再見一面。
而這次見面中,良多發現親生兒子琉晴因為生長環境的影響,染上了一些不好的習慣。
作為精英人士的良多無法接受這樣的情況。于是他找到自己的律師朋友,想讓他幫助自己獲得兩個孩子的監護權。
但朋友卻讓他打消這個念頭:對方家庭并沒有過什麼對孩子不利的行為,不太可行。
最終,醫院和兩個家庭達成一致意見:讓兩個孩子先相互去對方家里留宿。(即暫時回歸親生父母身邊)
然而所有人都沒料到,這場換宿竟然是兩個家庭之間矛盾的開始...
與其他作品一樣,《如父如子》的劇情也同樣溫和,敘事方式平緩,鏡頭語言也依舊生活化。
是枝裕和在電影中安排了許多鏡頭語言來反映角色的心理活動。
比如在雙方家庭第一次私下見面時,良多發現琉晴竟然和雄大一樣有咬吸管的毛病。
良多猜測這壞毛病肯定是受了養父齋木的影響。
而在多次換宿后,兩個孩子的表現卻截然相反。
慶多在雄大的長期陪伴和血緣的加持下,反而更愿意和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起生活;而從小在電器店里長大的琉晴也并不習慣良多家嚴肅的氛圍。
一直認為「血緣」最重要的良多,在現實面前被狠狠打臉了。
《如父如子》這部電影,很大程度上是在闡述「時間」和「血緣」孰輕孰重。
據了解,《如父如子》的創作靈感是這樣誕生的——
「是枝裕和在拍攝《奇跡》時,因為繁忙,好久沒有回家。回家后卻發現,女兒看自己的眼神竟然是小心翼翼的。
在他離開家的時候,女兒竟然說了一句讓他意想不到的客套話:‘下次再來啊’。就是這突如其來的客氣,引起了是枝裕和對親情的思考。」
基于此,他創作出了《如父如子》這個故事。
親子之間,血緣更多的只是法律和倫理上的關系,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是法律無法決定的。
對于不諳世事的孩子們來說,誰陪伴自己的時間更長,就會和誰更親近。反之則會疏遠對方。
如果只生育不養,那麼父母這個稱呼也將失去意義。
畢竟,一個美滿的家庭不是單純依靠血緣來維持的,它需要每個成員花時間和心思去維持。
人與人的感情就像絲線一樣,需要相互編織、相互收緊才能成為一個整體。
家庭關系中,「陪伴」這件事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但我們都應該相信那句話——陪伴是這世間最動人的告白。